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黃河三角洲(HuangHeDelta)簡稱黃三角,地理學上的黃河三角洲僅指黃河在今山東東營市利津縣以下以及向下沖積![黃三角](/img/e/a64/nBnauM3X3UzMxgjN2YzM2kDO4ITM4MjNzYzNwADMwAzMxAzL2M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黃三角](/img/8/493/nBnauM3XxIDOwgjNwczM2kDO4ITM4MjNzYzNwADMwAzMxAzL3M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形成原因
黃河三角洲是由黃河填海造陸而形成。由於黃河含沙量高,年輸沙量大,受水海域淺,巨量的黃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積,填海造陸速度很快,使河道不斷向海內延伸,河口侵蝕基準面不斷抬高,河床逐年上升,河道比降變緩,泄洪排沙能力逐年降低,當淤積發生到一定程度時則發生尾閭改道,另尋它逕入海。平均每10年左右黃河尾閭有一次較大改道。黃河入海流路按照淤積→延伸→抬高→擺動→改道的規律不斷演變,使黃河三角洲陸地面積不斷擴大,海岸線不斷向海推進,歷經150餘年,逐漸淤積形成近代黃河三角洲。三角洲平均每年以2-3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推進,形成大片的新增陸地。面積逐年擴大,生態類型獨特,海河相會處形成大面積淺海灘涂和濕地,成為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和越冬、繁殖地。黃河三角洲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與黃河入海的方向相一致。由於黃河尾閭擺動的影響,這裡的地面形成許多溝壑交錯的廢棄河道及防水堤壩,雖經多年風雨剝蝕、人為填補,至今仍見崗、坡、窪相間分布的地形,以及波浪漣漪狀的地貌。歷史變遷
![黃三角](/img/7/daa/nBnauM3XzQDMzcTM4czM2kDO4ITM4MjNzYzNwADMwAzMxAzL3M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黃三角](/img/c/b8d/nBnauM3X1AzNxEzMwgzM2kDO4ITM4MjNzYzNwADMwAzMxAzL4M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自然資源
![黃三角](/img/e/90f/nBnauM3X4MzN1cTMzgzM2kDO4ITM4MjNzYzNwADMwAzMxAzL4M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地理特徵
地理位置
黃河三角洲位於渤海灣南岸和萊州灣西岸,地處117°31′-119°18′E和36°55′-38°16′N之間,主要分布於山東省東營市和濱州市境內,是由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三角洲組成的聯合體。古代三角洲以蒲城為頂點,西起套爾河口,南達小清河口,陸上面積約為7200km2。近代三角洲是黃河1855年從銅瓦廂決口奪大清河流路形成的以寧海為頂點的扇
![黃三角](/img/3/c21/nBnauM3XygjM4QDO1gzM2kDO4ITM4MjNzYzNwADMwAzMxAzL4M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面,西起套爾河口,南抵支脈溝口,面積約為5400km2;而現代黃河三角洲是1934年以來至今仍在繼續形成的以漁窪為頂點的扇面,西起挑河,南到宋春榮溝,陸上面積約為3000km2。黃河三角洲北靠京津唐經濟區,南連山東半島開放城市,屬於國家制定的沿海開放地帶。隨著德(州)龍(口)鐵路、東營港和濱州港的建成,將使勝利油田與秦、晉、蒙大煤田連線起來,為東西部經濟的發展提供經濟結構合理的可控能源;東營港距大連港110海里,且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嶼隔海相望,具有良好的出海條件。
地形特徵
三角洲平原地勢低平,西南部海拔11m,最高處利津南宋鄉河灘高地高程為13.3m,老董-墾利一帶9-10m,羅家屋子一帶約7m,東北部最低處小於1m,自然比降1/8000-1/12000。區內以黃河河床為骨架,構成地面的主要分水嶺。
三角洲是由黃河多次改道和決口泛濫而形成的崗、坡、窪相間的微地貌形態,分布著砂、粘土不同的土體結構和鹽化程度不一的各類鹽漬土。這些微地貌控制著地表物質和能量的分配、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的活動,形成了以窪地為中心的水、鹽匯積區,是造成“崗旱、窪澇、二坡鹼”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黃河改道、修建黃河大堤、墾殖、城建、高速公路、海堤、石油開採等)在劇烈地改變著該區的微地貌形態,但其基本框架仍清晰可辨。
地貌類型
