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高原現象”一詞源於教育心理學中動作技能的學習曲線。
中間的停頓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現象。
如何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在學習各種新的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其能力和水平的發展並不是直線上升的,一般要經歷以下 四個階段:
學習階段
學習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規律,學習比較費勁,提高較慢。
提高階段
學習者初步掌握了該知識、技能的重要規律或找到了“竅門”後,成績明顯提高。學習者因此得到鼓舞,提高了興趣,樹立了信心,取得更大的進步。
學習高原期
學習者這時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也具備了一定能力、水平,剩下的多是疑點、難點,加之精神、心理等諸種因素的影響,進步速度比較緩慢,儘管學習者很用心學習,但成績提高不大,有時甚至會下降,水平總體上處於一種停滯狀態之中。
克服高原階段
學習者堅持學習,不斷探索、改進學習方法,克服了學習上的困難,掌握了新的規律或技巧後,學習成績又開始逐步上升,能力水平達到新的高度。
一般來說,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提高要經歷以上四個階段,“高原現象”是學習過程中遲早都要面臨的,當進入高原階段,如能認真診斷,找出癥結所在,對症下藥,就能躍上另一個台階,取得新的成績,反之則徘徊不進,難以突破舊有局限。
分析原因
簡介
其實,高原現象的產生是多種多樣的,每個考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與心態不盡相同,造成高考複習階段出現的高原現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樣。考生要針對高原期的產生原因有的放矢地、針對性地進行解決。最常見有以下三種:
方法死板
有一些同學沒有根據複習的內容和進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策略,這樣也會造成高原現象,在高考複習的不同階段,複習內容不一樣,學習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往往會產生學習方法,思維方式與學習內容的不適應。因此考生要根據不同階段的複習內容和所要求的思維方法與策略,適當地對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和策略進行調整,就會走出高原期,學習成績就會有新的提高。
也有些同學題做得過多也做得過亂,不僅做老師布置的卷子,而且買來很多卷子做,做得昏頭轉向,甚至越做心中越無數,造成學習成績不能提高,複習效率降低,出現高原現象。對於這種情況,考生就要集中精力和時間做老師布置的卷子,精力集中,心平氣和做老師布置的東西,就會逐步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
身心疲勞
高三下學期的學習相當緊張,不少考生日以繼夜,題海戰術、無論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很疲勞。生理與心理疲勞積累到一定時候就會產生“高原現象”,感覺自己再怎么使勁也上不去了,越學越糊塗。疲勞和厭惡是降低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學習與其他活動一樣,如果長時間持續進行,超過某種限度和強度時,或由於心理原因,會產生疲勞和厭惡感,這個時候就會導致細胞缺乏內源氧,表現為精神渙散、倦怠、厭惡、反應遲鈍、情緒不安等,學習效率也就下降了 。
意志薄弱
有的同學遇到困難就失去信心,考前的複習,範圍廣、容量大、時間長,缺乏新意,形式單調。相當一部分學生很容易產生已經複習得“差不多了”的感覺,缺乏耐心,急於“求戰”,很容易減弱學習的動機,甚至產生煩躁厭倦的情緒。
正確處理
適當處理調節
高原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後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是還會提高的,因此,高原現象並不意味著學習到了極限、成績到了極限 。
不少考生出現高原現象就感到束手無策,甚至影響心態,影響學習。有的考生誤認為自己的腦子不行了,記不住,腦袋裡一團漿糊,因此,失去了對高考的信心。有的考生由於高原期存在,情緒波動很大,產生焦慮、緊張、不安甚至恐懼的情緒。 這些反應往往是考生們對高原現象不了解,又不能正確對待與克服,所產生的負面的心態。其實大家不必過於擔心,只有得到適當的處理和調節,高原期是很容易過去的。
增強克服困難
學生的學習學到一定程度時,會感覺到非常疲勞,學習動機就會下降許多,這時就需要我們堅持下去,就像燒開水,開始時,難以知道水溫一直在升高,再堅持下去,總會有“開”的那一刻。高考的競爭不僅是文化知識的較量,同時也是意志力的較量和心理素質的較量。就要求學生培養堅韌意志堅持學習,在困難面前,要有堅持到底的決心,有頑強奮鬥的品質,應具有攻關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勇氣,和樂觀向上的態度,相信自己能行,才能克服“高原現象” 。
保持心理平衡
由於大多數同學不了解學習中的高原現象,再加上考試的臨近,極易產生急躁、焦慮,結果影響複習的效率,耽誤了學習成績的繼續提高。其實,學習的高原現象階段是同學們學習過程必須經過的階段之一,這一點對於中後水平的同學來說,尤其明顯。同學們應該明白這樣的道理: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 。
考生平時應適當地放鬆自己。勞逸結合,“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注意腦力與體力的平衡,在一天的緊張複習後,要安排適當的體育運動,跑跑步,做做操,聽音樂、看電影、上網等,使疲憊的身心鬆弛下來。但以不影響學習為前提。此外,平時還應注意心理調節,排除干擾因素,消除急躁、急於求成、患得患失和憂慮的心情,增強自信心,沉著冷靜,採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了解一些心理規律和釋放辦法,懷著一顆平常心,輕裝上陣,從容面對。
變換學習方法
高原期的學習方法轉變是重中之重,越是臨近複習後期往往需要知識上的綜合,要力求把知識融會貫通,這就需要加強分析綜合能力的運用。有些考生用前一階段的學習方法來進行後一階段的學習,用過去習慣性的思維去對待後一階段的複習內容,往往會產生學習方法、思維方式與學習內容不相適應狀況,這樣也會造成高原現象 。
因此專家建議,首先,在基本已達到複習目的的基礎上,應適當重複、強化,以增加二分之一的量為佳。無節制的重複、強化也會造成枯燥無味,影響學習興趣。如複習內容短,內容孤立,可一鼓作氣,從頭到尾採用“整體學習法”。如複習內容長,內在規律較明顯,可逐步複習,各個擊破,採用“部分學習法”。同時,進行“選擇性遺忘”,即記重點遺忘枝節,記概念淡化典型,促使心境愉快,遺忘消極情緒。
其次,儘快把頭腦中較為混亂的知識排序重新組合,通過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手段,使自己已有的知識系統化,這樣就可以最佳化知識結構,避免在知識調用時出現混亂,人為造成“高原現象”。養成勤于思考、總結的複習習慣。複習時要善於用腦,積極思考更適合自己的套路,同時,把經驗總結下來,以便掌握和把知識歸納。
規劃安排時間
要合理安排好時間。特別是早晨、中午、下午放學以後與晚上這四段時間,具體是早晨可用於早讀,中午休息,下午整理消化當天複習內容,晚上系統複習為好。當然在晚上複習時也可有兩三門學科交叉進行。上課要集中精力,專心聽講,眼耳手腦並用,積極思維。在聽懂的基礎上適當做些筆記,不懂的在課後向師生請教,及時補上。
另外每天的學習任務一定要適度。每天給自己安排的學習任務不可太重;不可把時間都用學習塞得滿滿的,一定要給自己留有休息、鍛鍊、娛樂的時間,學習內容的安排也有講究,科學的安排分配時間將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