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或減輕高原現象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輕或重的高原現象,一般什麼樣的人會有高原現象沒有規律可循,避免或減輕高原現象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它,許多的反應症狀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對高原有恐懼心理,缺乏思想準備和戰勝高原決心的人,出現高原反應的機會就多。建議初到高原地區,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體力勞動,不可暴飲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負擔,不要飲酒和吸菸,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維他命的食品,適量飲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涼感冒和耗體力。不要一開始就吸氧,儘量要自身適應它,否則,你可能在高原永遠都離不開吸氧了(依賴性非常強)。可服用一些緩解高原反應的藥品:高原紅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高原安、西洋參含片、諾迪康膠囊(對緩解極度疲勞很有用)、百服寧(控制高原反應引起的頭痛)、西洋參(對緩解極度疲勞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丹參丸(治療心血管)、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種,出現高原反應的症狀時服用有一定的療效)等等,對於高原適應力強的人,一般高原反應症狀在1-2天內可以消除,適應力弱的需3-7天。如果您能適應酥油茶的味道,您也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對緩解高原反應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個概念
“高原現象”是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指在學習或技能的形成過程中,出現的暫時停頓或者下降的現象。在成長曲線上表現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現象”之後,又可以看到曲線繼續上升。這種 “高原現象”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也不勝枚舉。
學習者現象
學生在學習進程中常會有這樣一個階段,即學習成績到一定程度時,繼續提高的速度減慢,有的人甚至發生停滯不前或倒退的現象。在總複習的初期,每一個同學都很有信心,學習效果也較明顯,但過了一個階段,即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複習之後,成績就再難有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沉浮不定;有的同學的複習效果逐步減退,甚至停滯不前,頭腦昏昏沉沉,什麼事都不想乾,看不進書也記不住內
容,性情易急躁煩悶。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高原現象”。尤其是成績處於中上等的學生,在這一階段,整天無精打采,精神萎蘼,食無味,睡不香,課堂聽課效果差,甚至有的同學幾乎失去了進取的信心。
這種現象是極其有害的,主要是由於心理疲勞引起的。處理得不好,會影響自信心,帶來不良後果。因為越是臨近考試,尤其是聯考,越是感到時間的寶貴,倘若遲遲不見進步,會有再學無用的錯誤認識,放鬆甚至放棄複習。這也是造成許多同學本來成績不錯而聯考成績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心理學
“高原現象”一詞源於教育心理學中動作技能的學習曲線。具體說來,在練習曲線中出現的某一時期練習成績不隨練習次數提高的停滯現象,就是高原現象,那一時期就是高原期。其形成原因一般認為有學習方法的固定化、學習任務的複雜化、學習動機減弱、學習者疲勞等等。後來,“高原期”一詞就泛化到許多領域,成為一個普通而非專業的辭彙,含義是說個人或團體的發展進入相對緩慢甚至停滯的時期。高原期在個人和團體的發展中,雖然難以接受,卻是必然會出現的。一方面,有耕耘必有收穫,另一方面,在高原期,多少努力,似乎都換不來明顯的效果,常常讓人感到困惑和無奈。