黃河三角洲是一典型扇形三角洲,屬河流沖積物覆蓋海相層的二元相結構,西南高,東北低,高程13-1m,自然比降1/8000-1/12000。由於黃河三角洲新堆積體的形成以及老堆積體不斷被反覆淤淀,造成三角洲平原大平、小不平,微地貌形態複雜,主要的地貌類型有河灘地(河道)、河灘高地與河流故道、決口扇與淤泛地、平地、河間窪地與背河窪地、濱海低地與濕窪地以及蝕余沖積島和貝殼堤(島)等。
氣候特徵
黃河三角洲地處中緯度,位於暖溫帶,背陸面海,受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共同影響,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基本氣候特徵為:冬寒夏熱,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早春冷暖無常,常有倒春寒出現,晚春回暖迅速,常發生春旱;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濕大,有時受颱風侵襲;秋季,氣溫下降,雨水驟減,天高氣爽;冬季,天氣乾冷,寒風頻吹,雨雪稀少,主要風向為北風和西北風。黃河三角洲四季溫差明顯,年平均氣溫11.7-12.6℃,極端最高氣溫41.9℃,極端最低氣溫-23.3℃;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90-2830小時;無霜期211天;年均降水量530-630mm,70%分布在夏季;平均蒸散量為750-2400mm。水文特徵
地表水![黃三角](/img/e/648/nBnauM3X0ATM5QjN2kzM2kDO4ITM4MjNzYzNwADMwAzMxAzL5M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地下水
![黃三角](/img/0/a5c/nBnauM3X4YTMzQDMxADN2kDO4ITM4MjNzYzNwADMwAzMxAzLwQ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時空分布特徵
1.年際變化劇烈。東營市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4854.84萬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達74624.50萬立方米(1990年),而最小年徑流量僅為25887.75萬立方米(1986年),相差達2.88倍。2.年內分配不均。降水量受季風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也導致地表徑流和地下水補給量年內分配極不均勻。3.地域分布不等。由於受降水及下墊面因素的影響,地表水資源的分布趨勢與降水量空間分布趨勢基本一致,由南向北遞減。地下淡水資源分布也不均勻,主要集中在小清河以南廣饒縣境內的井灌區。
土壤植被
土壤類型與質地東營市土壤劃分為5個土類,10個亞類,20個土屬,134個土種。其中5個土類分別是:褐土、潮土、鹽土、水稻土
![黃三角](/img/7/e2b/nBnauM3XwAzN3MzNzADN2kDO4ITM4MjNzYzNwADMwAzMxAzLwQ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植被分布
黃河三角洲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區內無地帶性植被類型,植被的分布主要受水分土壤含鹽量、潛水水位與礦化度、地貌類型的制約以及人類活動影響。木本植物很少,以草甸景觀為主體。植物區系的特點是植被類型少、結構簡單、組成單純。在天然植被中,以濱海鹽生植被為主,占天然植被的56.5%,沼生和水生植被占天然植被的21%,灌木檉柳等占天然植被的21%,闊葉林僅占天然植被的1.5%左右。植被群落分布為:(1)黃須菜群叢,占土壤面積的10.6%;(2)檉柳—黃須菜群叢,占土壤面積的2.2%;(3)馬絆草群叢,占土壤面積的4.99%;(4)蘆葦群叢,占土壤面積的5.38%;(5)一年生禾本草群叢,占土壤面積的3.59%;(6)白茅—蘆葦群叢,占土壤面積的1.75%。人工植被中以農田植被為主。木本栽培植被僅占人工植被的4.3%左右,農田植被占人工植被的95.7%。植被中有植物種類40多個科、110多個屬、160多個種。以禾本科、菊科草本植物最多。在草本植物中,以多年生根莖禾草為主,尤以各種鹽生植物占顯著地位。
生態特點
黃河三角洲沿海灘涂廣闊平坦,多為沙質和泥質,這裡是重要的對蝦產地,又是海產基地、海鹽基地,素有“百魚之鄉”的美稱,黃河鯉魚、黃河刀魚、銀魚、毛蝦都是別具風味的特產。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脆弱,這裡已設立了1530平方公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鳥類為主體。這裡具有世界上最年輕的河口濕地和大面積處於相對原生狀態的濱海濕地,生境獨特,物種豐富。現有野生植物393種,鳥類265種。在大面積的濕地和沼澤地上,僅珍貴保護鳥類即達5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7種,如白鸛、金雕、丹頂鶴等,普通鳥類以鷺、鷸類涉禽最為多見。近海水域有海豹、江豚、文昌魚、中華鱘、松江鱸、棱皮龜、長鬚鯨等珍稀海洋動物。沉積模式
