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鬩衛一—迪絲諾美亞(Dysnomia),正式名稱(136199)厄里斯 I 迪絲諾美亞((136199) Eris I Dysnomia),是太陽系矮行星鬩神星的一顆衛星。它是被美國天文學家米高·布朗於2005年發現,其時這衛星的暫名為S/2005 (2003 UB313) 1。2006年9月,這顆天體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以希臘神話中不和女神厄里斯的其中一位女兒的名字命名為迪絲諾美亞(違法女神)。
發現
2005年間,夏威夷凱克望遠鏡調適光學小組使用了新置的雷射導星調適光學系統對四顆最亮的柯伊伯帶天體進行觀測,分別為冥王星、2005 FY9、2003 EL61及2003 UB313(厄里斯)。在9月10日的觀測結果中,他們發現有一顆衛星繞著2003 UB313運行,便把它編為“S/2005 (2003 UB313) 1”。因為當時2003 UB313的暱稱為“齊娜”(Xena,一套美國電視劇《戰士公主西娜》的女主角),所以這顆衛星亦隨即被暱稱為“加百利”(Gabrielle,劇中女主角西娜的助手)。
名字
發現者米高·布朗選擇以迪絲諾美亞(希臘文:Δυσνομια)來命名這顆衛星有數個原因。首先,在希臘神話中迪絲諾美亞是厄里斯的女兒。另外,Δυσνομια從字面上翻成英語就是“lawlessness”(沒有法律、違法),這跟在《戰士公主西娜》劇中飾演女主角的女演員名為“Lucy Lawless”語帶雙關。布朗亦參考了冥衛一發現者詹姆士·克里斯蒂以“Charon”命名冥衛一以紀念他的妻子Charlene的做法。布朗的妻子名為Diane,跟Dysnomia的首個音節都是[dɪ]。
形成
天文學家現在知道在四個最亮的柯伊伯帶天體中,三個都有衛星;而柯伊伯帶天體當中其他較暗的成員只有約十之分一有衛星。其中一個解釋是在過去大型柯伊伯帶天體(直徑以千千米計)經常互相碰撞,以致大量物質被拋出,這些物質最後慢慢結合成為一顆衛星。這跟月球(地球的衛星)形成的其中一個理論大碰撞說中的機制十分相似。
性質
鬩衛一比鬩神星暗六十倍,而估計其直徑約比鬩神星小八倍。只憑一次的觀測難以確定鬩神星的質量,但鬩衛一的公轉周期仍被估算為約14日。只要能夠確認到這顆衛星的公轉周期以及其軌道之半主軸(現在估計值為36,000千米),整個系統的質量就能被計算出來。
基本信息
發現發現者 米高·布朗、
M.A.vanDam、
A.H.Bouchez、
D.LeMignant、
(利用凱克天文台)
其他編號 S/2005(2003UB313)1B
天體分類 柯伊伯帶天體、衛星
軌道資料
母行星 鬩神星
半主軸(a) 30,000-36,000千米
離心率(e) 0?
公轉周期(P) 約14日
軌道傾角(i) ?°
物理資料
直徑 300-400千米
質量 ?×10?kg
密度 2.4g/cm³
表面重力 ?m/s²
逃逸速度 ?km/s
自轉周期 8.2日
反照率 ?
表面平均溫度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