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鳳凰台”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任、宿、須句、顓臾、實司太昊有濟之祀”。濟寧為古任城,乃四個鳳姓古國之首。經近代專家認證,鳳凰台即“太昊祭祀台”,是古代先民祭祀“百王之首”“人文始祖”伏羲的地方。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隊培訓班在此考古發掘,文化堆積層厚達十幾米,蘊藏著豐厚的遺存,底層屬“龍山文化”遺存,中層為商周文化遺存。
景點
鳳凰台
巍峨挺拔,建築風格匠心獨具,國內罕見。台坐南面北,分三層,台高10米,底部4000平方米,頂部1600平方米,按照兩儀、四象、八卦建造,甚為考究,暗合三才、天罡、地煞之數,台上殿宇,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石階頂門樓為鳳頭,左右兩邊出水為鳳耳,東西鐘鼓樓為鳳眼,南大殿為鳳脊,東西兩殿為鳳翅,殿後一片紫竹為鳳尾,遠遠看去恰似一隻展翅欲飛的祥鳳。“鳳台夕照”即為明代任城八景之一。
鳳凰台自宋元以來商貿繁華。明代萬曆年間,由運河總河軍門劉東星倡導,集當地數村之力,在台上創建“觀音堂”,又名“鳳台寺”。農曆二月十九日逢觀音聖誕,“鳳凰台”廟會憑運河水運優勢,南北商賈雲集,東西販運輻湊、熱鬧非凡,為魯西南春會之首,繁榮景象數百年不衰。
遺址修繕
2005年,任城區對遺址進行全面修復,台基用青磚包砌,正門為長15.8米的御道,御首兩側各有36級台階,台上建有大殿5間,全木結構,殿內供奉觀音、文殊、普賢佛像,牆壁繪有佛教內容的精美壁畫。東西配殿各5間,供臥佛、千手觀音、送子觀音、善財、龍女等。山門內供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四大天王,東西建有鐘鼓樓,上置大鐘一座,法鼓一面,東南建鳳凰亭一座,內有檀木精雕祥鳳一隻,高1.62米、重300公斤,為國內最大的檀木鳳凰。西南有龍泉井一眼,院內兩顆菩提樹古貌新姿,山門外梧桐樹枝繁葉茂。台南正壁鑲一巨製石雕“鳳凰古松”。山門外一條20餘米寬的梧桐大道,筆直平坦,入口處建一密檐式牌樓,台前端置高5.8米為全國之最的銅鑄“任城寶鼎”。
文化
“鳳凰台”已經形成集“始祖文化”“運河文化”“佛教文化”為一體的著名人文景觀,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