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圃鎮[廣東中山市轄鎮]

黃圃鎮[廣東中山市轄鎮]
黃圃鎮[廣東中山市轄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圃鎮隸屬廣東省中山市,位於中山市最北部,地處“珠三角”西岸都市圈發展核心板塊,與廣州、深圳、佛山、江門、東莞、珠海、香港、澳門八大城市同在一小時生活圈內。 全鎮面積88平方公里,2014年戶籍人口8.3萬,外來人口8萬多,轄12個村和4個社區。2014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22億元。 2010年,黃圃鎮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建國之前

東晉元熙二年(420年),大黃圃已涉人跡,初隸番禺,後隸南海。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大黃圃人口漸稠,田園廬舍已具規模。大黃圃始建制,屬古海鄉,隸香山縣。元沿宋制。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廢古海鄉,置黃旗都,隸香山縣。黃旗都轄村5:黃旗角、潭洲、大黃圃、小黃圃、古鎮,設治黃旗角。

明代,錢、石、何、黎、劉、李、孟、張、孔、王、冼、韓、范等十三姓自順德、南海、番禺、新會等縣遷來。大黃圃聚居者日眾,逐漸形成靈會坊、鼓樓坊、三社坊、北頭坊、崗東坊(即俗稱五股)。

清代,黃旗都轄村12個:大黃圃、小黃圃、古鎮、黃閣、橫檔、潭洲、三角、屯飯、月灣、蓮塘、太平、安慶,設治大黃圃。大黃圃經濟、文化日漸昌盛,形成集市,稱大黃圃圩(即今舊城區),成為黃旗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清宣統二年(1910年),香山縣黃旗都改稱香山縣第九區(又於1930年改稱東海區,時間不足一年),香山縣第九區行政區域含現在中山市的黃圃、阜沙、南頭、三角、浪網、民眾六個鎮和東鳳鎮一部分;番禺市的大崗、潭洲、萬頃沙、黃閣四個鎮;順德市的小黃圃、高黎兩個管理區。當時有沙田4600餘頃,人口約十五萬。

民國沿清制。1926年香山縣改稱中山縣。中山縣第九區轄鎮1、鄉12:大黃圃鎮、黃閣鄉、安平鄉、潭洲鄉、大崗鄉、靖遠鄉、小黃圃鄉、正義鄉、三角鄉、鳳儀鄉、文明鄉、建國鄉、民眾鄉。

建國之後

黃圃 黃圃

1950年4月,中山縣第九區析出三角、浪網、民眾組建中山縣第十區。

1953年3月,中山縣第九區改稱第十四區,並析出中山縣黃圃鎮(區級鎮)。同月析出大崗、潭洲、萬頃沙、黃閣組建中山縣第十五區。中山縣第十五區於1959年7月改隸番禺縣。

