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鯤鵬,中國古代漢族神話中海神和風神禺強的兩種化身。鯤鵬之名,最早出現於道家學說《莊子·逍遙遊》。書中記載“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鵬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莊子》。莊周在其《莊子-逍遙遊》中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
莊周用汪洋恣肆、氣勢磅礴的筆調,寫出了一隻怎樣的巨鳥啊!且不說太平洋能否容得下鯤,那由鯤“化而為鳥”的鵬,一旦飛將起來,那地球看起來豈不就是一枚小小的鳥蛋了?
歷史淵源
《莊子》說有一種大鳥叫鵬,是從一種叫做鯤的大魚變來的。傳說有一大魚名曰鯤,長不知幾里,寬不知幾里,一日沖入雲霄,變做一大鳥可飛數萬里,名曰鵬。
古人有詩云:雲開衡岳風雨止,鯤鵬擊浪從茲始;滄海橫流何足慮,三尺寒江東陵指。常用鯤鵬比喻一些宏偉之事,一句俗語曰:“學做鯤鵬飛萬里,不做燕雀戀子巢”。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徒於南溟。南溟者,天池也。”這種極其奇特、兼有巨鳥與巨魚之體的動物,過去一直以為只是神話。但從國外動物學的報導中看到,海鯨棲息于海中有時將鯨尾豎出海面,其尾至為巨大,形極似鳥翼。渤海古代稱北海,亦即北溟。據史籍記載,渤海秦漢以前多見海鯨。鯨體型極大,可長達30米(是現存最大動物),所以莊子所說的鯤鵬,並非完全是寓言,而是指渤海的海鯨。
莊周用汪洋恣肆、氣勢磅礴的筆調,寫出了一隻怎樣的巨鳥啊!出水為鵬,入水為鯤。且不說太平洋能否容得下鯤,那由鯤“化而為鳥”的鵬,一旦飛將起來,那地球看起來豈不就是一枚小小的鳥蛋了?
歷史記載
《神異經-中荒經》里描述的大鳥“希有”,大約就是大鵬鳥的別稱:“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水經注》引《神異經》,又加上了“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這些從一些側面說明:大鵬鳥有綠、紅雙色,不鳴叫也不進食;僅僅背上小片沒羽毛的地方,就有一萬九千里寬廣,可見它體形多么龐大。―――原來,從西崑侖到東海的距離,也不過是大鵬鳥兩翅之間耳!神話傳說
中國傳說
古印度神話“天龍八部”中的迦樓羅,則是中國大鵬鳥的異名同質,佛教傳入中國後,被命名為大鵬金翅鳥,它的巨翅展開竟有336萬里;大鵬金翅鳥降生之時,身光赫奕,各路天神誤認為它是火天而頂禮膜拜;大鵬金翅鳥以龍為食,它在空中飛翔,巡視大海中應死的龍,發現龍時,用翅膀煽開海水,成為兩半,龍見這個陣勢,嚇得發抖,就失去知覺,等著被吞食;大鵬金翅鳥於一日之間可吃掉一個龍王及五百個小龍。
少數民族傳說
藏族創世歌謠《斯巴形成歌》中有這么幾句:“最初斯巴形成時,天地混合在一起,分開天地是大鵬,……”而關於藏族遠古象雄六大氏族“瓊”的起源,在典籍中也有如下記載:“報身化身慧明王,化作三鵬空中游,棲落象雄花園內,象雄人們大驚喜,從未見過此飛禽,老人稱其有角鵬。三鵬飛返天空時,爪地相觸暖流閩,黑白黃花四蛋生,每孵幼童叫瓊布。”其餘版本大鵬卵生人而為始祖的神話也在各個支系流傳。可見大鵬和藏族的創世神話有莫大的關係。而苯教神話中,大鵬稱為“曲”,它與惡龍相鬥,在《格薩爾王傳》也有出現。這與印度以龍為食的伽樓羅到底有無聯繫,還有待考證。
納西族東巴神話中,大鵬稱為“休曲”,與獅、龍等作為護法神守護含依巴達神樹。在《鵬龍爭鬥》傳說中,休曲制服了高傲的署神(納西族的龍神)。它還出現在東巴教的木牌畫與紙牌畫上。
在滿族《多龍格格》神話中,一群黑色的大鵬給人類帶來災難。弓箭神在神鵲的指引下,射殺大鵬,為民除害。
西方傳說
西方的《阿波羅遊記》、《一千零一夜》等書籍中,都載有大鵬鳥的事,說鵬蛋周長有五十步,鵬鳥聚集的食物是大量的一口可吐入大象的蟒蛇;阿拉伯旅行家中的日記中有“本以為那是座山,原來竟是只鵬鳥”的記錄。
西方鵬鳥的來源也許可以追溯到古波斯神禽“峨姿”(Amrzs)。該鳥歷經天地生滅三大劫。鳥身犬首或人面之貌,兩翼伸展可遮蔽日月群星。古波斯神話中有株“知識樹”,結籽化為世間萬種草木,“峨姿”築巢其上,每至果實成熟,將其搖下,播於大地山川。
