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壽祺

黃壽祺

黃壽祺教授(1912-1990),字之六,號六庵,一度自號巢孫,霞浦縣鹽田人,祖籍寧德石堂(今寧德市蕉城區虎貝鄉文峰村)。民國元年生於清末秀才家庭。早年遊學北平中國大學國學系,師事曾國藩再傳弟子尚節之(秉和)及章太炎高足吳檢齋(承仕)等著名學者。返閩後,先後執教多所高校,曾任福建師範大學教授、副校長,著名易學專家。著有《六庵詩選》、《易學群書平議》、《楚辭全譯》、《周易譯註》等專稿。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黃壽祺,一度自號巢孫,霞浦縣鹽田人。曾任福建師範大學教授、副校長,著名易學專家。

人物履歷

早年

民國17年,他國中畢業,考入省立福州第一高級中學。翌年,赴北平考入私立中國大學文科預科。兩年後升入本科國學系。又四年畢業,獲文學士學位。

民國24年,黃壽祺歸家探親,被地方人士留任霞浦縣立簡易鄉村師範學校(下稱霞浦簡師)教導主任兼文史教員。不久,因表揚進步學生陳子英在作文中敢對縣長張燦等提出批評,被張枉加罪名而解聘,於是復返北平。一面擔任嵩雲中學國文教員,一面仍從尚秉和吳承仕諸先生受業。

抗戰時期

民國25年8月,愛國將領宋哲元下令考選北平、天津、保定地區各大學畢業生,培養抗日幹部。黃壽祺欣然報名投考。錄取後到南苑受軍訓四個月,被分配在冀察綏署參謀處當"服務員"。工余還當宋哲元創辦的蓮池講學院的院外研究生。此期間,他寫《南苑受訓錄》和與其業師尚秉和論《易》的三封信(後稱《與尚節之先生論易三書》)。尤其後者及尚答兩書,曾被蘇聯科學院院士舒茨基收為其所著《變化的書》(1978年經美國轉譯,易名為《易經研究》)的參考文獻目錄。

民國26年,七七事變猝起。宋哲元率所部南撤,黃壽祺滯留北平。先在嵩雲、燕冀兩中學教古文,後到中國大學國學系任講師,直至民國30年冬。是時正值日本東方文化事業委員會組織中日學者續修《四庫全書提要》。其師尚秉和、吳承仕等均受聘參加撰寫工作。他在任教之餘,除協助和代替吳、尚撰寫外,還自寫《易》類提要30篇,《禮》類提要60篇,並整理《易類提要目錄》一冊。

民國29年,日本學者橋川時雄編撰的《中國文化界人物總鑒》,說他師事尚秉和,治《易》"精苦刻銘"與此同時,他還著有《漢易條例》、《六庵易話》、《六庵讀禮錄》、《歷代易學目錄考》、《尚氏易要義》、《喪服淺說》、《宋儒學說講稿》、《明儒學說講稿》等計42卷,以及《六庵讀書札記》100餘冊。

民國30年冬,黃壽祺返閩。他先在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下稱師專)、繼在國立海疆學校任副教授,後又重返師專任教授兼國文科主任,直至1949年8月福州解放。

新中國時期

1950年秋,師專改為學院,國文科改為中國語言文學系(下稱中文系)。黃壽祺任系主任。"文革"期間,黃壽祺被審查批判近4年。

1970年2月下放周寧縣農村。

1972年秋,成立由師院改名的福建師範大學,他始被調回,仍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1979年,升任副校長。同年兼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0年春,應邀赴美國考察,歸來胃癌病發7月逝於福州。所著有《六庵詩選》、《易學群書平議》、《楚辭全譯》、《周易譯註》、《周易研究論文集》1-4輯(後三書系與人合著或合編)等專著和《從易傳看孔子的教育思想》、《論易學之門庭》等專稿。

晚年身兼福建省政協(第四屆、第五屆)常委、省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詩詞學會中國韻文學會顧問、省語文學會會長及美國紐約四海詩社名譽社長等多種職務。

評價

黃壽祺治學嚴謹,學識淵博。待人誠懇,誨人不倦,處事認真,操守清正。他平時生活儉樸,不義之財不取,幫助別人解決困難,也從不希冀圖報。所寫"願將暮齒為蠶燭,放盡光芒吐盡絲"、"但期薪盡能傳火,卻望才良早入班"等詩句,畢現其高尚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