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別名: 三角倒吊
英 文 名: Somber Surgeonfish、Yellow sailfin Tang、Yellow Tang
拉丁學名: Zebrasoma flavescens
地理分布 分布在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琉球群島(Ryukyu Islands)、馬里亞納群島(Mariana Islands)、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馬庫斯群島(Marcus Islands)、維克群島(Wake Islands)以及夏威夷群島一帶海域。曾經有報告顯示在中大西洋西部的佛羅里達海岸發現其蹤跡。
氣 候 帶 熱帶,北緯15-30度之間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群體產卵型
食性 藻食性
黃三角吊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5條 背鰭軟條(總數):23-26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19-22條
成魚體高呈卵圓形而側扁。口小,端位,上下頜齒較大,齒固定不可動,扁平,邊緣具缺刻。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前方軟條較後方延長,呈傘形;尾棘在尾柄前部,稍可活動,尾鰭截平。幼魚及成魚體、頭部及各鰭皆一致呈鮮黃色;尾柄棘白色。體側中央具一偏白色之黃帶,當光線昏暗時,魚體顏色變淺,黃帶附近變成淺褐色。需要注意的是,黃三角吊與菲律賓水域的朱古力吊(Acanthurus pyroferus)的幼魚較為相似,區別在於體型上,黃三角吊的體型較高,且背鰭和臀鰭寬闊;而黃吊的幼魚體型較長,背鰭和臀鰭也較窄。此外,黃三角吊與西瓜吊的幼魚也非常相似,不同之處在於西瓜吊(Ctenochaetus flavicauda)幼魚的眼圈上淺藍色的,且背鰭和臀鰭呈三角形並具藍緣,而黃三角吊的背鰭和臀鰭呈傘形且不具藍緣。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20cm
習性 棲息於珊瑚叢生的瀉湖和面海珊瑚礁區水深2-46米之間的水域,通常生活在浪涌區以下的水層。多半單獨或成群生活。進入繁殖時期,雄魚變得更具領域性,且會追逐游過的雌魚示意交配,群體或配對產卵。主要以絲藻為食。
黃三角吊其他資料
補充說明 黃三角吊在市場上較為常見,屬中價倒吊魚種,深受海水玩家的歡迎。但在選購時,切勿混淆它與朱古力吊(Acanthurus pyroferus)的幼魚,因為兩者的實際價錢是相差很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