1955年8月,中山縣第十四區改稱中山縣黃圃區,黃圃鎮仍為區級鎮。

1957年2月,中山縣第十四區析出南頭鄉。中山縣第十四區餘下的行政區域分為黃圃鄉、鰲山鄉和阜沙鄉。

1958年10月,中山縣大黃圃人民公社成立,轄原中山縣第九區的行政區域。同月劃出小黃圃和高黎兩行政村隸順德縣。

1959年4月,中山縣大黃圃人民公社撤銷,以原黃圃鄉、鰲山鄉和阜沙鄉的行政區域建置黃圃人民公社。黃圃鎮仍為區級鎮。

1961年8月,中山縣黃圃人民公社改為黃圃區,下轄五個小公社——黃圃公社、吳欄公社、新沙公社、橫檔公社、阜沙公社。黃圃鎮仍為區級鎮。

1963年8月,撤銷五個小公社,中山縣黃圃區復稱黃圃人民公社。黃圃鎮仍為區級鎮。

1966年8月,中山縣黃圃人民公社析出阜沙鄉,建置中山縣阜沙人民公社。

1968年12月,撤銷黃圃鎮建制,併入中山縣黃圃人民公社。

1974年1月,恢復黃圃鎮建制,黃圃鎮仍為區級鎮。

1983年,中山縣撤縣建市。11月撤銷人民公社建制,中山市黃圃人民公社改為中山市黃圃區。

1986年11月,撤區建鎮,原黃圃鎮與黃圃區合併,稱中山市黃圃鎮。

行政區劃

黃圃鎮下轄12個村和4個社區:新沙村、石軍村、馬安村、橫檔村、大岑村、鰲山村、團范村、吳欄村、新地村、大雁村、兆豐村、鎮一村、新糖社區、文明社區、三社社區、永平社區。鎮政府駐文明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圃鎮中心位於東經113°2′,北緯22°44′,在中山市的正北端。黃圃鎮北、東、南三面均被西、北江入海的支流所環抱,北偏西有桂洲水道,北偏東有洪奇瀝水道,南偏東有黃沙瀝,正南有雞鴉水道。黃圃鎮以上述水道為界,分別與順德市、番禺市、及中山市的三角鎮、阜沙鎮隔水相望,正西端與中山市南頭鎮接壤。此外,還有位於三角鎮境內的新二飛地(0.98平方公里)及位於番禺市境內大隴、北圍兩塊飛地(0.39平方公里)。全鎮總面積83.6平方公里,其中占地9.6平方公里的城區(即舊稱大黃圃)位於鎮境西端,是全鎮政治、文化、交通及工商業中心。

地形地貌

黃圃地區屬海積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2米以下,大致由西北向東南輕微傾斜。平原上河網密布(河網密度可達0.9-1.1公里/平方公里)。平原主要由西、北江帶來的泥沙在古海灣淤積而成,表層土質粘重,有機質豐富。平原上有過去古海灣內的島嶼形成的孤丘點綴,僅占黃圃總面積的二十四分之一。在黃圃西北部,以尖峰山為主,(海拔104.4米)群集小丘,連成一體,占黃圃鎮山地總面積的50%。距尖峰山1-4公里的東、南、西三個方向,分別有烏珠、橫檔、團范、馬安及牛崗等零星分布的小丘。

氣候特徵

黃圃地處珠江三角洲,受海洋上暖溫氣流影響,形成亞熱帶季風氣候,出現雨量多,強度大,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的降雨特點。夏季漫長,春秋較短,夏季高溫濕潤,冬季冷涼乾燥。無嚴寒天氣,偶有冰霜出現,霜期一般在12月~1月下旬。

水文特徵

黃圃位於珠江三角洲網河區下游,主要河道有黃圃水道、黃沙瀝水道、洪奇瀝水道、桂洲水道。

黃圃水道,屬西江水系,西接雞鴉水道,東至三星圍口接洪奇瀝,全長11公里,河寬100~150米,低潮水深1~1.5米。

黃沙瀝水道,西接雞鴉水道,向東流經黃圃、三角邊界,至高沙河北入洪奇瀝,全長10公里。在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該河道曾進行兩次整治疏挖,河面寬130~150米,低潮水深3.5~5米。

洪奇瀝水道,北接順德水道和桂洲水道,向東南流經中山市和番禺邊界,至洪奇瀝出口注入珠江口,是北江的主要出海道,是中山市通往港澳地區的主要航道之一。該水道流經黃圃段由板沙尾至北圍頭14公里,河面寬300~1000米,低潮水深4~6米。

桂洲水道,西接雞鴉水道,東接洪奇瀝,全長約10公里,其中5公里流經黃圃鎮的西北方。

自然資源

動植物資源

黃圃鎮現有的經濟動物主要有小靈貓、食蟹獴、豹貓、南狐、穿山甲、板齒鼠和各種鳥類、蛇類等;平原地區以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和鼠類為主;水生動物有魚類、甲殼類和多種貝類。植被代表類型為熱帶季雨林型的常綠季雨林,植物主要種類有610多種,隸屬於105科358屬,森林覆蓋率為12.95%。

氣候資源

黃圃鎮位於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太陽光直射的機會較多。年日照為1709.8小時,平均日照最長時數為10~12月份,分別達169.4—181.3小時。平均日照最長時數為10~12月份,分別達169.4—181.3小時,日照年平均最短時數為2~4月份,分別在72.5—98.6小時之間。年平均氣溫為23.2℃。

林地資源

根據1990年末統計,黃圃鎮共有適宜營造農田林網面積76576畝,已完成營造農田林網面積65303畝,實現綠化栽植率85.3%(省達標標準為70%)。適宜營造林網的總長度為527.117公里,已綠化林網帶的總長度為493.965公里,綠化率93.7%(省達標標準是85%)。林網綠化覆蓋面1730.495畝,村莊綠化覆蓋率為25%(省達標標準是20%),人均村莊綠化覆蓋面0.016畝。

