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高溫程度連續兩天達到35度而發出的預警信號 。標準:未來48小時某個城市大部地區將持續出現最高氣溫為35℃及以上的高溫天氣 。
藍色高溫預警信號比高溫黃色預警信號低一個級別。
防禦指南
1、儘量避免午後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2、有關部門應注意防範因用電量過高,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設備負載大而引發火災;
3、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的作業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4、注意作息時間,保證睡眠,必要時準備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溫藥品;
5、媒體應加強防暑降溫保健知識的宣傳,各相關部門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 。
主要內容
1、在某日早上(甚至前一天晚上),該氣象台已經預測當天的最高溫將突破攝氏35度,甚至更高當太陽剛出來時,氣溫還相對的低,也許27℃~28℃;
2、接近中午時,氣溫已過32℃~33℃,且有繼續爬升的趨勢。
重要意義
1、發布高溫藍色預警是恰當的,讓平民百姓較多時間作必要的準備,而不是等到氣溫越過35度C才來掛起黃色預警。
2、其他嚴重氣象狀況的藍色預警,也是同樣道理,尤其是颱風,氣象的變化確實太快,讓民眾充裕時間作準備、防禦、撤退、轉移,是必要的,這是每個氣象台責任所在。
預防措施
1、高溫天氣34℃是個檻,日常生活中,冷與熱都會造成身體的不舒適。人的正常體溫大約維持在37℃左右,根據各國的實驗,人體感到舒適的氣溫是:夏季19℃~24℃,冬季12℃~22℃。所以,在炎熱的夏天,濕度較高時,氣溫達到34℃就需要引起人們注意了。當氣溫和濕度高達某一界限時,人體熱量散不出去,體溫就要升高,以致超過人的忍耐極限,造成死亡事故
2、補充水分把握量少次多原則,炎熱天氣下人體會大量出汗,極容易發生中暑或虛脫現象,老弱病幼人員應減少戶外活動,要注意多飲水以補充身體水分。強志鵬主任介紹,高溫天氣,人體內鈉、鉀隨汗液的排出而大量丟失,可引起電解質平衡失調;人體內維生素C、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隨汗液的排出而丟失,可引起營養素的代謝紊亂;人體內蛋白質分解增加,可引起能量消耗的增加。因此,保證高溫天氣下,人體營養需要與膳食合理,對於維持機體生理功能、代謝活動和電解質平衡,適應高溫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保障身體健康,均至關重要。首先要補充水分。夏季,氣溫在36℃~38℃環境下,從事室外體力勞動的人,每日應補充水量10L~12L;從事室內工作的人,每日應補充水量2L~3L。補充水分宜量少次多,以免影響食慾。另外,大量出汗同樣會引起無機鹽丟失,故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應補充無機鹽。同時還要注意,應增加維生素C、蛋白質、能量的攝入。
3、合理膳食喝出健康,人們除把電扇、空調作為納涼消暑的工具外,那么到底“喝”啥能解暑呢?下面給大家推薦幾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喝茶是解暑的最佳方法,不管是紅茶、綠茶還是菊花茶,如果附之冰糖、山楂、橘皮、決明子等,不但口感極佳,而且也不失為清熱祛暑的良方;夏季人們飲食不喜油膩而趨於清淡,因此各類粥製品成為市民喜好的食物,那么調製幾款既營養又可口的粥製品也不失為防暑降溫的好選擇。比如:小米綠豆粥、苦瓜粥、玉米粥、薄荷粥、蓮子粥、百合粥等;同時,夏季多喝諸如綠豆湯、百合湯、酸梅湯和苦瓜湯之類的食品也是消暑降溫不錯的選擇;另外高溫天氣下常喝果汁對生津止渴、清熱解毒也有較好的效果,可謂一舉多得。常見的桃汁、梨汁、蘋果汁、葡萄汁、草莓汁、西瓜汁等果汁均可適量飲用。
高溫預警
高溫藍色預警信號
含義:天氣炎熱。一般指未來48小時大部地區將持續出現最高氣溫為35℃及以上的高溫天氣
防禦指南: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暑降溫準備工作;
2.午後儘量減少戶外活動;
3.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
4.高溫條件下作業和白天需要長時間進行戶外露天作業的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高溫黃色預警信號
含義:天氣悶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竭盡或達到35℃或已達到35℃以上。
防禦指南: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暑降溫準備工作;
2.午後儘量減少戶外活動;
3.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
4.高溫條件下作業和白天需要長時間進行戶外露天作業的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含義:天氣炎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至37℃以上。
防禦指南: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
2.儘量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高溫條件下作業的人員應當縮短連續工作時間;
3.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4.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注意防範因用電量過高,以及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負載過大而引發的火災。
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含義:天氣酷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到40℃以上。
防禦指南: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採取防暑降溫應急措施;
2.停止戶外露天作業(除特殊行業外);
3.對老、弱、病、幼人群採取保護措施;
4.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特別注意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