黃河三角洲的基底是現代沉積層,大致以1855年古海岸線為界,北部為渤海淺海沉積層,該層廣泛而穩定,層厚4-8米,由灰黑色粘土質粉砂組成,平均粒徑為7Φ左右,含有大量淺海有孔蟲及介形蟲。有些地方,在該層的頂部可見一層厚10-20厘米的粗粉砂-極細砂層,含有大量貝殼碎片,是淺海沉積物經多次風暴潮改造形成的滯留沉積。南部為大清河等短源河流沉積層,沉積比較複雜,1128年到1855年期間,黃河經徐淮入海,短源河流在渤海西岸堆起複雜的河道沉積、河口沉積、三角洲沉積和濱海沉積,沉積層厚4-8米,沉積物為黃色粉砂。黃河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堆積體,沉積相當複雜,由陸向海方向,包括三個相組合帶:1.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平原相在近、現代黃河三角洲體系中發育最好,是多種亞環境的複合組。2.三角洲前緣相:三角洲前緣是三角洲體系中沉積速度最快,沉積砂最純,含重礦物最多的淺水環境,是水下三角洲的主要組成部分。強河流作用使海岸線不斷向海推進,三角洲前緣砂逐漸超覆在前三角洲粉砂質淤泥相之上,形成沉積物自下而上變粗的海退序列。黃河三角洲前緣沉積物,主要使粒徑0.125-0.025毫米之間的細砂至粗粉砂粒級,粘土河有機質以淤泥形式沉積在河口沙咀外緣回流區、河間淺海灣河潮間帶上部。黃河三角洲景色 3.前三角洲相:前三角洲地區位於三角洲前緣的向海方向,從三角洲前緣平緩地向外延展,其邊緣在水深17-20米處過渡到淺海陸架區。前三角洲相沉積物主要是粒徑小於0.015毫米的厚層灰色、深灰色、棕灰色淤泥或粉砂質粘土層夾薄層細粉砂透鏡體,有時見有淤積與粉質粘土的互層,有機質含量高,含有少量海生甲殼碎片和許多黑色極細的植物碎末,發育不太清晰的水平層理。黃河三角洲的沉積模式主要與河流過程,黃河來水、泥沙有關。據研究,黃河入海泥沙,除一部分粒徑小於0.015毫米的極細顆粒擴散到外海,大部分粒徑0.125-0.025毫米的極細砂和粗粉砂粒級都沉積在三角洲前緣地帶,以河口沙壩、沙咀形式造陸,使海岸線向前推進。沙咀不斷向外延伸,行水河道縱比降逐漸減小,當沙咀延伸到一定長度,比降減小到一定臨界值,在適當水流條件下尾閭河道就發生決口改道,到三角洲其它部位入海,以後又重複這一過程。由於黃河含沙量高,淤積快,決口改道頻繁,因而不可能形成伸長型的三角洲指狀沙壩,主要發育河口沙咀和沙壩,使三角洲前緣朵狀砂及其外緣的席狀沙體向前延伸,逐漸覆蓋前三角洲泥相,形成沉積物向上變粗的層序,這就是黃河三角洲的沉積模式。自然保護區
黃河三角洲自然景觀在1990年的時候,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經東營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1年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黃河口原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體。保護區內有水生物641種,植物393種,
![黃三角](/img/1/4a4/ml2ZuM3X1MTMxQTO4EDN2kDO4ITM4MjNzYzNwADMwAzMxAzLxQ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黃河三角洲濕地總面積約4500平方公里,其中泥質灘涂面積達1150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2/10000,地勢十分平坦,很容易受到海水潮漲潮落的滋潤;另有沼澤地、河床漫灘地、河間窪地泛濫地及河流、溝渠、水庫、坑塘等。自然植被有天然柳林等落葉闊葉林,檉柳等鹽生灌叢,白茅草甸,茵陳蒿草甸等典型草甸,翅鹼蓬草甸等鹽生草甸,蘆葦、香蒲等草本沼澤及金魚藻、眼子菜等水生植被。野生動物中鳥類有269種,其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丹頂鶴、白頭鶴、白鸛、大鴇、金雕、白尾海雕、中華秋沙鴨7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大天鵝、灰鶴、白枕鶴等34種;有40種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的鳥類,152種是《中日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的協定》中的鳥類,51種是《中澳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的協定》中的鳥類。這裡也是丹頂鶴在我國越冬的最北界和世界稀有鳥類黑嘴鷗的重要繁殖地。2005年10月23日,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布。黃河三角洲濕地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沼澤濕地之一。
地區特點
