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張東支線位於膠濟鐵路中段北側,自膠濟鐵路張店站東首岔出,向北至東營。1985年正線全長89.041公里。另有杜科~湖田鐵路線1.816公里及站線延長36.794公里。總延展長度為145.534公里。淄博市境內線路,自張店~索鎮以北, 正線全長27.6公里,設杜科、農中、索鎮3個車站。沿線地勢南高北低,但坡度不大,線路較為平直。張店~農中站間標高50米, 平均地面坡度2‰;農中~東營站間標高7米左右,平均地面坡度0.4‰。為國家標準Ⅲ級鐵路運營線。
修建革研
1959年春,為解決王旺莊黃河攔河壩水利工程運料問題和發展魯北地方經濟,山東省交通廳與淄博專署決定修建張店~北鎮的地方輕便鐵路。同年11月26日,淄博專署交通局正式提交修建張(店)北(鎮)地方輕便鐵路意見書,計畫投資1200萬元。 該線初按762毫米軌距輕軌鐵路設計,後改按1435毫米軌距輕便鐵路標準設計,設計通過能力為日通過列車17.6對,年貨運量147萬噸。
1960年2月,張北輕便鐵路全線同時動工,參加施工的有廣饒、博興、惠民、鄒平、高青、桓台、張店等縣(區) 的民工5.2萬人,至6月底,張店(杜科) ~王旺莊段基本鋪通,共完成土方120萬立方米,橋涵43座,鋪石渣4.5萬立方米,鋪枕木19.4萬根,鋪軌86公里。1963年11月全線簡易通車運營。 由於該工程是在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邊簡易通車運營的情況下進行的,至1963年大部工程尚未達到設計標準要求, 部分路段未鋪石渣,已鋪設的枕木、鋼軌質量也較低劣。動力機械初用舊汽車改造的2台小機車,後調撥5台“星火型” 小蒸汽機車,但因無給水設備,只得用人工挑水給機車上水,車輛是張店紅星機械廠代為製造的小型簡易車。
1966年,隨著勝利油田的開發建設,經張北地方鐵路局與石油部九二三廠(勝利油田)協商,確定修建博興~史口鐵路,並相應對原張北地方輕便鐵路進行改造後在博興接軌。翌年下半年,根據油田出油分布等情況,決定將線路延長至東營。設計通過能力為日通過列車31對,牽引定數3000噸,年運量270~330萬噸。 張東線擴建工程自1966年12月開工,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工程自張店站至陳戶站,參加這期工程建設的專業施工隊伍1000人, 民工4500人, 共完成土石方404萬立方米,新建橋涵37座,房屋4533平方米,合計鋪軌 (含站線)61.578公里, 1970年9月建成通車。第二期工程,新建博興~東營段。參加本期工程建設的有濟南鐵路局原第六工程隊、第八工程隊,山東省交通廳工程大隊第三、第五工程隊,張北地方鐵路局鋪軌大隊,昌濰、惠民地區的民工大隊等,共完成土石方125.1萬立方米,建橋涵139座,房屋5284平方米,鋪軌(含站線)63.355公里。1972年1月1日,全線簡易通車運營。
1973年1月1日,張東線正式移交濟南鐵路局,將原張北地方鐵路局改建為張東線臨管處,主管客貨運輸。此後,主管部門用“以路養路”的辦法,從臨管運營收入中逐步解決工程配套和病害整治等問題。主要工程項目有:增建杜科~湖田聯絡線1.816公里,擴建杜科站,延長各站股道,更換不合標準的鋼軌,增設張店至東營通迅銅線1對等。自1976年2月1日起,結束臨管,並撤銷臨管處,併入淄博車務段領導,正式投入運行。
線路建設
原張北地方輕便鐵路,1960年由鐵道部第三設計院勘測設計,按762毫米軌距提出部分設計檔案,後按山東省地方鐵路會議要求,軌距改為1435毫米輕便鐵路,設計主要技術標準條件為:最小曲線半徑120米,限制坡度5‰;正線長77.400里,
車站13個,橋涵53座,年貨運量147萬噸。1959年,由山東省交通廳及淄博專署成立張北地方輕便鐵路工程指揮部,1960年2月動工,組織淄博專署和博興、張店等縣區5.2萬民工施工,當年11月由張店至王旺莊站間達到簡易通車,鋪軌86公里。線路是在“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邊簡易通車運營”的情況下進行的,部分路段未鋪石碴,機車是用汽車改造的內燃機車,用人工上水,到1963年大部工程尚未達到標準要求即簡易通車運營。至1966年累計完成投資957.75萬元。隨著勝利油田的發現和開發,1966年初,由張北地方鐵路局與勝利油田協商,建議延展、改造鐵路。1967年下半年,由鐵道部、石油部聯合報國家計委批准,決定分年投資,新建博興至東營和改造張店至博興兩段線路。張東支線改擴建工程自1966年12月2日開工,勘測設計由濟南局為主,張北鐵路擴建辦公室和勝利油田共同擔任。1968年10月,張北鐵路擴建辦公室對原設計進行了修改:設計標準由原Ⅱ級變為Ⅲ級鐵路支線,最小曲線半徑600米(張店杜科間為300米);年運量270萬噸至330萬噸;以張店機務段為機務本段,機務折返段改設在博興,列檢所改設在杜科。工程分二期進行,一期工程自張店至陳戶站,鋪軌(含站線)61.578公里;二期工程為新建博興至東營段,鋪軌(含站線)63.355公里。工程自1966年12月開工,1970年9月底由張店通車至陳戶站,1972年元旦全線簡易通車運營,累計投資2521.86萬元。原張北輕便鐵路共征地4447畝,每畝56.9元;張東支張擴建後,共占地1萬畝,施工中採取路基兩側大面積取土後,隨即整為平地,以節約良田。
交接臨管
山東省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部根據國家計委、交通部、燃化部決定,責成濟南局、張北地方鐵路局共同派員組成交接領導小組,自1972年11月20日至12月底進行交接。自1973年1月1日起正式移交濟南局,由新成立的青島鐵路分局張東線臨管處管理。用“以路養路”的辦法,從臨管運營收入中逐步解決增建、延長股道、擴建車站等工程配套、技術改造和工程病害整治等問題,使全部工程基本達到正式運營條件,於1976年2月1日轉入正式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