人口民族

人口

1979年,戶籍人口47878人。1992年74694人,2000年88762人。2005年83467人,其中:男41902人,女:41565人。2014年戶籍人口8.3萬,外來人口8萬多。人口密度為1118人/平方公里,人口比重31.2%。

民族

2000年戶籍人口中漢族87924人,占99.06%,因工作調動和招聘遷入有壯族、苗族、僮族、黎族、土家族、毛南族等少數民族838人。

經濟狀況

綜述

黃圃鎮2014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22.04億元,同比上年增長6.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2.95億元,同比上年增長4.1%;第三產業增加值46.49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26.6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6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0.8%;實際利用外資5018萬美元,同比上年增長148.7%;國地稅收入12.23億元;可支配財政收入4.92億元,同比上年增長0.71%;農民人均純收入2.02萬元,同比上年增長11%。

第一產業

黃圃鎮耕地面積近8萬畝。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形成了優質水產示範區,萬畝香蕉園,數千畝蔬菜基地、糧食行銷市場、腊味加工區等地區特色農業,成功創建中國食品工業示範基地 、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 、省無公害健康養殖基地、三鄉圍、橫石圍無公害四大家魚養殖基地、鰲山村榮發無公害中華鰲養殖基地、橫檔村順景鰻魚無公害養殖基地。全鎮萬畝蔬菜種植基地全面實現無公害。2014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7億元,比增12%,農民人均收入2.02萬元,比增11%。

第二產業

2014年,成功簽約“3·28”投資項目9宗,合計投資總額10.8億元,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淨增規模以上企業11家。積極引導電器類企業投資近1億元進行技改創新,11個產品獲認定為省高新技術產品,新增省名牌產品2個。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火力發電擴建項目進入主體建築安裝工程。全鎮規模企業累計綜合能源消費量38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35%。黃圃鎮工業總產值329億元,比上年增長0.98%,工業增加值70億元,比增4.1%。

第三產業

黃圃港 黃圃港

2014年,黃圃鎮註冊房地產企業共49家,從事餐飲和住宿行業3131人,從事批發零售業10566人,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行業4721人。有報恩禪寺、海蝕遺址、百齡流芳坊3個特色景點。特色食品黃圃腊味產品銷售占國內市場的50%,占全省市場的60%,占珠三角市場的70%。2014年,市電子商務產業園(郵政·黃圃園區)項目正式啟動。黃圃港獲批國家二類資質口岸,開通試運營。舉辦中國小家電交易會等各類消費展會10個,累計展覽面積13萬平方米,總成交額19.49億元。黃圃鎮第三產業增加值46.5億元,比上年增長10%。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黃圃鎮有中國小15所,中心幼稚園1所以及籌建中的中山北部(黃圃)高級技工學校1所。其中高級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國小11所。中山二中是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黃圃理工學校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黃圃鎮中學是全市最大規模的初級中學。

醫療衛生

2014年,黃圃鎮有公立醫院1家、民營醫院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6個,設病床600張,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50人。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98363份。加強全鎮中國小校的健康教育和中小學生的文明衛生教育,全鎮中國小配備衛生健康教師,按要求開展健康教育課。組織民眾性愛國衛生運動,超2萬人次參加環境衛生活動。

科技發展

2013年,黃圃鎮企業科技研發經費支出2億元。年內新增省著名商標1個、2家企業獲市傳統產業升級技改認定、2家企業申報成為國家級高新企業。衛豐電器有限公司的熱能回收熱水器獲中國家電創新獎,百順電氣設備有限公司的高壓電能預付費計量控制裝置、威怡美生活電器有限公司的新型火蓋節能燃氣灶、東晨磁性電子製品有限公司的基於廢磁芯利用的低能耗高精度鎳鋅軟磁項目獲2013年中山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專項資助共40萬元。全年完成專利申請376件,專利授權272件。

體育事業

黃圃體育中心 黃圃體育中心

黃圃鎮體育設施齊全,擁有田徑場18個,游泳池2個,籃球場51個(其中燈光球場11個),桌球訓練室1個,室內羽毛球場4個,網球場1個,足球場16個,溜冰場3個。

鎮內各工商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側重於籃球隊建立,間亦有在單位內設有桌球台供職工於業餘時間進行活動的。工會、體委於每年的重大節日舉辦體育項目比賽,比賽內容有籃球、足球、乒兵球、長短跑、象棋等。