黃河三角洲位於渤海南部黃河入海口沿岸地區,包括山東省的東營、濱州和濰坊、德州、淄博、煙臺市的部分地區,共涉及十九個縣(市、區),總面積二點六五萬平方公里,占山東全省面積的六分之一;總人口約九百八十五萬人,約占全省總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該區域土地資源優勢突出,地理區位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系統獨具特色,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具有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良好條件。中國國務院2009年11月23日正式批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中國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黃河三角洲地區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通過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標誌著我國最後一個三角洲———“黃三角”在被提出21年後,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山東省政府近日下發關於印發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的通知,就打造我國最後一個待開發的大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做出明確規劃,提出將在“十一五”期間,規劃投資15000億元開發黃河三角洲區域。其中在發展區域旅遊產業方面,突出“神奇黃河口、生態大觀園、夢幻石油城、武聖故里、世界風箏之都、循環經濟典範”的主題,打造兩個旅遊區和重大開發十大旅遊重點產品。
主打生態高效
其實,早在1988年,“黃三角”的開發總體戰略就首次被專家學者們提出。黃三角的最大亮點是沒有走高耗能的
![黃三角](/img/7/2e7/nBnauM3XzITMygjM2QzM4MzMxITMwYDNyATMwADMwAzMxAzL0M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最具潛力三角洲
在我國三大三角洲中,黃河三角洲被譽為我國“最具有開發潛力的三角洲”。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秘書長肖金成告訴本報,我國最後一個開發的三角洲———“黃三角”是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兩邊城市的發展基礎比較好,“黃三角”發展也就快。
沿海開發全覆蓋
三角洲區域圖
“從全國的高度來看,‘黃三角’上升為國家戰略,山東這塊國家戰略的盲區已經掃除,我國沿海開發已經實現全覆蓋。”徐逢賢表示,我國沿海目前有濱海新區、遼寧沿海“五點一線”經濟區、長三角、江蘇沿海經濟區、珠三角、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加上黃三角經濟區,沿海開發從南至北已經連成一線。我國東北部沿海將成為高速發展的經濟區,中國經濟將有新的跨越式發展。
開發背景
黃河三角洲開發,是山東人的"跨世紀之夢"。早在1993年,就進入省委、省政府的決策,1997年被列為全省兩大跨![黃三角](/img/0/477/nBnauM3X0UDOykzN0EDN2kDO4ITM4MjNzYzNwADMwAzMxAzLxQ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開發規劃
![黃三角](/img/4/f46/nBnauM3X2gzN2EjN0MzN1kTN2ITMykDMxkjMwADMwAzMxAzLzc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黃三角城市群
簡介
東營、濱州、濰坊、德州、淄博、煙臺等大中城市再加上濰坊北部寒亭區、壽光市、昌邑市,德州樂陵市、慶雲縣,淄博高青縣和煙臺萊州市等6個設區市的19個縣(市、區),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黃三角是我國最後一處三角洲,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黃三角城市群雛形初步形成。
黃三角城市群
包括:東營市:東營區河口區廣饒縣墾利縣利津縣(全市兩區三縣)濱州市:濱城區鄒平縣霑化縣惠民縣博興縣陽信縣無棣縣(全市一區六縣)德州市:樂陵市慶雲縣(2個)濰坊市:壽光市寒亭區昌邑市(3個)煙臺市:萊州市(1個)淄博市:高青縣(1個)黃三角城市群共19個縣(市、區)。
“黃三角”城鎮體系和魯南城鎮帶規划進入評審
2010年10月28日-30日,山東省政府在濟南分別召開了《黃河三角洲城鎮體系規劃》和《魯南城鎮帶規劃》評審會。副省長郭兆信到會並講話。
