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黃崖洞在黎城縣境內,位於太行山脈的北端,海拔多在1500-2000米,地殼相對運動產生的巨大能量,把這裡的硬

黃崖洞不僅保留了許多當年華北最大兵工廠和黃崖洞保衛戰的遺蹟,而且,到黃崖洞旅遊,服務人員一律身穿八路軍服,導遊服務除一般的引路講解外,還租給遊客八路軍軍服,教遊客打綁腿,介紹打綁腿進山行路可減輕腿部疲勞等知識;為遊客著裝照相,在山裡為遊客高唱山歌、戰歌等特色服務。
礦產資源
全鎮有豐富的磁鐵資源,蘊藏量在1億噸以上,有石英礦、雲母礦、花崗岩、矽礦、紫砂岩、天然紅石板等礦產資源。207國道東西貫穿全境。
旅遊資源

主要遺蹟有:倭塔、血花亭、吊橋天險、黃崖洞保衛戰烈士墓地、紀念碑、兵工廠車間遺址等等,其中最能讓人心靈震撼的要數當年左權將軍在此長期居住過的那間依崖而建,高不過兩米、面積不足10平方米的用石片壘起的簡陋小屋,據稱它不但是當時將軍和同是抗日軍人的將軍零夫人的洞房,另外一個讓所有到過黃崖洞的人都感到肅然起敬的英雄景觀則是小號手崔振芳陣亡處。那時他只有17歲,他一人據守在位於懸崖上的石砌地工事裡,一氣就向衝上來的敵人投出了120多顆手榴彈,炸死了數十名曰寇,最後光榮殉國於此。
建設發展

社會影響
鎮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本地資源、地理和人文優勢,努力打造經濟強鎮、旅遊特色鎮與生態大鎮,致力於全鎮社會和諧和全面進步,各項工作在全縣均名列前茅。原國家領導人楊尚昆、劉華清以及省委書記張保順、市委書記郭海亮等中央、省、市、縣領導多次深入該鎮進行調研指導工作,並給予好評。該鎮先後被評為全中國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市精神文單位、市旅遊產業明星鎮、市民營企業明星鎮。
勞務輸出

黃崖洞鎮政府積極創新環境、引導農民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到2003年,全鎮已有4600餘名農民走出大山闖市場,外出務工占到全鎮總人數的1/3,平均每年有3200萬元的勞務收入流入農民的口袋。黃崖洞鎮人均耕地不足半畝,單純依靠種地農民難以致富。因此,鎮黨委制定了“跳出農業抓增收”的發展思路,並利用當地豐富的礦產資源,由政府出面與礦山企業聯繫,組織農民到企業打工。現在以鐵礦集團為代表的礦山企業已吸納當地民工3000名;團委、婦聯牽頭組織了“萬名青年出太行”活動,先後組織了有一技之長的青年農民500多人外出打工。僅去年黃崖洞鎮從外地電匯到家鄉的匯款就達900多萬元。
“三個文明”建設

黎城縣黃崖洞鎮佛崖底村全村僅有55戶、205口人,60畝耕地。2000年以來,在黨支部、村委會的帶領下,全村廣大幹部民眾團結奮進,艱苦創業,大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致力於增加農民收入,使全村“三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並於2002年被評為“長治市文明村”,同時,多次被評為縣、市紅旗黨支部、紅旗單位。
摒棄老思想樹立新觀念
在“思想觀念大解放,經濟社會大發展”的大潮衝擊下,該村一方面請省、市、縣各級領導進村作形勢報告,介紹外地的先進經驗,讓村民了解社會發展的形勢;另一方面組織廣大農民民眾到外地考察參觀學習,讓村裡的優秀青年到省委黨校進修深造,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同時,組織民眾觀看科技光碟,學習科學知識。通過多種方法,使得廣大幹部民眾清醒地認識到“小發展大困難、大發展小困難、不發展最困難”,認識到只有不怕吃苦幹事業、團結奮鬥創偉業才能過上好日子,從而為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挖掉窮根子打造新平台
只有使農民脫貧致富,才能充分體現黨對農民的關心,體現黨的執政能力,才能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在實處,真正體現出共產黨員的先進性。2004年,佛崖底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將全村工作的重點轉移到調整產業結構上來。村委會以年薪6萬元從河南聘請了兩名大學生,進行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一是瞄準國際市場,發展香菇種植產業。他們投資50餘萬元,發展了120個種植大棚,年純收入達30多萬元;二是新開發100畝土地,建設綠色農業園區,鼓勵農民發展蔬菜、苗木等高效農業;三是發展養豬,實行集中供沼氣;四是發展高效水產養殖;五是鼓勵農民購車。僅2004年,農民就新購汽車3部,挖掘機1台,年可增加收入近40萬元;六是新建旅遊景點一處。佛崖底村建成了集旅遊、度假、休閒、農業觀光於一體的新型農村。到2004年年底,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095元。
告別舊面貌開創新業績
在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佛崖底村以和諧發展為原則,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2000年以來,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賈保慶帶頭拿出自家積蓄,帶動全村人,多方籌資,累計投資200多萬元,鋪開了17項較大規模工程建設;在農業方面,新開發整理土地100畝,水泥漿砌翻新地堰22條;在林業方面,新栽柏樹5萬餘棵、核桃樹1000棵、柿子樹1000棵,通道綠化1300米;在水利方面,築護村護地1000米,水泥漿砌工程最近1萬方,新打機井1眼;新修渠道2000米,建養魚池3個,面積達4000平方米;交通電力方面,新修二級公路1300米,硬化進村路200米;完成村里低壓電網改造,安裝了路燈;在文化教育方面,新建3600平方米文體廣場,並進行了廣場綠化,安裝了價值2萬餘元的健身器材。同時村里全部接通了光纜閉路電視,三分之二以上農戶安裝了電話,還建成了一個1000平方米的游泳池。這些工程項目的實施,徹底改變了佛崖底村貧窮落後的面貌,進一步增強了全村廣大幹部民眾的幹勁和信心,他們決心到2008年,使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環境建設、文體活動、衛生保健等工作力爭達到全縣第一,將佛崖底村真正建設成為全縣首屈一指的小康村。
黃崖洞
黃崖洞位於黎城縣北境,海撥1600多米。因八路軍在此創建抗日戰爭時期最早、規模最大的兵工廠,並為保衛這

