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氏魚

南氏魚

南氏魚是小口鮭科魚類的一種,全長20厘米左右,鰓蓋條骨4根。

基本信息

分類信息

中文名稱 南氏魚
拉丁名稱 Nansenia ardesiscs Jordan et Thompson
英文名稱 heron argentine
地方名稱 \
作者單位 \
中文門名 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鮭目
拉丁目名 Salmoniformes
中文科名 水珍魚科
拉丁科名 Argentinidae
中文屬名 南氏魚屬
拉丁屬名 Nansenia
分布類別 海水

形態特徵

背鰭10;臀鰭9~10,胸鰭11~12;腹鰭11~12。側線鱗約.4~52。鰓耙9~11+1+19~22。鰓蓋條骨4。脊椎骨46~47。
體長為體高6~7.3倍,為頭長5~6倍,為背鰭基長11.4~13.6倍,為臀鰭基長15.7~19倍,頭長為吻長5~6.9倍,為眼徑2.2~2.3倍,為眼間隔4.6~6.4倍,為上頜長4.2~4.5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8~2.8倍。
體延長,圓筒形,後部側扁。頭小。吻很短,約為眼徑1/3~2/5。眼很大,約占眼部頭高的4/5。眼間隔較窄,稍凹,小於眼徑之半。鼻孔2個,接近,前鼻孔較大,圓形。口小,上頜骨後端伸達眼前緣稍後方;上頜骨幾全部為淚骨所蓋。上頜短於下頜,無牙。下頜具1行牙,較長,排列緊密;呈鋸齒狀,犁骨前緣具1行細牙,彎向內側;齶骨無牙;舌大,游離,前端幾呈截形,無牙。鰓孔大,向前伸達眼中部下方,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發達,排列緊密,扁薄,細長三角形。鰓蓋條骨寬薄。假鰓發達。
體被大圓鱗,易脫落,頭部無鱗。側線完全,平直,並伸達尾鰭後端。尾鰭中部被鱗。鰾大,無鰾管。
背鰭1個,在腹鰭基前上方,起點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具脂鰭,很小,位於臀鰭基後端上方。臀鰭後位,基底短。胸鰭小,側中位。腹鰭腹位,始於背鰭基後端下方。尾鰭較短,稍內凹。
體淡褐色。鰓蓋內膜黑色。各鰭淡色。腹膜黑色。

習性

生活習性 \
繁殖習性 \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九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