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紗燈

黃岡紗燈

黃岡紗燈是一種傳統手工藝品。湖北省黃岡市元宵掛紗燈歷史久遠。據《饒平鄭氏族譜》記載:“世居漠山(今大澳鄉)六世祖清隱公寓南饒,一年元宵到瓮城余氏大祠觀燈,被嗤為鄉下佬,歸而散資助族人遷居瓮城外,後購得葉氏花園廢址建大宗祠。年年上元升滿棚活燈……”鄭氏清隱公是明弘治時人。由此觀之,黃岡上元花燈,於明代已盛之。而掛紗燈又十分普遍,凡祠堂、廟宇皆有。所以,製作紗燈,也就成為黃岡一項獨特的傳統民間工藝。

製作

黃岡紗燈分為企燈和活燈兩種。以鍍鋅鐵絲扎稻草為骨架,以漿糊塗上廢舊紙,再用絲紙紮成人形,然後根據不同角色,用絲、綢、布、紙、亮片、珠、金線及其他飾物,間以描繪,剪貼為袍服盔履、冠帽,裝上潮州浮洋出產泥塑彩色“燈頭”而成。活燈則要在身及肩嵌入竹管,中間裝上鐵絲或竹片,使頭與手能轉動。棚中則置大輪三個,套以牽引大索,連線拖動竹條。每身燈都系小繩於竹條,大索一拉,屋棚移動,再拉則復原位。

特色

黃岡紗燈最具特色是:身段與活動和真人酷似,舉手投足,有舞蹈感。穿戴飾物華麗,一折一皺皆極自然灑脫,栩栩如生。它植根於民間,裝飾於節日,長期以來起著豐富勞動人民精神生活,反映美好願望,美化節日環境的作用。

祠堂掛燈,每身高七寸,廟宇一般五寸,最小三寸。不論企燈、活燈,上燈屏時,都得配以樓閣亭榭、樹木花草。其大小高低,與燈棚相適應;樓閣亭榭不僅金碧輝煌,且全套立體,一梁一柱、飛檐垂帶、瓦片檐口、門窗牖扇、台階磚石,仿如真物,有如古代繁華都市、宮殿、園林的縮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