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中文名:鹼地膚
種拉丁名:Kochia scoparia (Linn.) Schrad. var. sieversiana (Pall.) Ulbr.ex Aschers.et Graebn.
種別名 :
科中文名:藜科
科拉丁名:Chenopodiaceae
屬中文名:地膚屬
屬拉丁名:Kochia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高10一60(100)cm。莖直立,自基部分枝,枝斜升,黃綠色或稍帶淺紅色,枝上端密被白色柔毛,中、下部無毛,秋後植株全部變為紅色。葉互生,無柄,倒披針形、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2-5cm,寬3-5mm,先端尖或稍鈍,全緣,兩面有毛或無毛。花兩性或雌性,通常1-2朵集生於葉腋的束狀密毛叢中,多數花於枝上端排列成穗狀花序。花被片5,果實花被片背部橫生出5個圓形或橢圓形的短翅,翅具明顯脈紋,頂端邊緣具鈍圓齒.胞果扁球形,包於花被內(圖110)。
地理分布: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和南等省區,蘇聯(中亞,阿爾泰,西伯利亞)、蒙古也有.
生態特徵:耐鹽鹼的早生、中旱生植物,習見於我國北方草原帶的鹽鹼化草原、荒漠草原地帶。生長在鹼性、沙質和沙礫質栗鈣土、棕鈣土、灰鈣土、淡灰鈣土上,也進入荒漠帶的鹽漬化低地。常見於河谷沖積平原、階地和湖濱的芨芨草群落。在村落居民點,畜圈附近以及溝渠邊、路旁和有灌溉條件的農田、林地上可形成小面積的純群落。鹼地膚分布區年降水量約為100-700mm,在乾旱少雨的西北地區,當年的發育需依靠稍好的降雨條件,多雨年份且土壤較肥沃時,株高可達50-100Cm。一般情況下,4月出苗,花期6一7月,果期7-8月,9-10月果實成熟,若遇旱年,則停留在幼小階段,發育受阻。在內蒙古伊克昭盟烏審旗多雨年份觀察到主根入土60cm深,直徑0.6-0.7cm,近土表15cm土層內側根短而多,比較細弱,根長為地上部莖長的2倍,生境乾旱時,主根入土更深。由植株元素化學成分分析得知,鹼地膚系富集Na、S、K和Si02的植物。其含量為Na0.246-3.804%,S0.20-0.35%、K1,075-6.250%、SiO21.16%(侯學煜1982)。鹼地膚在不同地區的元素化學成分含量如表110-1。
飼用價值:為中等飼用植物。青綠狀態羊、駱駝樂食,幼嫩時豬和家禽也吃,冬,春季家畜較喜食,雖然枯黃後小枝和葉都脫落,所留殘莖質地粗硬,但駱駝,羊仍愛吃,牛夏季不吃,冬季愛吃,馬全年不吃。雨多年份或灌溉地上,鹼地膚生長高大,可於夏秋季刈制乾草,供冬季補飼家畜用。表110-2列出了鹼地膚的化學成分。據東北測定,每100g鹼地膚含胡蘿蔔素5.7mg,核黃素0.31mg, 維生素C 39mg。鹼地膚在幼嫩時可採集供人食用,是備荒的野草,果實及全草入藥,果實稱“地膚子”,有清熱、祛風、利尿、止癢的功效,外用可治療皮癬,濕疹。種子含油15%左右,供食用或工業用。
藜科植物
藜科(Chenopodiaceae)是一種開花植物,有大約100屬、1400多種植物,單單在中國大陸就已有有39屬170種,在華北和西北生長。本科的主要特徵:草本,具泡狀毛,花小,單被,雄蕊對萼, 子房2-3心皮結合,1室,基底胎座,胞果,胚彎曲。在克朗奎斯特系統里藜科被分類為石竹目的一個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