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
本魚原產於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岸,主要生活在低溫淡水中,也有一種名為“硬頭鱒”的種類在不同的季節生活在淡水中或者海水中。虹鱒是一種食用魚。被移入多個國家,但在一些地區成為了入侵物種。[1][2]深度
水深0-200米。特徵
本魚體呈紡錘形,略側扁;口大,鱗片細小。魚體背部藍灰色,散布黑褐色斑點,腹部銀白色;幼魚體側中央具10個橢圓形斑,成魚則無。繁殖期的熊於上下頷會彎曲呈鉤狀,且體側出現彩虹般的桃紅縱帶,背鰭軟條10-12枚;臀鰭軟條8-12枚,體長可達120厘米。生態
本魚棲息水質清澈且低水溫的淡水,需要和緩到快速的流動,溶氧量高的水域繁殖,在春天產卵,不遠離海洋,5-6月時洄游至海洋,通常接近底部覓食。成魚吃水生與陸棲的昆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魚卵、與其他的小魚;幼魚主要以浮遊動物為食。經濟利用
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及養殖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九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