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長三角[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長三角[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簡稱: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位於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根據2016年5月國務院批准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國土面積 21.17萬平方公里,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12.67萬億元,總人口1.5億人,分別約占全國的2.2%、18.5%、11.0%。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指明,長三角城市群要建設面向全球、輻射亞太、引領全國的世界級城市群。建成最具經濟活力的資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排頭兵、美麗中國建設示範區。 2018年9月27日,由滬蘇浙皖文明辦聯合主辦的長三角全國文明城市(區)文化交流研討會27日在上海召開。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上海 上海

長江三角洲地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加之有著發達的水系、豐饒的土地優於中國的農業、手工業,使其在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後期就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可觀的城市群。

從明代到清代,長江三角洲出現了九座較大的商業與手工業城市紡織業及其交易中心南京、杭州、蘇州、松江;糧食集散地揚州、無錫、常州,印刷及文具製作交易中心湖州。上海(元代始設縣)此時已發展成為沿海南北貿易的重要商業中心。

鴉片戰爭後(1842-1949年),對外開放條件下商品經濟初步大發展時期,長江三角洲地區新興現代工商業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階段。外國商品開始湧入中國,中國原料型產品開始向外出口,外商貿易與金融機構也開始進入中國。同時進口替代性的早期現代工業也開始發生髮展。此時的上海在19世紀下半葉通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崛起為一座工商業大都市,到20世紀30年代成為了整個長江三角洲乃至中國的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工業中心。同時無錫、南通、寧波也通過優越的地理區位對外通商、以港興市成為次一級的重要城市。而杭州、鎮江、揚州、蘇州、常州等老城因為大運河的衰退而地位下降。

計畫經濟體制年代(1949~1978年),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功能趨同階段,在種種特殊的環境條件下,中國選擇了蘇聯式高度集中計畫經濟體制和封閉型經濟發展戰略。各城市千篇一律大辦工業,變消費城市為生產城市,使得城市功能趨同,城市化進程極其緩慢。

南京 南京

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群城市功能重新分化重組。上海以其優越的地理區位重新成為國際性大都市。整個城市群的經濟中心、第三產業關係、城市功能進行了重新定位和分工。通過以上對上海及其周邊城市群歷史上,特別是近代以來的興衰發展演變過程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整個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群中重點城市的發展是在交通等基礎設施發展的基礎上,依靠港口、航道、交通樞紐等重要區位,內引外連,以上海為貿易、金融、信息中心向海外發展。這也是中國經濟從封建農業經濟向半封建半殖民經濟近而向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使然。解放後雖經歷了計畫經濟的趨同化發展階段,但經過改革開放後的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調整,依然回到了依託上海、依靠交通、向海外發展的方向上來。這是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必然。其間上海的中心地位有一個從確立到消失到再確立的過程,整個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網路也經歷了從發展到停滯到再發展的過程。

2010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將長三角的範圍確定為江浙滬,明確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即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提出,經過10-20年建設,中國要將“長三角城市群”建成國家綜合競爭力最強的世界級城市群。

杭州 杭州

2014年,《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促進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規劃中提到沿江五個城市群的發展規劃和戰略定位,其中首次明確了安徽作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上海國際大都市的龍頭作用,加快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建設。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區的國際化水平。推進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皖江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和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最佳化提升滬寧合(上海、南京、合肥)、滬杭(上海、杭州)主軸帶功能,培育壯大沿江、沿海、寧湖杭(南京、湖州、杭州)、杭紹甬舟(杭州、紹興、寧波、舟山)等發展軸帶。

2015年12月3日,長江三角洲地區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合肥舉行。全面總結了“十二五”以來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情況,深入交流了三省一市今年以來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建設,推進長三角地區協同發展的政策舉措和經驗做法,綜合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新形勢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的新情況,重點圍繞“共同謀劃‘十三五’長三角協同發展新篇章”的主題,就深度融入國家戰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深化重點專題合作、完善合作發展機制等事項進行了深入討論。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2016年5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經濟成長極。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規劃中提出,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進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等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在擴大開放方面,要大力吸引外資,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探索建立自由貿易港區,推進貿易便利化在產業發展方面,要強化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生物製藥、汽車、新材料等高端製造業關鍵領域創新,發展金融、研發、物流等現代服務業。

2018年9月27日,由滬蘇浙皖文明辦聯合主辦的長三角全國文明城市(區)文化交流研討會27日在上海召開,會上長三角三省一市共同簽署了全國文明城市、城區創建工作的共建備忘錄。