交通運輸

水路運輸

黃圃港位於黃圃水道黃圃衝口。港區範圍東至新沙渡口,西至文明閘口,南至新沙糧倉。港區水域面積850000平方米;陸域面積3000平方米。水路距石岐43公里。1990年底統計,黃圃船隊已擁有船舶292艘,23000噸,機動量發展為18384匹馬力,完成國家的年貨運量達169萬噸,周轉量為12600萬里。

民國時期,黃圃設有低沙過容奇海尾渡,大滘過扁滘渡,新地過二丘渡,馬安過羅松渡,新沙過黃圃渡,烏珠過石軍渡,烏珠尾過吳欄渡,吳欄過大奎渡,鯉魚咀過大岑渡,新沙過上沙渡等渡口。建國後,渡口不斷增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乘搭渡船過河的人數顯著增加。渡船也不斷更新改造,由木質人力肩撐到機械推動。

陸路運輸

建國前,黃圃全靠水路運輸。建國後,由黃圃經南頭至東鳳的公路修建完成,全長15.6公里。除東鳳路段0.9公里為沙土路面外,由黃圃至南頭路段14.7公里全部水泥結構。1987年,南頭大橋建成之後,汽車改經南頭大橋,直通廣珠公路。

城桂公路(省道)貫穿全區,北接城區,南聯三鄉;馬石路、翠山路(市道)以城桂公路為起點,東至南朗,西達南區,構成完善的交通網路。

省道南三公路興圃大道橫貫鎮中心區,連線105國道、太澳高速、京珠高速、番中公路、廣珠輕軌五條國家及省級主幹道路過境線。

風景名勝

報恩禪寺

報恩禪寺 報恩禪寺

報恩禪寺位於黃圃鎮觀仙路1號,原名觀音廟,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三年(距今約320年),占地6670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

海蝕遺址

黃圃海蝕遺址,至少有2000年歷史,位於黃圃鎮西面尖峰山北段石嶺山東面山腳,占地範圍約2500畝。它在距今約6100—1600年以前的海侵時期形成。儘管時間久遠受到風化影響,但這裡的海蝕崖、海蝕洞、海蝕平台等形態各異的海蝕地貌卻保存得較為完好。如玉泉洞、姻緣石、情侶石、八仙石、浴日池、好運洞、釣魚台、群仙會、天狗岩、飛來石、滴水岩、洞門石等山體奇觀。

歷史文化

地方習俗

祝壽風俗

黃圃習俗,老人自60歲開始稱為壽,以後每隔10年,都要隆重祝壽一次。古人把老人的壽分為耆(60歲)、古稀(70歲)、髦(80歲)、耋(90歲)、期頤(100歲)。等到老人活到期頤之年,祝壽更加隆重。其時,老人稱為“人瑞”。

喪葬風俗

建國後,人民政府大力改革喪葬習俗,制止封建迷信活動。人死後,訃告親友弔唁,致送奠儀、花圈。死者家屬臂戴黑紗,胸前佩上白紙花。如在社會上稍有名望的人,則召開追悼會,以表哀思。

出殯時,仍由死者子侄先行,靈柩隨後。送殯者如是親屬,由主家發給布帛,如是朋友由主家分發毛巾一條。半途,由主家分發糖果、“利事”,然後折回。一般不設席招待。

黃圃特產

黃圃腊味起源於清光緒年間。由於三角洲天熱潮濕,黃圃人採用鹽、糖、醬油、酒醃製後再曬乾的辦法製作了色香味美的臘肉。之後又以這種方法對豬的各個部位進行製作。漸漸總結中一套醃製的配方和製作花式品種的方法。早在三、四十年代,黃圃人在廣州市開設了“滄洲”、“八百載”等燒臘店;廣州著名的“皇上皇”、香港的“榮華”燒腊味店,也專聘黃圃師傅坐案。

民族文化

飄色藝術

黃圃飄色 黃圃飄色

黃圃飄色藝術,朔源自明末清初的木偶演變而成。2005年12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黃圃鎮為“中國(黃圃)飄色之鄉”。2007年,黃圃飄色被廣東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龍獅藝術

被譽為“黃圃三寶”之一的龍獅藝術,薪火相傳、弘揚光大,形成了地方喜慶的特色。2006年,黃圃龍獅運動協會與廣東省龍獅運動協會聯合舉辦了“粵港澳醒獅高樁精英邀請賽”獲第一名。

中山行政區劃百科

中山市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連廣州,毗鄰港澳。下轄1個國家級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5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