游黃崖洞
山西名勝很多,黃崖洞就是一處。步入黃崖洞遊覽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偉高大的黃崖洞牌樓。鄧小平同志題寫的“黃崖洞”三個遒勁流暢的大字赫然在目。
步下牌樓石階,進入從東面進山的唯一通道———瓮圪廊。瓮圪廊,群峰合圍,峭壁森嚴,東西長一華里,南北寬僅丈許,是一“S”形天然走廊。一股淙淙不竭的山泉在廊底四季流淌;抬頭仰視,千仞絕壁,並立欲合,只見一線藍天。漫步於此,從山頂和岩石中滲出的水珠,沿著兩邊層層疊疊的懸崖,垂掛下串串銀光閃閃的珠簾,碰到岩石的阻隔,瞬即又化作濛濛的雨霧紛紛而降……此時的瓮圪廊,遍體生涼,神奇迷離,真是步入一個童話般的世界。
從廊口蜿蜒前行500米,忽聞水聲譁然,似驟雨急來,滾雷回壁,借崖頂射下來的一線光亮,但見一掛飛瀑銀練直瀉而下,拋珠帶霧散入廊底一汪幽綠深潭。深潭大僅丈許,深不可測,故名無底瓮,瓮圪廊由此而得名。一架依山開鑿的石梯,從北邊的險壁上伸出來。石梯高達120餘級,分上下兩段,中有吊橋相接,若將吊橋提起,人便無法通過。當年17歲的小八路崔振芳就在此憑藉天險一人打敗日寇的數十次進攻,消滅敵人百餘名,最後壯烈殉國。
沿石階上去,過石亭,則是兩處相對的勝景,一為鎮倭塔,一為飛虹橋。鎮倭塔,呈錐形,高7米,借整塊青石雕

從鎮倭塔下來,沿谷底繼續前行,便是烈士紀念塔和烈士墓地。在憑弔烈士墓和紀念塔以及紀念館後,向西北走去。抬頭望,好一道黃崖峭壁,橫貫東西,巍巍逼雲。黃崖洞就高懸在它的峰腰之中。順著紅石片鋪就的之字形小徑迴環而上,登上洞下平台,然後又提氣屏息,扶著鐵制懸梯,攀入洞內。
這座天然石洞,高25米,寬18米,深72米,口大里小,渾然天成。在洞室里,兩條雕龍橫臥在洞壁的頂部。相傳,有一條黃龍在此替天行雨。每逢天旱,洞中的黃龍就搖身而起,半身出洞,一股黃煙吐出,化作團團陰雲,傾盆大雨。久而久之,黃龍吐出的黃煙把洞口懸崖都熏黃了。故而,黃崖洞又稱“黃龍洞”或“黃煙洞”。這座天然石洞,在抗戰時期是八路軍兵工廠的物資和彈藥倉庫。
沿著洞外山路,踩青石,鑽林莽,登上黃崖洞的正西峰頂,這時,一股雄偉壯闊的氣勢撲面而來。極目四望,千峰競秀,萬壑爭奇,800里群山如洶洶海濤,這氣勢,真叫人思潮奔涌。
行政區劃
西村,麻池灘村,方向村,水交村,清泉村,北陌村,上赤峪村,下赤峪村,上河村,小寨村,寺峪郊村,東崖底村,趙姑村,漆樹村,白寺交村,寬章村,西頭村,看後村,四方山村,黃崖洞村,南陌村,寺峪交村,佛崖底村,南山村,仵橋村,西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