城市範圍

根據國務院批准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和江蘇、浙江、安徽三省部分城市範圍內,由以上海為核心、聯繫緊密的多個城市組成,主要分布於國家“兩橫三縱”城市化格局的最佳化開發和重點開發區域。規劃範圍包括:上海市,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國土面積21.17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的2.2%。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行政區劃詳情
省/直轄市地級市下轄
上海黃浦區、浦東新區、徐匯區、長寧區、靜安區、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閔行區、寶山區、嘉定區、金山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崇明區
江蘇 南京 玄武區、秦淮區、建鄴區、鼓樓區、浦口區、棲霞區、雨花台區、江寧區、六合區、溧水區、高淳區
無錫梁溪區、濱湖區、新吳區、錫山區、惠山區、江陰市、宜興市
常州 天寧區、鐘樓區、新北區、武進區、金壇區、溧陽市
蘇州 姑蘇區、虎丘區、吳中區、相城區、吳江區、常熟市、張家港市、崑山市、太倉市
南通 崇川區、港閘區、通州區、啟東市、如皋市、海門市、海安縣、如東縣
鹽城 亭湖區、鹽都區、大豐區、東台市、響水縣、濱海縣、阜寧縣、射陽縣、建湖縣
揚州 廣陵區、邗江區、江都區、儀征市、高郵市、寶應縣
鎮江 京口區、潤州區、丹徒區、丹陽市、揚中市、句容市
泰州 海陵區、高港區、姜堰區、興化市、靖江市、泰興市
浙江 杭州 上城區、下城區、江乾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餘杭區、蕭山區、富陽區 建德市、臨安市、桐廬縣、淳安縣
寧波 海曙區、江北區、北侖區、鎮海區、鄞州區、奉化區、餘姚市、慈谿市 象山縣、寧海縣
紹興 越城區、柯橋區、上虞區、諸暨市、嵊州市、新昌縣
湖州 吳興區、南潯區、德清縣、長興縣、安吉縣
嘉興 南湖區、秀洲區、海寧市、平湖市、桐鄉市、嘉善縣、海鹽縣
金華 婺城區、金東區、蘭谿市、東陽市、永康市、義烏市、武義縣、浦江縣、磐安縣
舟山 定海區、普陀區、岱山縣、嵊泗縣
台州 椒江區、黃巖區、路橋區、溫嶺市、臨海市、玉環市、三門縣、天台縣、仙居縣
安徽合肥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巢湖市、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
蕪湖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三山區、無為縣、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
馬鞍山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含山縣、和縣、當塗縣
銅陵銅官區、義安區、郊區、樅陽縣
安慶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桐城市、懷寧縣、潛山縣、望江縣、岳西縣、太湖縣、宿松縣
宣城宣州區、寧國市、廣德縣、郎溪縣、涇縣、旌德縣、績溪縣
池州貴池區、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
滁州琅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定遠縣、鳳陽縣、全椒縣、來安縣
參考資料來源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位於北緯32°34′至29°20′,東經115°46’至123°25′,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與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沿江沿海港口眾多,是長江入海之前形成的的沖積平原。涉及三省一市共26個市,國土面積21.17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的2.2%。

地貌

長江三角洲衛星圖 長江三角洲衛星圖

公元前四千至五千年之前,長江三角洲是一個三角形港灣,長江河口好似一隻向東張口的喇叭,水面遼闊,潮汐作用顯著。在海水的頂托下,長江每年帶來的4.7億噸泥沙大部分沉積下來,在南、北兩岸各堆積成一條沙堤。北岸沙堤大致從揚州附近向東延伸至如東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黃河、淮河沖積成的里下河平原。南岸沙堤從江陰附近開始向東南延伸,直至上海市金山區的漕涇附近,並與錢塘江北岸沙堤相連線,形成了太湖平原。

里下河平原位於長江北岸,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為一碟形窪地。窪地中心湖盪連片,主要有射陽湖、大縱湖等。長江三角洲上散布著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殘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構成,少數由燕山期花崗岩和粗面岩組成。面積約為5萬平方公里。這裡地勢低平,海拔基本在10米以下,零星散布著一些孤山殘丘,如高郵神居山、儀征的牡羊山、常州溧陽的南山、無錫的惠山、蘇州的天平山、常熟的虞山、松江的佘山和天馬山等。其中常州溧陽的南山海拔508米,為吳越第一峰;它們或兀立在平原之上,或挺立於太湖之中,有的成為遊覽區,有的成為花果山。長江三角洲的地理頂點在江蘇省儀征市真州鎮一帶。長江三角洲的最低點在江蘇省高郵市一帶(平均海拔2米)。最高點位於在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海拔448.9米)。

地形

蘇州 蘇州

太湖平原是長江三角洲的主體,太湖平原以太湖為中心,狀如一隻大盤碟,地形呈周高中低。長江三角洲頂點在南京市、揚州市(高郵)、儀征市一線,北至小洋口。南臨杭州灣。海拔多在10米以下,間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長江年均輸沙量4~9億噸,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長江中沉積,個別年份高達78%,三角洲不斷向海延伸。長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倉市、金山區一帶的古沙嘴海拔多為4~6米;長江以北揚州市、泰州市、泰興市、如皋市一帶的古沙嘴海拔7~8米。

氣候

合肥 合肥

長江三角洲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年均最高和最低氣溫都顯著增加,增溫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溫率明顯高於小城鎮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應對大城市氣溫基本上都是增溫作用,其中對平均最低氣溫的增溫率及貢獻率最大,對平均最高氣溫都最小。長江三角洲氣溫變化趨勢和增溫率、城市化效應的增溫率及增溫貢獻率與其他地區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水文

無錫 無錫

長江三角洲是中國河網密度最高的地區,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網長度達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個。長江三角洲河川縱橫,湖盪棋布,農業發達,人口稠密,城市眾多。在中國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號稱中國的“金三角”。由於地勢低洼歷史上,洪澇災害異常嚴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國家投資興修水利工程,西擋淮水,東擋海潮,開挖運河,增強排灌能力,使這個十年九澇的多災區變成江淮流域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