另外,猶太神話中的巨鳥“棲枝”(ziz)、古埃及的“伯努”(Bennu)、阿拉伯的“安卡”(Anka,)、土耳其的“可克”(Kerkes)、古希臘的“格利普”(Gryps)、俄羅斯的“諾加”(Norka)以及北歐生命樹上的智慧古禽等,均可以是大鵬鳥的異名同質。
神鳥文化
因為莊周與印度神話對鵬的神異巨大描述,佛教傳入中國後,大鵬在中國文字中的記述進一步放肆,也進一步擬人化、神異化。《西遊記》中的人神仙佛怪,以如來佛的神通最廣最大,不能不讓如來出手降伏者,大約只有三“人”:孫悟空;六耳獼猴;大鵬金翅雕。悟空與獼猴本是一家親,而大鵬與如來竟也是沾親帶故的“一家”。且聽如來的自白:
“自那混沌分時,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人生於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那鳳凰又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鵬。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大鵬與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親處。”
孫猴子卻也機靈幽默,接著如來的話,譏嘲了一句:“如來,若這般比論,你還是妖精的外甥哩。”
那如來並不反駁,只是說:“那怪須是我去,方可收得。”―――瞧,大鵬鳥真是好神通:外甥如來佛不親自來拜訪我這個舅舅,你孫猴子豈能收伏我?
在中國另一部傳奇小說《說岳全傳》中,民族英雄岳飛原來是大鵬金翅鳥的人間化身。書中是這樣記述:宋徽宗在元旦祭祀上天,祭表是寫給“玉皇大帝”的,但在抄寫祭表的時候,誤將“玉”字上一點寫在“大”字上去了,成了“王皇犬帝”。玉帝看了大怒,說:“王皇可恕,犬帝難饒!”就派遣赤須龍下界,降生於金國,成為金國老狼主第四個太子金兀朮,玉皇大帝要讓金兀朮攪亂中原,以報“犬帝”之恨。西天釋迦牟尼佛恐怕赤須龍下界以後,沒有人能夠降伏,就派遣專門吃龍的大鵬鳥下界,轉世為岳飛,保全宋室江山。
這岳飛的前身大鵬金翅鳥確實是剛直勇猛異常:就在如來佛面前,因不堪忍受女士蝠(後化身為秦檜老婆王氏)連連放屁,一嘴將其啄死了;被佛謫臨凡,赴岳家途中,偶然看到黃河邊的鐵臂虬龍(後化身為秦檜)在人模狗樣地調兵遣將,他又是大怒了,撲下來爪抓嘴啄地又將人家弄死了。
按理說,大鵬鳥是吃龍的啊,那什麼赤須龍,鐵臂虬龍豈在話下?可為什麼反而被龍被蝠先期以莫須有的罪名給害死了呢?大約,作者錢彩也認為,一旦化為人身,剛烈勇猛的本事在小人陰招面前,沒有屁用。―――奈何奈何。
神鳥象徵
後世詩人以大鵬為高遠志向、豪放氣概的象徵。如阮修《大鵬贊》中有“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鷽鳩仰笑,尺鷃所輕。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句子。借大鵬來抒發蔑視官宦、抱負超遠的心境。而李白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邑》)更是千古傳誦。直至如今,漢語中仍有“鵬舉”、“鵬程”之類的詞語,借喻遠大的前程和抱負。
佛教影響
佛教傳入中國後,民間信仰中逐漸出現了大鵬金翅鳥這一神話形象。這主要源於古印度的神鳥迦樓羅(Garuda),也糅合了大鵬的特徵。在印度神話中,迦樓羅身長八千由旬,翼長四千由旬,以龍為食,能任意穿梭宇宙,為毗濕奴坐騎。而對大鵬、金翅鳥的描繪多見於明清小說,著名的有《西遊記》中獅駝國的三大王,稱為“雲程萬里鵬”,能夠“摶風運海,振北圖南”(這八個字源於《莊子》),扇一翅有九萬里,和如來佛祖有淵源(這又源於印度傳說)。《說岳全傳》中,大鵬金翅鳥因在佛祖座前嫉惡如仇,啄死女土蝠,被貶往東土投胎,生為岳飛。《封神演義》中大鵬稱為“羽翼仙”,貪吃好殺,後被燃燈道人收伏。《喻世明言》中張道陵化為大鵬,震懾住鬼帥變的八條大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