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類別:補益藥
拼音:BIEJIAJIAO
拉丁:CollaCarapacisTrionycis
藥用部位:背甲
產地:湖北、安徽、江蘇、河南、湖南、浙江、江西
採收加工:宰殺時收集。背甲煎熬而成膠塊。
性味歸經:微寒;鹹,微甘;歸肺、肝、腎經
性狀:性狀鑑別,本品呈扁方塊狀,長約3cm,寬約2cm,厚約5mm,表面棕褐色,具凹紋,光亮,半透明。質堅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肯光澤。氣腥,味微甜。
性味:味鹹;性微寒
歸經:肺;肝;腎經
功能主治:滋陰退熱;軟堅散結。主陰虛潮熱;虛勞咳血;久瘧;瘧母;痔核腫痛;血虛經閉
《中國醫學大辭典》:"補肝陰,清肝熱。治勞瘦骨蒸,往來寒熱,溫瘧,瘧母,腰痛,脅堅,血瘕,痔核,婦人經閉,產難,小兒驚癇,斑痘,腸癰,瘡腫。"
《現代實用中藥》:"滋陰補血,為滋養解熱上血藥。"
《四川中藥志》:"滋陰補血,潤肺消結。治虛勞咳血,肛門腫痛,濕痰流注,肺結核潮熱。"
用法用量:內服:開水或黃酒化服,3-9g;或入丸劑。
採收加工:宰殺時收集。背甲煎熬而成膠塊。
製法:漂淨鱉甲,置鍋中加水煎取膠汁,約煎3~5次,至膠汁充分煎出為度,將各次煎汁,過濾合併(或加明礬粉少許),靜置後濾取清膠汁,再用文火加熱,不斷拌攬,濃縮(或加適量黃酒、冰糖)成稠膏狀,傾入凝膏槽內,俟其自然冷凝。
注意:脾胃虛寒,食減便溏者及孕婦慎服。
製法
取漂淨鱉甲,置鍋中加水煎取膠汁,約煎3~5次,至膠汁充分煎出為度,將各次煎汁,過濾合併(或加明礬粉少許),靜置後濾取清膠汁,再用文火加熱,不斷拌攬,濃縮(或加適量黃酒、冰糖)成稠膏狀,傾入凝膏槽內,俟其自然冷凝。取出切成小塊,陰乾。
原形態

山瑞鱉,體近圓形,當體重9kg時,長、寬達36cm×21cm,體重大者可達20kg。體背隆起,皮膚粗糙,體背、邊緣、頸基部、四肢及尾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肉質喜釘狀突起;體後部的鼓釘更大而密。邊緣內質裙邊甚為肥厚。四肢粗壯,側扁。尾短,略呈扁圓錐形,基部寬,末端尖。體灰黑色、墨綠色、紫黑色或黑青蓮色。頭、四肢烏黑色或墨綠色。腹面烏黑色帶紫,具深色斑塊。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活於湖泊、河流、池塘及水庫等水域。山區的河流、溪、潭中。
資源分布:1.除新疆、寧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見報導外,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
主要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 湖北、安徽、江蘇、河南、湖南、浙江、江西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或山瑞鱉的背甲煎熬而成的膠塊。
三大膠功能區別

阿膠被人們稱為“補血聖藥”,是由驢皮熬制而成,補血效果顯著,能治療血虛引起的各種病證,並能通過補血起到滋潤皮膚的作用,有利於皮膚保健。服用阿膠後,會使臉色紅潤,肌膚細嫩有光澤,並能調經保胎,增強體質,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改善睡眠,健腦益智,延緩衰老,男女老少均可服用。
龜版膠為烏龜腹甲經煎熬、濃縮製成的固體膠,呈深褐色,質硬而脆,斷面光亮,對光照呈透明。性偏平和,味甘而鹹,有滋陰潛陽、益腎健骨的作用,併兼補血止血。常用於腎陰不足引起的骨蒸潮熱、盜汗遺精,以及小兒囟門不合、筋骨不健等。有些婦科崩漏下血等疾病,亦常用此藥滋陰止血。
鱉甲膠為鱉甲經煎熬、濃縮製成的固體膠,呈棕褐色,具凹紋,半透明,質堅脆,斷面不均勻,具光澤。性偏平和,味鹹,有補腎滋陰、破瘀散結的作用,滋養同時兼祛瘀,除用於腎陰不足、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外,還用於肝脾大、肝硬化、閉經等。
鹿角膠為鹿角加水煎熬濃縮而成的固體膠,呈黃棕色,上部有黃白色泡沫層,質脆,易碎,斷面光亮。其性溫,味微甜,有補腎陽、生精血、托瘡生肌的作用,適合腎陽不足、畏寒肢冷、陽痿早泄、腰酸腿軟者服用,也可用於咯血、尿血、月經過多、偏於虛寒,以及陰疽內陷等病證。
阿膠與鹿角膠相比,前者滋補陰血,更適合於婦女,後者溫陽補腎,更適合男子。鱉甲膠與龜板膠都能養陰,且能清虛熱,適合易上火者採用,這是阿膠和鹿角膠所不具備的。鱉甲膠還有通血脈的作用,破瘀散結有專功。龜版膠強健筋骨,骨質疏鬆者可考慮優先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