長三角區域內主要有江蘇的太湖、洪澤湖、金牛湖、石臼湖、固城湖、高郵湖、駱馬湖、邵伯湖、登月湖,浙江的西湖、東湖、南湖、東錢湖、千島湖和安徽的巢湖、太平湖、花亭湖、升金湖、天井湖、平天湖、雨山湖等湖泊,除淮河、長江、錢塘江、京杭大運河等重要河流以外,還有上海的黃浦江、吳淞江、薀藻浜,江蘇的秦淮河、蘇北灌溉總渠、新沭河、通揚運河,浙江的甌江、靈江、苕溪、南江、飛雲江、鰲江、曹娥江、浙東運河,安徽的青弋江、水陽江、秋浦河、皖江、新安江、滁河、漳河、淠河、潁河、渦河、東淝河、南淝河、裕溪河、柘皋河、杭埠河、濉河、史河等水系。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寧波 寧波

長江三角洲包括三角洲平原及周邊丘陵山地,天然的水環境良好,多年平均當地水資源量為537.79億立方米,長江幹流多年平均過境水量9730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長江總體水質尚好,主泓水質多為Ⅱ類,沿岸部分具有Ⅲ類水。太湖是上海、蘇州、無錫的主要飲用水源,但水質一直在下降,總體為Ⅲ類水(占70%),Ⅱ類水僅占15%,其他河道、小湖泊均為Ⅳ類和Ⅴ類水。錢塘江水系以Ⅱ類、Ⅲ類水為主。京杭運河為Ⅴ類、劣Ⅴ類水。

據《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淮河流域從中度污染下降到輕度污染,水質有所好轉。其中,淮河幹流水質為優;主要支流為輕度污染,一至三類、四至五類和劣五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38.1%、42.9%和19%,主要污染物為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沂沭泗水系水質為優;淮河流域其他水係為輕度污染,一至三類、四至五類和劣五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67.7%、22.6%和9.7%。巢湖湖體平均水質為Ⅳ類、輕度污染、呈輕度富營養狀態。與2013年相比,巢湖東、西半湖及全湖平均水質和水體營養狀態均無明顯變化;環湖河流總體水質狀況有所好轉,Ⅱ~Ⅲ類水質斷面比例上升5.3%,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下降5.3%。

礦產資源

常州 常州

長三角的礦產資源主要分布於安徽、江蘇、浙江三省,其中江蘇、安徽的礦產資源相對豐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礦產和大量的非金屬礦產,另有一定數量的金屬礦產。浙江的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產為主,多用於建築材料的生產等用途。上海礦產資源相當貧乏,基本無一次常規能源,所需的能源都要靠其他省市的支援。但是,具有一定數量和較高質量的二次能源生產,產品主要是電力、石油油品、焦煤和煤氣(包括液化石油氣)。其他可以利用開發的能源還有沼氣、風能、潮汐及太陽能。

土地資源

長三角地區生態系統類型複雜,地表覆蓋多樣。主要土地利用類型共有6大類14小類,分別是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它林地)、草地(包括高覆蓋度草地、中覆蓋度草地和低覆蓋度草地)、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庫、坑塘、海塗和灘地)、建設用地(包括城鎮用地、農村居民點用地和公交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包括裸土地和裸岩石用地)等。

植物資源

截至2012年底,長三角地區維管束植物3200多種,分屬205科,1006屬,約占中國維管束植物科的60.3%、屬的31.7%、種的11.7%。其中蕨類植物34科、71屬、240種,種子植物171科、938屬。種子植物中裸子植物7科、17屬、21種,被子植物164科、921屬、2900餘種,約占中國種子植物科的51.4%、屬的31.8%、種的12.2%。特別在皖南丘陵山區中保存了豐富的古老科、屬、種孑遺植物。

人口民族

2014年,長三角城市群地區總人口1.5億人,約占中國的11.0%。長三角城市群是少數民族散居的地區,56個民族齊全,有少數民族約120萬。

長三角城市群是中國外來人口最大的集聚地,也是外來人口落戶門檻最高的區域之一,城市群內約有2500萬人未在常住城市落戶。

交通

綜述

2009年,長三角地區公路總里程達26.2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達7821公里,同比增長0.77%和5.21%,內河航道總里程達43621公里。長三角港口吞吐量為27.06億噸,比2008年增長12.97%。

2009年,長三角地區共完成客運周轉量3578.3億人公里,占中國的14.44%,其中公路完成2011.2億人公里、鐵路完成653.7億人公里、水運完成15.1億人公里,分別占中國的比例為14.95%、8.3%、21.88%;完成貨運周轉量25250.2億噸公里,占中國的20.83%,其中鐵路完成672.2億噸公里、公路完成2403.8億噸公里、水運完成21637.8億噸公里,分別占中國的比例為2.66%、6.61%和37.67%。

根據國務院批准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將依託國家綜合運輸大通道,以上海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為副中心,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和長江黃金水道為主通道的多層次綜合交通網路。增強京滬高鐵、滬寧城際、滬杭客專、寧杭客專等既有鐵路城際客貨運功能。推進滬寧合、滬杭、合杭甬、寧杭、合安、寧蕪安等主要骨幹城際通道建設。規劃建設上海—南通—泰州—南京—合肥、南通—蘇州—嘉興、上海—蘇州—湖州、上海—嘉興—寧波、安慶—黃山等鐵路(含城際鐵路),以及上海—南通跨江通道等城際通道建設,提高城際鐵路對5萬以上人口城鎮、高等級公路對城鎮的覆蓋水平。

