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梁海戰[戰役]

鳴梁海戰[戰役]
鳴梁海戰[戰役]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鳴梁海戰又稱鳴梁大捷。1597年10月26日,朝鮮王朝海軍將領李舜臣指揮朝軍與日軍在韓國鳴梁海峽進行了海戰。利用鳴梁海峽的特殊地理特徵,以12艘“龜船”擊退130餘艘日艦,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個奇蹟。2014年“鳴梁大捷”慶典於10月9日至12日在韓國全羅南道海南郡舉行。

基本信息

背景

鳴梁海戰鳴梁海戰

1592年閒山島大捷後,日本海軍屢戰屢敗,主力喪失殆盡。特別是丟掉制海權後,日軍的陸上攻勢因為缺乏補給而被迫減弱,在占領平壤後,日軍停止了攻勢。

1593年開始議和。李舜臣也因為閒山島等一系列戰功,被朝鮮王封為二品正憲大夫、三道水軍統制使。據說,“三道水軍統制使”是朝鮮專為他而第一次設定的官職。 但好景不長,日本為了拔去這顆眼中釘,使用反間計誣李舜臣居功自傲,陰謀篡權。

戰前概況

鳴梁海戰鳴梁海戰

1597年1月, 小西行長豐臣秀吉的計策,利用朝鮮的黨派之爭,派人在 漢城散布謠言,陷害朝鮮水軍名將李舜臣, 朝鮮國王李昖中計將李舜臣下獄,幸虧一些愛國將領出面死保,李舜臣才得以免死,但被貶為士兵,白衣從軍。

1597年2月21日得知反間計成功後,豐臣秀吉立刻於再度下令調動14萬陸軍和2萬水軍入侵朝鮮!從動員到集結共花費5個月時間,在7月集結完畢。

1597年3月,日本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率領14萬陸軍、萬餘海軍以及戰船數百艘,再次大舉侵朝。

1597年7月7日,此次豐臣秀吉的日軍是從水陸兩路進犯朝鮮,日本水軍統帥九鬼嘉隆決定一雪前恥,他率領龐大的日本艦隊,偷襲了停泊在漆川島(世濟島北端西)的朝鮮海軍。他考慮到日本安宅船不是朝鮮龜船的對手,所以此次日本海軍專門針對朝鮮海軍的龜甲船做了改進,把原有的安宅船及 大關船都臨時包上鐵殼,變成了巨型鐵甲船。開戰時,朝鮮海軍以為日本的艦隊是路過的運輸艦隊,沒有料到日本艦隊突然發起進攻,由於當時還在談判期間,所以朝鮮海軍沒有絲毫戒備,在戰役中朝鮮戰船全被日本海軍擊沉擊毀,海軍指揮官三道水軍都統制元均被火炮擊中身亡,朝鮮水軍被重創。戰後日本水軍配合陸軍水陸夾擊漆川島的朝鮮水軍,朝鮮水軍幾乎全軍覆沒,日海軍完全控制了制海權。

日本陸軍分為左路軍和右路軍。登入後採取的是鉗形攻勢,兩路軍分別向南原和全州前進,根據計畫,這兩路軍應在朝鮮王京漢城會師。

8月1日,14000餘日本左路軍進攻全羅道,正趕上明軍進駐全羅、忠清兩道。明軍楊元率3000人守衛南原,經奮勇戰鬥後因寡不敵眾,明軍兩千七百餘人戰死,南原失守。駐守全州的明將陳愚忠因南原失陷立即撤退,這樣日本右路軍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全州。攻下兩地後,日軍又分別攻陷黃石山、金州、公州等地,王京漢城已經無險可守。

8 月19日,明軍除守衛稷山外全線退至漢城,日軍已經占領了全羅道全部地區。

大敵當前,朝鮮舉國上下一致強烈要求重新啟用李舜臣。朝鮮王迫於形勢,不得不順應民心,重新任命李舜臣為三道水軍統制使。而此時,當年揚威海上的威武水師,現在只剩下可憐的12艘軍艦。

1597年8月28日,李舜臣到任後,在全羅道右水營著手重建海軍,報國心切的李舜臣指揮一支小小的龜船海軍,毅然投入鳴梁海戰。

在鳴梁和珍島碧波亭之間,有一水流湍急的海峽。李舜臣乘退潮時派人設定了鐵索與木樁。日本海軍打敗元均艦隊後,企圖在朝鮮水師重建之前將其徹底摧毀。

戰爭過程

鳴梁海戰鳴梁海戰

1597年9月16日,日軍藤堂高虎率領333艘戰船和2萬陸軍從蘭浦出發,準備趁漲潮時進入鳴梁海峽,向朝鮮水軍發起攻擊。

10月26日的清晨,一切準備就緒後,李舜臣派出一艘軍艦引誘敵軍進入事先設好的圈套。在日艦駛入鳴梁海峽時,李舜臣早已在對面準備好了。等日艦靠近時,隱蔽在山腳的李舜臣海軍對日艦發起猛烈的炮轟。由於日軍的艦船是尖底的,在湍急的海流中搖晃不定,加之李舜臣海軍有山體的遮掩,日軍的炮火無法打中目標。而朝鮮海軍使用的是平底船,船身平穩因此炮火命中率高。另外李舜臣在海峽內事先已經拉起了鋼索使入侵的日艦處境更加悲慘。入侵的日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日軍將領來島通總也被擊斃。