高原期的到來,容易使人心裡不安,因為多少努力在這一時期都將化為無形,事業發展的希望渺茫,成就感就難以產生。該怎么辦,會成為人們時常的困惑,但我們的困惑,又不能使高原期一閃而過。換言之,客觀的存在並不因我們主觀的想望而改變節奏。發展似乎在考驗著我們。而在我看來,個人或團體發展過程中的高原期,的確最能考驗人們的心性。一般來說,在發展的上升期,人們容易有信心;在發展的衰落期,人們容易有想法;在發展的高原期,人們容易因急躁而失去思想和行動的章法。
仔細地想一想,什麼是發展中的高原期?不就是已有的潛力基本挖盡,新的生長點還不突出嗎?如果之前的飛速發展是更前的高原期的結果,那么,今天到來的高原期就需要我們摒棄功利心態,潛下心來遊戲和做事。如此,高原期,實為耕耘期。
要意識到,高原期的到來,說明我們是在走上坡路。我們之所以感到步履艱難,借鑑動作技能心理學的知識,大概也是因為我們七雄遊戲方法的固定化、遊戲任務的複雜化、遊戲動機減弱、盟友們身心疲勞等等。自然而然,在高原期我們應該做什麼也就有了基本答案了。這個答案就是:(1)要努力尋求新的遊戲思路。(2)要化複雜為簡單,把複雜的遊戲任務分解為部分的和階段的工作目標。(3)要通過創造性的動作,調動盟友們的積極性。(4)以盟友為本,構造和諧的娛樂氛圍,緩解盟友們的身心疲勞。這樣做了,我們個人或團體就一定能夠可持續地向前發展。
優秀運動員訓練過程中的高原現象
優秀運動員的多年訓練過程,常常在專項提高階段的訓練中達到較高水平之後,會出現競技水平停滯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現象,運動訓練學將其命名為“高原現象”。
學習中高原現象產生的原因
其實,高原現象的產生是多種多樣的,每個考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與心態不盡相同,造成聯考複習階段出現的高原現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樣。考生要針對高原期的產生原因有的放矢地、針對性地進行解決。最常見有以下三種:
學習方法死板
有一些同學沒有根據複習的內容和進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策略,這樣也會造成高原現象,在聯考複習的不同階段,複習內容不一樣,學習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越是臨近複習後期往往需要知識上的綜合,要力求把知識融會貫通,這就需要加強分析綜合能力的運用。有些考生用前一階段的學習方法來進行後一階段的學習,用過去習慣性的思維去對待後一階段的複習內容,往往會產生學習方法,思維方式與學習內容的不適應。因此考生要根據不同階段的複習內容和所要求的思維方法與策略,適當地對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和策略進行調整,就會走出高原期,學習成績就會有新的提高。
也有些同學題做得過多也做得過亂,不僅做老師布置的卷子,而且買來很多卷子做,做得昏頭轉向,甚至越做心中越無數,造成學習成績不能提高,複習效率降低,出現高原現象。對於這種情況,考生就要集中精力和時間做老師布置的卷子,精力集中,心平氣和做老師布置的東西,就會逐步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
生理、心理疲勞
高三下學期的學習相當緊張,不少考生日以繼夜,題海戰術、無論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很疲勞。生理與心理疲勞積累到一定時候就會產生“高原現象”,感覺自己再怎么使勁也上不去了,越學越糊塗。疲勞和厭惡是降低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學習與其他活動一樣,如果長時間持續進行,超過某種限度和強度時,或由於心理原因,會產生疲勞和厭惡感,表現為精神渙散、倦怠、厭惡、反應遲鈍、情緒不安等,學習效率也就下降了。
意志品質薄弱
有的同學遇到困難就失去信心,考前的複習,範圍廣、容量大、時間長,缺乏新意,形式單調。相當一部分學生很容易產生已經複習得“差不多了”的感覺,缺乏耐心,急於“求戰”,很容易減弱學習的動機,甚至產生煩躁厭倦的情緒。
克服高原現象
“高原現象”不是學習極限
高原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後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是還會提高的,因此,高原現象並不意味著學習到了極限、成績到了極限。