鐵路

類別鐵道線路
建成線路京滬鐵路滬寧高鐵寧杭高鐵京滬高鐵
合福高鐵寧安高鐵 滬昆高鐵 寧啟鐵路
滬杭鐵路金溫鐵路浙贛鐵路合寧客運專線
合武客運專線合九鐵路銅九鐵路甬台溫鐵路
新金溫鐵路溫福鐵路新長鐵路隴海鐵路
在建線路滬通鐵路連鹽鐵路鹽通高鐵連淮揚鎮鐵路
杭黃高鐵徐宿淮鹽鐵路商合杭高鐵廬銅鐵路
杭溫鐵路
規劃鐵路沿江城際鐵路北沿江高鐵通蘇嘉城際鐵路鎮宣鐵路
鹽泰錫常宜鐵路寧淮城際鐵路合連高鐵揚馬城際鐵路
合淮鐵路合六城際鐵路合巢城際鐵路巢馬城際鐵路
廬巢城際鐵路蕪宣城際鐵路合寧高鐵寧西高鐵
合金溫城際鐵路

公路

高速公路
滬昆高速公路(包括杭金衢高速公路、滬杭高速公路) 滬寧高速公路 (滬蓉高速公路) 寧杭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
寧蕪高速公路江蘇沿江高速公路寧通高速公路寧連高速公路
上三高速公路揚溧高速公路寧宿徐高速公路鹽靖高速公路
申嘉湖高速公路杭紹甬高速公路蘇紹高速公路紹諸高速公路
溧蕪高速公路合寧高速公路合安高速公路瀋海高速公路
合淮阜高速公路嘉紹高速公路蘇嘉杭高速公路蕪合高速公路
合蚌高速公路合銅黃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滬常高速公路
金麗溫高速公路諸永高速公路錫澄高速公路甬台溫高速公路
同三高速公路鹽徐高速公路杭紹台高速公路

機場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機場
省市機場列表
上海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江蘇南京祿口國際機場、蘇南碩放國際機場、常州奔牛國際機場、揚州泰州國際機場、南通興東國際機場、鹽城南洋國際機場
浙江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寧波櫟社國際機場、舟山普陀山機場、台州路橋機場、義烏機場、嘉興機場
安徽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安慶天柱山機場、黃山屯溪國際機場、亳州機場、蕪宣機場、池州九華山機場、蚌埠機場

航運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港口
省市港口列表
上海上海港
江蘇南京港、無錫港、常州港、蘇州港、鎮江港、揚州港、泰州港、南通港、鹽城港
浙江寧波港、紹興港、舟山港、台州港、湖州港、嘉興港
安徽合肥港、蕪湖港、馬鞍山港、安慶港、銅陵港、池州港、巢湖港
參考資料來源

橋樑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大型橋樑
省市列表
上海上海長江大橋、南浦大橋、盧浦大橋、楊浦大橋、崇啟長江大橋
江蘇南京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南京長江三橋、南京長江四橋、大勝關長江大橋、江陰長江大橋、潤揚長江大橋、蘇通長江大橋、泰州長江大橋、崇啟長江大橋、滬通鐵路長江大橋(在建)、五峰山長江大橋(在建)、南京長江五橋(在建)
浙江錢塘江大橋、錢塘江二橋、彭埠大橋、錢江三橋(西興大橋)、錢江四橋(復興大橋)、錢江五橋(袁浦大橋)、錢江六橋、錢江八橋、錢江七橋、錢江九橋、舟山跨海大橋、東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嘉紹跨海大橋
安徽蕪湖長江大橋、安慶長江大橋、馬鞍山長江大橋、望東長江大橋、銅陵長江大橋、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安慶長江鐵路大橋、池州長江大橋、蕪湖長江二橋(在建)、蕪湖長江三橋(在建)

軌道交通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軌道交通
城市運營線路首條捷運開通時間運營里程
上海 上海軌道交通1號線,上海軌道交通2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3號線,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5號線,上海軌道交通6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7號線,上海軌道交通8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上海軌道交通12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13號線,上海軌道交通16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17號線,,上海磁浮示範運營線 1993年5月28日 637千米
南京 南京捷運1號線,南京捷運2號線 南京捷運3號線,南京捷運4號線 南京捷運10號線,南京捷運S1號線 南京捷運S3號線,南京捷運S7號線 南京捷運S8號線,南京捷運S9號線 2005年5月15日378千米
杭州 杭州捷運1號線,杭州捷運2號線 杭州捷運4號線 2012年11月24日 107千米
無錫 無錫捷運1號線,無錫捷運2號線 2014年7月1日56千米
蘇州 蘇州軌道交通1號線,蘇州軌道交通2號線 蘇州軌道交通4號線 2012年4月28日 121千米
寧波 寧波軌道交通1號線,寧波軌道交通2號線 2014年05月30日49.22千米
合肥合肥捷運1號線,合肥捷運2號線2016年12月26日52.38千米

經濟

綜述

南京玄武湖 南京玄武湖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城鎮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區。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以僅占中國2.1%的國土面積,集中了中國1/4的經濟總量和1/4以上的工業增加值,被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是中國最大的經濟圈,綜合實力第一,其經濟總量相當於中國GDP的20%,且年增長率遠高於中國平均水平。長江三角洲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大地區,該地區工業基礎雄厚、商品經濟發達,水陸交通方便,是中國最大的外貿出口基地。 一批城市其國內生產總值都成飛速增長。經濟總量基本都過千億人民幣。為“長三角”都市圈帶來豐富性和層次感的縣域經濟,極具競爭力。

