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鴻雁](/img/a/079/nBnauM3X4MjNzIzM0UzM1UTOzMTM5kjM5ADMxADMwAzMxAzL1M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雛鳥體被絨羽,上體黃灰褐色,下體淡黃色,額和兩頰淡黃色,眼周及眼先灰褐色,額基無白紋。嘴黑色,嘴尖淡黃色,虹膜淡黃色。
幼鳥上體灰褐色,上嘴基部無白紋。
大小量度為:體重雄性2850—4250克,雌性2800—3450克,體長雄性821—930毫米,雌性800—850毫米,嘴峰雄性89—09毫米,雌性75—95毫米;翅雄性442—468毫米,雌性375—445毫米;尾雄性128—156毫米,雌性103一137毫米;跗跖雄性77一97毫米,雌性75—85毫米。
物種特點
![鴻雁](/img/5/159/nBnauM3X0ITM2MTN4UzM1UTOzMTM5kjM5ADMxADMwAzMxAzL1M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人們習慣地把鴻雁叫做大雁或黑嘴雁,以示同另一種豆雁相區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是晏殊《浣溪沙》詞中的兩句,被大家譽為千古名句,說的是對春光流逝的惋惜,同時又對夏日巢燕歸來的懷舊之感。鴻雁是蘇州地區冬來春去的冬候鳥,它的飛遷規律雖然與燕子相反,但是人們在仲秋之際迎接“雁歸來”的心情,同歡迎南來之燕卻是幾乎完全一致的。據研究,北方原是大雁的故鄉,後來地球上經歷了幾次冰川時期,為了覓食避寒,苦度嚴冬,被迫南遷,再在氣候轉暖,冰川已經時過境遷,但是它們在進化史上形成這種遷飛習性,卻保存下來。明朝一位詩人寫的《春雁》中吟道:“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怪春來就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其中的情節,倒是和今天的科學結論基本相符的。
大雁是集體飛遷的。雁群小,排成一字陣;雁群大就列為人字形。交叉變化的隊形可以減小空氣阻力,利用長途跋涉地持久遠飛,這種本能也是它們在長期適應遷徙生活中所形成的。《禽經》中記載:大雁在飛遷時,“夜棲川澤中,千百為群有一雁不瞑,以警示眾”。元代詩人也有“雁奴辛苦候寒更”的句子。有些獵人偷獵鴻雁,有時就是利用其集體生活中的這種習性。他們晚上悄悄潛近群雁夜宿的河灘,故意點火,驚擾“雁奴”,然後滅火以待。睜大眼睛守夜的雁奴瞧見火起火熄的情景時,立即高聲鳴警,眾雁驚醒,察看無事,嚷嚷又歇。獵人一而再,再而三,反覆用此伎倆。雁奴忠於職守,有警必報,眾雁誤認被騙,怒啄雁奴。最後,不是雁奴蒙冤被啄死,就是雁奴再報警時,眾鳥熟睡不理,於是獵人之計終於得逞,眾雁落風就擒。這真是鳥類生活中的一個“悲劇”。
鴻雁常與其他來越冬的野鴨集成龐大的雁鴨群,飄遊在蘇州的太湖及常熟的尚湖等水域內,並在水中覓食及湖畔的草灘里過夜。翌年2、3月飛回老家去生育繁殖,雁群在高空遷飛時發出的鳴叫聲,數里之外都能聽見。鴻雁還是“鵝”的祖先,所至至今還有人把它稱為“雁 ”。已列為江蘇省重點保護動物。
主要習性
![鴻雁](/img/3/d15/nBnauM3XzADNzMTM0YzM1UTOzMTM5kjM5ADMxADMwAzMxAzL2M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性喜結群,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集成數十、數百、甚至上千隻的大群,即使在繁殖季節,亦常見4-5隻或6-7隻一起休息和覓食。善游泳,飛行力亦強,但飛行時顯得有些笨重。警惕性強,行動極為謹慎小心,休息時群中常有幾隻‘哨鳥’站在較高的地方引頸觀望,如有人走近,則一聲高叫,隨即而飛,其他鳥也立刻起飛。飛行時頸向前伸直,腳貼在腹下,一個接著一個,排列極整齊,成‘一’字或‘人’字形,速度緩慢,徐徐向前。邊飛邊叫,聲音洪亮、清晰、單聲,但拖得較長,似‘嗯-嗯-’聲,數里外亦可聽見。
主要以各種草本植物的葉、芽、包括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蘆葦、藻類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動物性食物,特別是繁殖季節。冬季也常到偏遠的農田、麥地、豆地覓食農作物。覓食多在傍晚和夜間。通常天一黑即成群飛往覓食地,清晨才返回湖泊或江河中休息和游泳,有時也在岸邊草地上或沙灘上休息。
生長繁殖
![鴻雁](/img/8/b37/nBnauM3XxMDMyAjN4YzM1UTOzMTM5kjM5ADMxADMwAzMxAzL2M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主要分布
![鴻雁(分布圖)](/img/0/400/nBnauM3XwgDO5EDM0czM1UTOzMTM5kjM5ADMxADMwAzMxAzL3M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中國繁殖於東北,遷徙途經中國東部至長江下游越冬。
中國東北、內蒙古、新疆、青海、河北、河南、山東及長江下游、台灣有分布。國外見於西伯利亞等地區。
是家鵝的祖先,為重要的遺傳資源,應予保護。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ver3.1——易危(VU)。
列入《華盛頓公約》世界瀕危鳥類名錄CITES 附錄I。
史書記載
![鴻雁](/img/d/6a9/nBnauM3X2cTOxcTM2czM1UTOzMTM5kjM5ADMxADMwAzMxAzL3M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營養價值
大雁富含人體必需的鐵、鈣、磷等礦物質元素和賴氨酸、蛋氨酸等十幾種胺基酸,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醇保健肉食。
藥用價值
性味:味甘、性平、無毒
大雁功能主治:能治療中風麻痹。經常食用,能補氣,強化筋骨,利臟腑,能解丹石毒、且能促進眉毛發鬚生長,和黃豆製成丸用(或混燉)可以強身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