不少考生出現高原現象就感到束手無策,甚至影響心態,影響學習。有的考生誤認為自己的腦子不行了,記不住,腦袋裡一團漿糊,因此,失去了對聯考的信心。有的考生由於高原期存在,情緒波動很大,產生焦慮、緊張、不安甚至恐懼的情緒。 這些反應往往是考生們對高原現象不了解,又不能正確對待與克服,所產生的負面的心態。其實大家不必過於擔心,只有得到適當的處理和調節,高原期是很容易過去的。
增強克服困難的意志力
學生的學習學到一定程度時,會感覺到非常疲勞,學習動機就會下降許多,這時就需要我們堅持下去,就像燒開水,開始時,難以知道水溫一直在升高,再堅持下去,總會有“開”的那一刻。聯考的競爭不僅是文化知識的較量,同時也是意志力的較量和心理素質的較量。就要求學生培養堅韌意志堅持學習,在困難面前,要有堅持到底的決心,有頑強奮鬥的品質,應具有攻關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勇氣,和樂觀向上的態度,相信自己能行,才能克服“高原現象”。
保持心理平衡
由於大多數同學不了解學習中的高原現象,再加上考試的臨近,極易產生急躁、焦慮,結果影響複習的效率,耽誤了學習成績的繼續提高。其實,學習的高原現象階段是同學們學習過程必須經過的階段之一,這一點對於中後水平的同學來說,尤其明顯。同學們應該明白這樣的道理:不經歷風雨,哪能風彩虹。
考生平時應適當地放鬆自己。勞逸結合,“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注意腦力與體力的平衡,在一天的緊張複習後,要安排適當的體育運動,跑跑步,做做操,聽音樂、看電影、上網等,使疲憊的身心鬆弛下來。但以不影響學習為前提。此外,平時還應注意心理調節,排除干擾因素,消除急躁、急於求成、患得患失和憂慮的心情,增強自信心,沉著冷靜,採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了解一些心理規律和釋放辦法,懷著一顆平常心,輕裝上陣,從容面對。
變換學習方法
高原期的學習方法轉變是重中之重,越是臨近複習後期往往需要知識上的綜合,要力求把知識融會貫通,這就需要加強分析綜合能力的運用。有些考生用前一階段的學習方法來進行後一階段的學習,用過去習慣性的思維去對待後一階段的複習內容,往往會產生學習方法、思維方式與學習內容不相適應狀況,這樣也會造成高原現象。
因此專家建議,首先,在基本已達到複習目的的基礎上,應適當重複、強化,以增加二分之一的量為佳。無節制的重複、強化也會造成枯燥無味,影響學習興趣。如複習內容短,內容孤立,可一鼓作氣,從頭到尾採用“整體學習法”。如複習內容長,內在規律較明顯,可逐步複習,各個擊破,採用“部分學習法”。同時,進行“選擇性遺忘”,即記重點遺忘枝節,記概念淡化典型,促使心境愉快,遺忘消極情緒。
其次,儘快把頭腦中較為混亂的知識排序重新組合,通過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手段,使自己已有的知識系統化,這樣就可以最佳化知識結構,避免在知識調用時出現混亂,人為造成“高原現象”。養成勤于思考、總結的複習習慣。複習時要善於用腦,積極思考更適合自己的套路,同時,把經驗總結下來,以便掌握和把知識歸納。
規劃學習生活,合理安排時間
要合理安排好時間。特別是早晨、中午、下午放學以後與晚上這四段時間,具體是早晨可用於早讀,中午休息,下午整理消化當天複習內容,晚上系統複習為好。當然在晚上複習時也可有兩三門學科交叉進行。上課要集中精力,專心聽講,眼耳手腦並用,積極思維。在聽懂的基礎上適當做些筆記,不懂的在課後向師生請教,及時補上。
另外每天的學習任務一定要適度。每天給自己安排的學習任務不可太重;不可把時間都用學習塞得滿滿的,一定要給自己留有休息、鍛鍊、娛樂的時間,學習內容的安排也有講究,科學的安排分配時間將事半功倍。
教學者
教
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存在著“高原現象”。處在“高原期”中的教師,專業發展停滯不前,好象很難再上一個新的台階,找不到前進的動力,影響教師專業的成長。
教師專業成長中產生“高原現象”的原因分析
首先,非支線性發展。教師在師範院校掌握了大量的相關專業知識,但把這些知識與教育教學實踐結合起來轉變為一種技能、能力則需要—定的時間。把新的理念、要求、技能自己原有的知識、技能與能力結構發生聯繫,形成自己新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系統是一種有機的融合。它需要一個過程。這時,教師的知識、技能、能力的發展都會處於一個相對停頓的狀態,甚至還感覺稍微有些退步。教師的專業發展也要經過“開始階段----迅速成長階段——‘高原期’階段----克服'高原期’階段--—迅速發展階段”的過程。“高原現象”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帶有規律性的現象。