2004年上半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占中國2%的陸地面積和約占10%的人口數量,創造了中國26%的GDP,完成了中國37%的外貿出口額,吸引了中國52%的實收外資,其經濟總量領先於中國另外兩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區。 2005年11月揭曉的中國百強縣市競爭力排名中,有七個“長三角”的縣市(區)進入前十位。縣域經濟的崛起,使“長三角”城市連片化、都市化成為可能。

2009年,長三角兩省一市國內生產總值(GDP)達72494.10億元,占同期中國經濟總量的21.29%。其中,第一產業產值為3538.76億元,占中國的比重為10.05%,第二產業產值為36476.64億元,占中國的比重為23.14%,第三產業產值為32478.7億元,占中國的比重為22.00%。從三次產業結構來看,長三角2009年三次產業結構為4.88∶50.32∶44.80,與2008年相比,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了2.49%,而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比重則分別下降了0.17個和2.32%。

杭州 杭州

2009年,長三角地區一般預算收入為7911.45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12.26%,比2008年同期增長速度降低約5.39%。其中,江蘇一般預算收入在長三角中占比最高,約40.08%,其次為上海32.11%。2009年,長三角地區一般預算支出為9598.95億元,同比增長18.89%,比2008年同期增長速度降低4.14%。其中,江蘇一般預算支出在長三角中占比最高,約41.21%,其次為上海31.15%。

2009年,長三角地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009年為24667元,比2008年增長了4973.2元,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為16609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097.8元。2009年長三角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0112元,比2008年增加了778.7元,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為7661元,比2008年增加了489.9元。職工年平均工資2009年為38711元,比2008年增長了3606元。

2014年,長三角核心區16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0萬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9萬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突破5萬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5萬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1.29萬億美元。全年地區生產總值較2013年回落0.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4%,較2013年回落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3%,較2013年回落0.9%;實際利用外資下降3.5%,較2013年下滑8.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9%,較2013年回落0.7%。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2016年GDP情況
省份城市2016年GDP(億元人民幣)
上海27466
江蘇 南京 10503
無錫9210
常州 5773
蘇州 15475
南通6768
鹽城4576
揚州4449
鎮江3833
泰州4101
浙江
杭州 11050
寧波 8541
紹興4710
湖州 2243
嘉興3760
金華 3635
舟山 1229
台州 3842
安徽
合肥6274
蕪湖2699
馬鞍山1494
銅陵957
安慶1531
宣城1058
池州589
滁州1423

第一產業

2009年,長三角第一產業增加值3538.76億元,以當年價計算,增長7.0%;長三角第一產業總產值5972.57億元,以當年價計算,增長5.69%。從第一產業總產值的區域分布情況來看,上海市第一產業總產值為283.15億元,占長三角第一產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74%;江蘇省第一產業總產值為3816.02億元,占長三角第一產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3.89%;浙江省第一產業總產值為1873.40億元,占長三角第一產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1.37%。

第二產業

截至2007年,世界500強企業已有400多家在長三角落戶,其中,在上海設立地區總部和中國總部的就有逾200家,僅在蘇州投資的有81家,投資項目達188個。據不完全統計,長三角契約利用外資累計已近1500億美元;長江三角洲已變成一個吸引國際資本與技術的強大磁場。

2007年,長三角集中了近半數的中國經濟百強縣,聚集著100多個年工業產值超過100億元的產業園區,還有包括儀征化纖、萬向集團、金山石化、揚子乙烯、大眾汽車、上海貝爾、東方通信等在內的數千家巨人型企業。

2009年,長三角工業增加值達到32391.9億元,占中國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3.95%。第二產業總產值為36260.88億元,比2008年增長5.16%。建築業增加值4084.74億元,占中國建築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8.24%。從建築業的區域分布情況來看,上海市建築業增加值為593.03億元,占長三角建築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4.52%,占中國建築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65%;江蘇省建築業增加值為2101.43億元,占長三角建築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1.45%,占中國建築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38%;浙江省建築業增加值為1390.28億元,占長三角建築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4.04%,占中國建築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21%。

2009年,與中西部地區相比,長三角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受經濟危機的影響較大,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均出現了負增長。2009年長三角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23.69億元,占中國54個國家級開發區總量的28.90%,同比2008年下降了0.72%,其中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最多,達到1120.09億元,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最快,為31.27%。

截至2010年,長三角兩省一市已建成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15個,國家級保稅區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8個。除此之外,長三角還擁有4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各地還擁有眾多不同類型的省市級開發區,其中,上海建成寶山工業園區等市級工業開發區26個,江蘇則有省級開發區116個,浙江有省級開發區100個。

2015年,長三角16城市工業增加值4.37萬億元,增長5.8%;增速較2014年回落1.9%;其中江蘇八市2.33萬億元、增長7.8%,浙江1.32萬億元,增長5.2%,增速分別比2014年回落0.8和2.9%;上海7110億元,僅增長0.5%,增速回落3.5%。國內工業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對工業生產和銷售均產生一定影響。16城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81萬億元,增長2.4%,較2014年回落3.0%;工業產品產銷率(不包括上海)由上年的98%回調至97.6%。

第三產業

2009年,長三角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8042.6億美元,比2008年下降13.5%,占中國外貿比重36.4%。其中,出口4741.5億美元,同比2008年下降15%,占中國出口比重39.5%。貿易順差1440.4億美元。上海、浙江和江蘇兩省一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總額為138582.58億元,比2008年增加30494.8億元,增長28.21%,存款總額占中國比重為17.67%,比2008年低4.92%;貸款發放量增長平穩,兩省一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總額為104204.7億元,比2008年增加24219.21億元,增長30.28%,貸款總額占中國比重為18.79%。