李舜臣趁亂率領朝鮮海軍對日軍展開猛烈攻勢。大量的日艦擁擠在狹窄的鳴梁海峽內,成了極其被動的攻擊目標。李舜臣只有12隻軍艦,卻憑藉著地利天時擊沉了倭寇31艘軍艦另有大約92日艦被損毀到喪失戰鬥力。洶湧的海水也使得跳下船的日軍因無法游到岸上而被淹死。此次海戰朝鮮宣稱日軍有8000多人陣亡,而朝鮮陣亡人數只有34人。但是參戰的藤堂高虎(2,800)、加藤嘉明(2,400)、脅坂安治(1,200)、來島通総(600)、菅平右衛門達長(200)加起來總數還沒有到八千。李舜臣在鳴梁海峽的勝利,有效地切斷了日軍從黃海對稷山之戰的供給,使日軍最終撤退。

戰爭結果

1592年,鳴梁海峽之戰中,朝鮮名將李舜臣以十二艘“龜船”擊滅倭艦三百三十餘艘,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難以超越的奇蹟。

裝備對比

安宅船

這種船體積大而堅固(使用龜骨),但比較朝鮮及明軍海船要脆弱的一些。該船中央後方設警樓,分三層,配小 百六十,大櫓八十。武器為 大筒鐵炮,是正規海軍的 核心力量,水軍的布陣時的核心所在,一艘可搭乘300士兵。兩千石(重量單位)以上的大船可歸入此類。日本戰國時期有許多的大名都造了許多渾身包裹了鐵皮的安宅船,堅固性是好了。可惜有利就有弊,鐵甲固然讓它刀槍不入,水火不侵,但也讓它行動起來非常的笨重緩慢。

關船

是一款中型戰船,設計思想是在兼顧防禦力的基礎上提高機動性,兩舷在八十挺櫓到四十挺櫓之間。武器為大筒與鐵炮,是水軍的主戰力量。

小早船

小型船,設計思想是放棄防禦力,儘可能大的提高機動性。兩舷在四十挺櫓之下,在正規海軍中主要負責偵察和傳報。但因其輕巧靈便,效費比高,技術含量低,故成為海賊們的主流艦隻,常集群使用。小早船可以分為鐵炮船、長柄船、奇船、物見船、番船、兵糧船等。人員的配備以八百石船為例子,一般配備櫓百隻,則需要水手百人,船頭舵手五人,火槍兵百人左右,戰鬥人員占據總人數的一半。如果以風帆為動力,則所需水手可大大減少,則搭乘百人的鐵炮隊。還有一種霹靂船,也是小早船一種,但卻是雙頭。上面所配備櫓有六十挺,速度是平常船隻兩倍,比一般小早船更快更穩,船上沒有火器,而是設定"霹靂炮"- 投石機

朝鮮龜船

由李舜臣所改良及創新。這是一種大型戰船,上復蓋板,板上有十字小槽,不是小槽的地方,遍插利刃和錐尖。前面為龍頭, 龍口是銃穴;後面是龜尾,尾下也有銃穴。兩弦各有六個銃穴,銃穴下有櫓八至十支。龜船甲板堅固,機動靈活,攻擊和防護能力均較好,在抗擊日軍的戰鬥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豐臣秀吉在日本水軍多次敗給朝鮮水軍後,曾評價說:“朝鮮人水戰大異陸戰,且戰船大而行速,樓牌堅厚,銃丸俱不能入。我船遇之,盡被撞破。”

影響

鳴梁海戰的勝利,不僅粉碎了日軍的海上進攻,而且使敵陸軍也不得不龜縮在南海岸的狹小地帶。

韓國慶典

韓國舉行“鳴梁大捷”慶典韓國舉行“鳴梁大捷”慶典

韓國2014年“鳴梁大捷”慶典於10月9日至12日在全羅南道海南郡舉行,慶典再現了世界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鳴梁大捷”,共有44萬人次的遊客前往海南郡觀看了這次慶典。

2014年年是韓國第七次舉行“明梁大捷”慶典,共有100艘10噸級船舶在海南郡右水營景區的海面上參加再現海戰的慶典活動,400多年前,這一帶是朝鮮王朝軍隊與中國明朝援軍並肩抗擊倭寇的主戰場。本次慶典加強了特效和戰鬥場面的演繹,場面十分壯觀。遊客可以體驗穿將軍服、射箭、騎馬等活動。

本次慶典還邀請了李舜臣將軍的後人、明朝援朝抗倭名將陳隣的後人以及日本豐臣政權的武將後人參加。

評論

該事跡後來被韓國拍成一部電影《天軍》,相信不少人是從這部電影認識鳴梁海戰的。說明鳴梁海戰確實是朝鮮人自己打的,韓國電影《天軍》並沒有說錯。

至於那場大家耳熟能詳的中朝聯軍抗擊日本侵略者,中國老將鄧子龍和朝鮮李舜臣雙雙捐軀的那場戰鬥,名叫露梁海戰,發生在1598年11月,而鳴梁海戰則發生在1597年3月。

戰爭爭議

韓國自從六七十年代經濟崛起以後,竭力去中國化。為了增強民族自豪感,不惜篡改或扭曲歷史。鳴梁海戰的確是朝鮮人自己打的一場海戰。也是以弱勝強。但是韓國歷史把他渲染成壬辰抗倭戰爭的轉折點,說他對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就太言過其實了。當時,[4]朝鮮軍備極度廢弛,以至於日本從釜山登入,十九天后就以攻陷漢城。又一月陷平壤。兩月不到,朝鮮八道盡失。朝鮮宣宗李昖倉皇逃亡大明寬甸堡(今遼寧省丹東市寬甸)避難。
若無明軍出力,千里馳援,即使李舜臣全殲了倭寇海師,朝鮮也難逃亡國滅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