外型

棲息環境和習性
黃耳鸚哥主要棲息于山區的森林和邊緣地帶、尤其是開墾過的地區、位於樹木生長線上的茂密林區;以及位於常溫地帶、介於2000米到3400米的羅漢松林;有時候他們也會出現在1300米的低緯度地區。尤其偏好一種當地特有的植物---蠟棕櫚。
通常他們被觀察到都是單獨行動,有時候是成對或是以25隻左右的小群體活動,以前數量多的時候,曾經聚集大批的族群於蠟棕櫚樹叢間;他們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目前僅存的族群都是從3月到10月前往哥倫比亞,其後轉往厄瓜多,那時候已經是11月到2月了。以前在厄瓜多境內,他們會聚集15到20隻左右的小群體一同覓食,在白天前往開闊的鄉村地區的低矮灌木叢中尋找漿果和水果;他們通常在清晨8點前往覓食,下午4點回巢,會前往比較高緯度的地區休憩過夜;他們的個性並不十分怕生,在林間覓食由於身體的保護色也不易察覺;他們的叫聲有點類似鵝,整群一起發出的鳴叫在遠處聽來,很像在音樂中加入了喋喋不休的對話。
黃耳錐尾鸚鵡的主要食物為水果(尤其是蠟棕櫚的果實)、漿果、花朵、特定樹木的嫩芽和種子等。
地理分布

繁殖
在野外他們的繁殖季節大約在每年3月到6月,會在蠟棕櫚樹上築巢。他們是一種個性相當頑強固執的鸚鵡,儘管最大的威脅來自於人類,他們還是習慣棲息於人類居住環境的附近,對人類的戒心也並不重!他們每年總是在同一區域使用相同的樹洞築巢,直到樹倒了,他們才會在隔壁尋找另外一棵樹,這種愚笨的行為也使得他們輕而易舉的被鎖定成為盜獵者的目標;根據田野觀察得知,黃耳鸚哥最特殊的習性就是他們並不是一對親鳥育雛,而是當一對親鳥育雛時,會有另外一隻沒有育雛的成鳥來幫忙義務照顧以及看護雛鳥,這種三隻成鳥一起互助的繁殖方式,在鸚鵡中是非常罕見的。其餘關於黃耳鸚哥產卵以及幼雛的孵化記錄目前不詳,也沒有任何人工繁殖成功的例子。
保護級別
黃耳鸚鵡為華盛頓公約組織附錄一的一級保育類,同時也是全球頭號嚴重瀕臨絕種的珍稀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