郭兆信在聽取成果匯報和專家建議後指出,《黃河三角洲城鎮體系規劃》和《魯南城鎮帶規劃》的編制,對於貫徹國務院批覆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對於加快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對於實施《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最佳化山東省城鎮體系空間布局,均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他強調黃河三角洲6市、魯南城鎮帶5市和省直有關部門一定要統一思想、高度重視,結合實際,明確任務和分工,團結協作,共同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魯南城鎮帶的快速發展。他要求,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和規劃編制單位要根據這次評審會上專家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儘快對規劃成果進行完善,抓緊時間上報省政府批覆實施。
10年後“黃三角”將有五大城市五市規劃已送審
昨天,《黃河三角洲城鎮體系規劃》在濟南進行專家評審會。記者在會上得知,根據送審的《黃河三角洲城鎮體系規劃》,山東省堅持“以環境承載力為基礎,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建設新型生態經濟區”的規劃原則,將對黃河三角洲地區進行“最佳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四類主體功能區劃。
為最佳化黃河三角洲城鎮體系空間布局,由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組織、清華大學承擔了黃河三角洲城鎮體系規劃工作。清華大學顧朝林教授介紹說,“編制的指導思想就是實行保護與開發並重,保護優先的原則”。
根據編制的《規劃》,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衝區、濱州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淄博高青大蘆湖濕地保護區,均被列入禁止開發區域。實行強制性保護,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的干擾,禁止不符合開發區規定的開發活動。
列入《規劃》限制開發區域的則包括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試驗區、濰坊萊州灣濕地自然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黃河兩岸1000米的範圍、其他河流100-300米範圍的沿河生態涵養區、慶雲、樂陵、無棣、霑化的經濟林(棗林、梨園)保護區,飲用水水源地的准保護區、非飲用水水庫100-300米的生態涵養區、風景旅遊區、鶴伴山和大基山森林公園等。
![黃三角](/img/9/e23/nBnauM3X1cDM3ITMwEDN2kDO4ITM4MjNzYzNwADMwAzMxAzLxQ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黃河三角洲作為全國最後一塊亟待開發的三角洲,目前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從發展思路上來說,將進一步做大中心城市規模,根據《規劃》,到2020年黃河三角洲50萬人以上大城市可達5個,分別是東營、濱州、壽光、萊州和鄒平。
在昨天的專家評審會上,不少專家、學者以及我省各地有關部門負責人,提出了不少意見和建議。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大年也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濱州東營是黃三角發展的核心,這樣兩地能否實現一體化發展。
“濱州、東營一體化的討論有很多,其中像電話號碼、醫療資源能否互通,這樣算起來就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事兒,而是一加一大於二。”葉大年提到,像南方的株洲、湘潭就實現了電話區號統一。另外,科教文體的統籌安排,對於老百姓來說非常必要。
記者孫珂
居民“串門”花費時間將越來越少、所住的城市將越來越美、城鄉各項公共基礎設施會越來越完善……在昨天的《黃河三角洲城鎮體系規劃》評審會上,傳遞出諸多改善民生的內容。
黃三角將形成
“一小時通勤圈”
串門”越來越快:
1小時內可到各縣市
要想富、先修路,清華大學顧朝林教授就將交通體系建設作為整個城鎮體系規劃的重要支撐。
除了重點建設德州至龍口至煙臺、黃驊至大家窪鐵路等外,《在規劃》中還提到要做好濟南至濱州單線鐵路的規劃論證工作。而高速公路上,黃三角地區將形成“二縱四橫”的高速公路布局,使中心城市到各縣市的通勤距離在一小時之內,這也即是“一小時通勤圈規劃”。
同時還將規劃建設濱海公路,連線沿海開發地區,使沿海地區公路成網成環。海港方面,重點建設東營、萊州、濱州、濰坊四個港口。
航空港方面,完成東營機場的擴建工程,形成區域中心空港,預留濰坊機場新建用地,建設濱州大高區域性支線機場。 服務越來越全:
家門口看病上學不成問題