2009年末,上海地區集合理財產品共有9個,首發規模超過150億元,涵蓋股票、債券、貨幣、FOF、混合型等多種形式。江蘇省境內上市公司由2008年末的117家增加到128家。2009年末浙江省證券經營機構數位居中國第三。全年證券市場交易規模增長72.8%,交易總額居中國第三,證券營業部平均利潤水平居中國第二。期貨公司綜合實力和盈利能力繼續保持領先,期貨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金額居中國第一,增長87.6%。期貨公司規範運作水平持續提升,實現規模增長和強化風險管理雙重目標。總體來看,長三角地區證券市場表現良好,在金融業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2009年,兩省一市2009年保費收入總額2218.23億元,比2008年增長14.83%,占中國比重為19.92%,略高於2008年。上海,江蘇和浙江保費收入均有所上漲,其中,江蘇省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907.7億元,依然為長三角之首,占據長三角保費收入41%的份額。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別實現保費收入665.03億元、645.5億元。從增幅來看,江蘇省增長較快,同比2008年增長17.06%。

長三角國際化程度高,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對外開放平台建設不斷取得突破,國際貿易、航運、金融等功能日臻完善,貨物進出口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分別占中國的32%和55%(截至2014年底)。

2015年長三角地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6.08萬億元,比2014年增長10.8%,增速較2014年提高1%,高於GDP增速2.6%。浙江和上海服務業增長明顯加速。上海服務業增加值1.69萬億元,增長10.6%,浙江七市1.64萬億元,增長12.1%,增速分別較2014年提升1.8和3.8%。江蘇地區較快增長,但增速略有所回落,江蘇八市2.75萬億元,增長10.2%,增速同比2014年回落1.1%。

社會

科研

截至2014年底,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實驗室等創新平台近300家,人力人才資源豐富,年研發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數均約占中國30%。

截至2014年底,長三角地區科學技術領域支出總額為1768.6億元,其中上海432億元、江蘇717.1億元、浙江619.5億元。專利申請受理量為34.5萬件,其中上海5.3萬件、江蘇17.4萬件、浙江10.9萬件。專利申請授權量為20.2萬件,其中上海3.5萬件、江蘇8.7萬件、浙江8萬件。

衛生

截至2014年底,長三角城市群有各類衛生機構8萬餘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萬餘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達98%以上。

教育

截至2014年底,長三角地區有普通高等院校300多所,普通中等學校、國小和特殊教育學校合計17137所,比2008年增加42所。其中普通中等學校7020所,比2008年增加453所;國小9911所,比2008年減少411所。

地區名單
上海 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大學
江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江南大學、蘇州大學
浙江浙江大學
安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
以上數據僅列舉985和211工程大學。

文化

截至2010年,中國的三大文化產業帶(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中,文化產業資產擁有量超過1000億元的省市自治區有6個,長三角的上海、江蘇、浙江均在其中。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地域文化包含海派文化、金陵文化、吳越文化、淮揚文化、徽文化、皖江文化。

旅遊

江、浙、滬、皖三省一市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脈相連,在旅遊資源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上海

截至2015年底,上海共有A級景區(點)61家,其中5A級景區(點)3家,4A級景區(點)28家,3A級景區(點)30家。

截至2015年底,至年末,全市已有星級賓館238家,旅行社1518家,A級旅遊景區(點)97個,紅色旅遊基地34個

類別主要景點
現代建築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上海中心大廈、中華藝術宮、世博會主題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科技館、恒隆廣場、正大廣場、梅賽德斯賓士文化中心、上海歡樂谷、尚街、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同樂坊、碧海金沙海灘、上海植物園、迪斯尼樂園、上海野生動物園、上海世紀公園
自然景點佘山國家森林公園、東灘世界地質公園、澱山湖、奉賢碧海金沙海灘、上海野生動物園、上海植物園、上海世紀公園、滴水湖、陸家嘴中心綠地
商業購物南京路、正大廣場、港匯恒隆廣場、恒隆廣場、中信泰富廣場

江蘇

截至2015年底,江蘇有3處世界遺產、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5A級景區17家、4A級景區超100家、2處國家級旅遊度假區、2處國家級地質公園、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1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8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20處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4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城市主要景點
南京 中山陵、紫金山、玄武湖、明孝陵、總統府、南京夫子廟、南京明城牆、莫愁湖、方山、幕府山、燕子磯、雨花台、棲霞寺、雞鳴寺、靈谷寺、牛首山、湯山、閱江樓、南京長江大橋、瞻園、江南貢院、靈谷寺、南京博物院、浦口火車站、毗盧寺、大報恩寺、明故宮、梅園新村、珍珠泉等
無錫 蠡湖公園、靈谷洞、善捲風景區、無錫錫惠公園、薛家花園、宜興竹海、張公洞、中央電視台無錫影視基地
常州 天寧寺、亞細亞影城、中華恐龍園、淹城春秋樂園、溧陽天目湖風景區、溧陽南山竹海風景區、金壇茅山風景區、武進隔湖(西太湖)風景區
蘇州 周莊、虎丘、錦溪、靜思園、留園、木瀆、盤門景區、十全街、石公山、蘇州樂園、蘇州獅子林、蘇州拙政園
南通 濠河風景區、狼山風景區、珠算博物館、南通海底世界、如皋水繪園、南通博物苑
鹽城 中華麋鹿園、大豐荷蘭花海、海鹽博物館、大縱湖旅遊度假區、新四軍紀念館、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泰山護國禪寺、新街九蓮寺、黃海森林公園
揚州 瘦西湖、盂城驛、文游台、鎮國寺塔、菱塘清真寺、神居山、清水潭、龍虬莊遺址、大明寺、個園、何園,高旻寺,觀音山寺,汪氏小苑,隋煬帝陵,普哈丁墓、仙鶴寺、揚州漢陵苑、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中國郵驛文化城、高郵湖蘆葦盪濕地公園、高郵湖灘郊野公園、儀征江揚天樂湖溫泉度假村、捺山地質公園、紅山體育公園、銅山森林公園、登月湖風景區、棗林灣、茱萸灣風景區、鳳凰島風景區
鎮江 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風景區、甘露寺、西津渡古街、金山湖、夢溪園、白龍寺、寶塔山、瓦屋山
泰州 鳳城河風景區、光孝律寺、城隍廟、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施耐庵陵園、鄭板橋紀念館、千島菜花風景區