其次,面臨的社會壓力。現代社會對人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教育質量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對教師的要求更是步步攀升。這些壓力會給教師的工作帶來一些消極影響,使有些通過努力不能夠勝任工作的教師喪失信
心,為了緩解壓力,某些教師可能會採取得過且過的懶惰態度,“混沌”度日,成長中出現“高原現象”也就不難想像了。
第三,教學環境。隨著社會的變遷,社會日趨功利,師生的感情日漸淡薄,學生的問題日益嚴重,教師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處理學生問題。過多的考試壓力,工作量也增添了教師工作的負荷量;另外,在學校中教師缺乏自主性,職稱評定的論資排輩現象使整個學校氣氛更趨向於非人性化,教師感到職業發展的階梯相對減少,失去前進動力,成長中的“高原期”越拉越長。
第四,人格缺陷。有些教師存在著如怯懦、自卑、優柔寡斷、缺乏開拓精神、鑽“牛角尖”等不良人格特徵,當他們面臨壓力、困難時,不能採取適當的方法應對,導致高原現象頻繁出現。
此外,由於教師的待遇和薪水相對較少,社會地位相對較低,工作環境單一、缺乏太多的激情,工作強度過高,角色要求過多等原因造成的教師對職業的認同、滿意程度降低,興趣降低,以及產生疲勞和厭倦情緒等主觀因素,也會導致教師專業成長中“高原現象”的產生。
教師專業成長中“高原現象”的特點
高原現象——加強學習
1、出現時間早晚的差異。把教師的職業發展劃分為幾個階段:適應階段;定型階段;突破階段和成熟階段。無論在哪個階段都可能會出現前進的暫時性停止。產生“高原現象”的時間也會有先有後。
不同的歸因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動機效果,從而影響教師對“高原現象”的正
確認識。
3、解決問題方法的差異。歸因的不同決定了解決問題方法的不同。歸因為缺乏努力,會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或是鑽研、反思,求教於有經驗的前輩,或是爭取參觀、考察、學習,以期突破“高原現象”。相反,如果把“高原現象”的原因歸結為不具備勝任教師的能力,那么,除了會沮喪外,甚至萌發出強烈自卑情結,對工作和學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冷漠,失去發展的信心,停止對工作的努力。
克服教師專業成長中“高原現象”的基本對策
(一)巨觀對策:最佳化的社會心理環境是基礎
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呼籲整個社會給教師“減壓”、 “減負”,還教師一個正常的、平靜的生存環境。
(二)中觀對策:學校領導的遠見卓識是關鍵
1、努力營造一個開放、寬鬆、支持性的成長氛圍。學校要在感情上關心教師,事業上支持教師,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氛圍。
2、實行民主的管理,激發教師的自我發展需求。學校應強化民主管理,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權和自由度,給教師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改革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激發教師的自我發展需求,能夠很好地解決教師專業成長中由於厭倦、自卑等因素造成的“高原現象”。
3
、通過多種渠道,關注教師的成長。學校應調查研究,了解不同教師在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對處於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成長階段的教師有針對性地採取學習、培訓、提高的方式,幫助教師克服“高原現象”。
(三)微觀對策:教師的自主實踐活動是根本
1、正確認識“高原現象”。當出現發展停滯等類似“高原現象”的問題時,教師應該積極調整情緒,克服“高原現象”帶來的挫折感、自卑感,積極面對,堅信通過努力最終可以克服“高原現象”。積極尋找產生問題的根本所在。
2、充分利用周圍資源。尋求教研組的幫助,也是教師克服“高原現象”的有效措施。教研組的集體修養水平,構成了內在的關係狀況和心理氛圍。
3、倡導“課堂拼搏”行動研究。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自主實踐活動,通過撰寫教歷,自我反思,記錄自己認為對專業成長影響較大的關鍵事件,為教學提供基本素材,在經驗中學習,在行動中研究,在反思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