![黃三角](/img/2/94d/nBnauM3XzgzNycDN2ADN2kDO4ITM4MjNzYzNwADMwAzMxAzLwQ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在醫療衛生體系方面,《規劃》中提到在東營和濱州分別建立一所三級綜合性醫院和三到四所二級甲等醫院,各縣市區至少建立一到兩所二級甲等醫院和若干社區醫務所,在各中心鎮建設一級基層衛生院,在各中心村建設衛生服務站。
在環衛工程上,規劃黃三角各縣市中心城區附近新建1-3個無害化垃圾處理場。在舊城改造片區、新建的居民小區、商業區、行政辦公區及開發區,按照0.7-1平方公里設定一座垃圾中轉站。
在教育和文化改造上,《規劃》中提到要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加大高等院校的建設和投資等。同時在東建設立大型呂劇藝術表演研究中心,在濱州建立大型博物館,充分展示孫子文化、黃河文化等。
交通設施
簡介黃三角地區交通便利,擁有較完善的交通網路,公路、鐵路、航空、海運、管道等運輸方式密切配合,共同組成黃河三角洲發達的立體交通格局。
公路
黃三角地區公路縱橫貫通,交織成網,國道、高速公路、省道遍布。
鐵路
黃大鐵路、德龍煙鐵路、張東鐵路、德大鐵路、濱港鐵路、益羊鐵路、膠濟鐵路等均經過該區域。
航空
東營永安機場、濱州大高機場、煙臺萊山國際機場、濰坊機場等。
海運港口
東營港、濱州港、濰坊港、萊州港等。
旅遊信息
特色黃河口濕地生態旅遊區占地23萬畝,都處在黃河三角洲之內,地貌以蘆葦沼澤,濕地為主,其次為河口灘地,帶翅鹼蓬鹽灘濕地,灌叢疏林濕地以及人工槐林濕地等。經過一系列的保護性開發。黃河口濕地生態旅遊區已形成沼澤地生態區、海灘濕地觀光區、槐林生態接待區、蘆葦濕地觀鳥區、新黃河三角洲濕地
國土觀光區等五大功能區,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既有滄海桑田的神奇與壯闊,又有黃龍入海的壯觀和長河落日的靜美,是人們休閒、度假、觀光科普的最佳場所。最佳出遊時間:4-11月份
交通
1、東營市到自然保護區有東港高速公路,可乘計程車或東營到仙河鎮的專線車。計程車的價格為8元/公里。2、早上8:00有旅遊專線車從東營西城東營區人民醫院發車,經勝利廣場、供銷商場、勝利油田中心醫院、石大勝利學院、十大南門、新區、東城安居工程、市政府、清風湖公園等地到達天鵝湖公園,之後繼續前行到達黃河入海口。下午3:30按原線路返黃河三角洲地區日落景色
回。全程15元/人,分段計價。
經濟開發
黃河三角洲
黃河三角洲位於中國東部的山東省,面向渤海灣,北鄰京津冀,是中國最後一塊待開發大河三角洲。區內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未利用土地800多萬畝,同時,這裡還有中國第二大石油基地勝利油田及廣袤的濕地。在其周邊,天津濱海新區、唐山曹妃甸新區等已成為中國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使其在參與環渤海地區產業分工後,有望成為推動中國東部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根據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及開發主戰場山東省東營市市長張建華透露,2009年東營市將在黃河三角洲的開發上投資1100億元,發展石油化工、石油裝備製造和現代漁業及畜牧業三大主導產業,產業定位一是高效,二是生態,凡是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低端污染的產業及企業,一概排除在外。
: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又一個三角洲“黃三角”要在吸引台資大戲中登場了。
黃三角在哪兒?在山東黃河入海口。9月1日,兩岸知名企業家對接黃河三角洲戰略合作推介會在山東舉行,隱然透露出山東要以“黃三角”招牌來吸引台資。
應當說,這些年山東吸引台商表現也算不錯,但總讓人感覺只是大陸30多個省份中的普通一員,遠沒有廣東、江蘇、上海耀眼。前幾年開始的台商北上轉移潮中,山東也只是環渤海經濟圈的一部分,這個經濟圈的中心在天津。
今後山東如果主打“黃三角”吸引台商,其效應必然大大增強。大陸像山東一樣的省份有30多個,但三角洲沒幾個,提出黃三角,自然會讓人聯想到珠三角、長三角,既然珠三角、長三角能成為台資重鎮,為什麼黃三角不能呢?
如今主推黃三角概念,正好順應了台商轉移大潮。以富士康為標誌性企業,今年台商北移內遷趨勢越發明顯,北移就是往黃三角、環渤海轉移。山東是環渤海的其中一環,容易被天津的光環轉移注意力;如果力推黃三角概念,山東則成了完全主角,對台商的眼球效應必然大大增強。
放眼大陸的主要經濟區域,珠三角、長三角主要由民間力量推動、靠市場動力形成,海西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圈則由政府主導推動,這些經濟區域最後都取得了中央的認可與支持。黃三角也可由政府主推,將來成為台商投資熱點區域,並非不可能。
當然,一個經濟區域要形成,政府在適當時候予以推動,無疑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這個經濟區域要真正打出“江湖地位”,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市場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