浙江

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擁有3處世界遺產、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8處、省級321處、市縣級1674處、共有文物保護點近4萬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3個。有重要地貌景觀800多處,水域景觀200多處,生物景觀100多處,人文景觀100多處;18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4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6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2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4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個,國家森林公園35個。

城市主要景點
杭州西湖、西溪濕地、瑤琳仙境、桐君山、雷峰塔、岳廟、三潭映月、蘇堤、六和塔、宋城、南宋御街、靈隱寺
寧波河姆渡遺址、象山影視城、保國寺、天一閣、東錢湖、月湖、杭州灣濕地、御書亭、錦鏡池、妙高台
紹興大禹陵、臥龍山、天章閣、魯迅故里、香爐峰、兜率天宮、鏡湖、蘭亭、沈園、喬波滑雪館、穿岩十九峰、百丈飛瀑、新昌大佛寺、天姥山
湖州龍王山、莫乾山、南潯、大漢七十二峰、藏龍百瀑、中南百草園、天荒坪電站、下渚湖濕地、天下銀坑
嘉興南湖、烏鎮、西塘、錢江潮、南北湖、月河歷史街區、九龍山、汾湖
金華橫店影視城、雙龍洞、永康方岩、蘭溪六洞山地下長河、浦江仙華山、八詠樓、五峰書院、諸葛八卦村
舟山普陀山、朱家尖、嵊泗列島、桃花島、東極島、沈家門、基湖沙灘、岱山、佛頂山、千步沙、楊枝禪院
台州台州府城牆、天台山、神仙居、長嶼硐天、方山、國清寺
參考資料來源

安徽

截至2015年底,安徽擁有2處世界文化遺產(黃山、西遞宏村)、5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壽縣、亳州、安慶、績溪)、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黃山、九華山、天柱山、琅琊山、齊雲山、采石磯、巢湖、花山謎窟、太極洞和花亭湖)、9家國家5A級景區、100多家國家4A級景區、30個國家級森林公園、56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市主要景點
合肥大蜀山森林公園、環巢湖旅遊大道、杏花公園、巢湖、濱湖濕地公園、金斗公園、安徽省廣電新中心、徽園、渡江戰役紀念館、逍遙津、周瑜墓、合肥三國遺址公園、包公園、包公墓、包氏宗祠、袁術古堆墓、合肥大劇院、安徽大劇院、安徽省博物館、六家畈古民居、歐洲風情街、吳復墓石雕群、三河古鎮、李鴻章故居、李鴻章享堂、安徽名人館、清風閣、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大陳墩遺址、劉銘傳故居、合肥大圩、牛角大圩、渡江戰役紀念館、孫立人故居、合肥萬達文化旅遊城
蕪湖赭塔晴嵐、鏡湖細柳、赤鑄青鋒、玩鞭春色、雙江塔影、天門煙浪、西山靈石、馬仁雲壁、陶辛水韻、褐山攬勝、蕪湖方特歡樂世界、蕪湖方特夢幻王國、蕪湖方特水上樂園、蕪湖方特東方神畫、響水澗、蕪湖博物館、徽商博物館、雨耕山
馬鞍山濮塘風景區、甄山寺、靈墟山、李白墓園、朱然陳列館、采石磯、太白樓、雨山
銅陵天井湖、和悅洲、天門山、鳳凰山、白鰭豚養護場、浮山
安慶天柱山、迎江寺、振風塔、五千年文博園、妙道山、明堂山、花亭湖、司空山、獨秀園、桐城文廟、嬉子湖、天悅灣溫泉、天龍關大峽谷、石蓮洞、總關寨、巨石山、三祖寺、小孤山、白馬潭、大龍山、馬祖庵、九井河、鳳儀里、天仙河、源浦寺
宣城敬亭山、龍川、徽杭古道、江村、桃花潭、太極洞、查濟、太極湖村、障山大峽谷、恩龍世界木屋村、鱷魚湖、龍泉洞、水墨汀溪、夏林、績溪紫園、廣教寺、靈山大峽谷、青龍灣、清涼峰、謝朓樓
池州九華山、化城寺、天台寺、祗園寺、杏花村、蓮峰雲海、九華天池、平天湖、牯牛降、秋浦勝境、九子岩、百丈崖、怪潭、仙寓山、清源山、目連山、蓬萊仙洞、大曆山、甘露寺、百牙塔、慧居寺、天池庵
滁州琅琊山、狼巷迷谷、深秀湖、小崗村、醉翁亭、女山湖、讓泉、韭山洞、龍興寺、皇甫山、吳敬梓紀念館、明皇陵、鳳陽鼓樓、九天峰、護國寺、明中都皇城、紅草湖、沃公祠、皇覺寺、令狐山
參考資料來源

發展規劃

總體定位

順應時代潮流,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從戰略高度最佳化提升長三角城市群,打造改革新高地、爭當開放新尖兵、帶頭髮展新經濟、構築生態環境新支撐、創造聯動發展新模式,建設面向全球、輻射亞太、引領中國的世界級城市群。

發展定位

1.最具經濟活力的資源配置中心。圍繞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建設以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加快制度創新和先行先試,成為資源配置效率高、輻射帶動能力強、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制度體系完善的資源配置中心。

2.具有 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和頂級水平,建立健全符合科技進步規律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最大程度激發創新主體、創業人才的動力、活力和能力,成為全球創新網路的重要樞紐,以及國際性重大科學發展、原創技術發明和高新科技產業培育的重要策源地。

3.全球重 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加快推進產業跨界融合,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產業、高增值環節和總部經濟,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打造若干規模和水平居國際前列的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形成服務經濟主導、智慧型製造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4.亞太 地區重要國際門戶。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打造在亞太乃至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服務體系、國際商務服務體系、國際物流網路體系,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

5.中國 新一輪改革開放排頭兵。加快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改革,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和開放平台建設,複製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自主創新示範區等成熟改革經驗,在政府職能轉變、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合作、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在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集聚國際化人才、探索建立自由貿易港區等方面率先突破,加快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新經驗新模式,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

6.美麗中國建 設示範區。牢固樹立並率先踐行生態文明理念,依託江河湖海豐富多彩的生態本底,發揮歷史文化遺產眾多、風景資源獨特、水鄉聚落點多面廣等優勢,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共同建設美麗城鎮和鄉村,共同打造充滿人文魅力和水鄉特色的國際休閒消費中心,形成青山常在、綠水常流、空氣常新的生態型城市群。

空間格局

綜述

長三角格局圖 長三角格局圖

促進形成網路化空間格局。發揮上海龍頭帶動的核心作用和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依託交通運輸網路培育形成多級多類發展軸線,推動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的同城化發展,強化沿海發展帶、沿江發展帶、滬寧合杭甬發展帶、滬杭金髮展帶的聚合發展,構建“一核五圈四帶”的網路化空間格局。

一核

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按照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要求,加快提升上海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發揮浦東新區引領作用,推動非核心功能疏解,推進與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等周邊城市協同發展,引領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提升服務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能力。

五圈

促進五個都市圈同城化發展。

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鎮江、揚州三市。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設南京江北新區,加快產業和人口集聚,輻射帶動淮安等市發展,促進與合肥都市圈融合發展,打造成為區域性創新創業高地和金融商務服務集聚區。

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四市。發揮創業創新優勢,培育發展信息經濟等新業態新引擎,加快建設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湖州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改革創新的先行區。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合肥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區域增長新引擎。

蘇錫常都市圈包括蘇州、無錫、常州三市。全面強化與上海的功能對接與互動,加快推進滬蘇通、錫常泰跨江融合發展。建設蘇州工業園國家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區,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推進開發區城市功能改造,加快生態空間修復和城鎮空間重塑,提升區域發展品質和形象。

寧波都市圈包括寧波、舟山、台州三市。高起點建設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和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寧波港口經濟圈、台州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高效整合三地海港資源和平台,打造全球一流的現代化綜合樞紐港、國際航運服務基地和國際貿易物流中心,形成長江經濟帶龍頭龍眼和“一帶一路”戰略支點。

四帶

促進四條發展帶聚合發展。

滬寧合杭甬發展帶。依託滬漢蓉、滬杭甬通道,發揮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寧波等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綜合服務優勢,積極發展服務經濟和創新經濟,成為長三角城市群吸聚最高端要素、匯集最優秀人才、實現最高產業發展質量的中樞發展帶,輻射帶動長江經濟帶和中西部地區發展。

沿江發展帶。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打造沿江綜合交通走廊,促進長江岸線有序利用和江海聯運港口最佳化布局,建設長江南京以下江海聯運港區,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打造引領長江經濟帶臨港製造和航運物流業發展的龍頭地區,推動跨江聯動和港產城一體化發展,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增強對長江中游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沿海發展帶。堅持陸海統籌,協調推進海洋空間開發利用、陸源污染防治與海洋生態保護。合理開發與保護海洋資源,積極培育臨港製造業、海洋高新技術產業、海洋服務業和特色農漁業,推進江海聯運建設,打造港航物流、重化工和能源基地,有序推進濱海生態城鎮建設,加快建設浙江海洋經濟示範區和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打造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相協調的海洋經濟發展帶,輻射帶動蘇皖北部、浙江西南部地區經濟全面發展。

滬杭金髮展帶。依託滬昆通道,連線上海、嘉興、杭州、金華等城市,發揮開放程度高和民營經濟發達的優勢,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為重點,打造海陸雙向開放高地,建設以高技術產業和商貿物流業為主的綜合發展帶,統籌環杭州灣地區產業布局,加強與衢州、麗水等地區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提升對江西等中部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