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體育,歷來是熱門話題。從全國體育報刊發行種類和數量看,體育領域所具有的龐大程度是其它學科難以比擬的,即使是一些綜合性的全國和地方性報刊也都專辟體育版面,儘管如此,純粹的體育研究並不多見,應該說,體育科學的生命力就在於與其它學科的融合。體育院校和高師體育系所開設的不少課程(如運動心理學、體育社會學、體育統計學等)就是與其它學科相互融合的產物。
實際上,體育與地理從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山川湖泊、平原曠野都為體育活動提供了場所,冷暖寒暑、春夏秋冬也影響到運動項目的季節性。但是地理與體育長期以來對此熟視無睹,只是到了七、八十年代,美國人才開始涉足於這一領域。近年來,隨著體育文化的廣泛傳播和體育產業化進程的加速,體育越來越受到包括地理學在內的相關學科的廣泛關注。以地理視角,觀察體育文化也成為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一個獨特領域。
內容
空間和地方是體育與地理聯繫的紐帶。無論從歷史起源和演變看,還是從現實發展來看,體育都是洋溢著濃重社會氣息的流行文化。體育文化賴以產生和發展的空間環境成為聯繫體育和地理的紐帶。地理學從根本上講關注三方面問題,即地球上各種現象的區位和空間秩序、人地關係以及區域差異。因此,地理學的任何一門分支學科所重視的兩個概念是“空間”(space)和“地方”(place)。種種關於地理的研究中必須保留空間和地方這一焦點問題。“某某地理學”已不斷增生蔓延成為一個巨大分支體系,地理學家已把視野投向了廣大的領域。地理學注重地球表層現象的記錄、描述和分析,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的體育文化現象,理所當然屬於地理研究的範疇。
一般認為,在傳統上,地理一向忽視體育,而體育又一向忽視地理。然而,體育與地理的融合機會是完全存在的。這是因為:體育產業化使體育成為一項重要的經濟活動,因此,它是經濟地理學的合理內容;同時,體育又是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從文化地理學的角度研究體育也是合情合理的。此外,自然環境也不可否認地影響運動成績的差異,這使得體育也滲透了體育環境學研究。
體育和地理都關注空間以及占據空間的方式;同時它們兩者也關注地理空間內人與物運動以及相互作用的方式,區域構成了體育組織(團體)的中心特徵;地方是許多體育運動隊命名的方式;體育時常受到各種自然環境和自然景觀的影響;體育是一定區域和等級的組合。體育的種種特點表明,體育和地理一樣,都是一門空間科學。地理學中的空間和區位概念是體育地理學研究的基礎,也是定義體育和理解體育重要性的中心問題。
起源
雖然體育具有地理學的基本特徵,但是人們一直沒有把體育視為一項可以值得作嚴肅研究的地理學課題,地理學(當然還有許多別的學科)只是把體育作為一種附帶的現象加以對待。儘管如此,體育已成為了經濟、文化和自然等研究的邊緣範疇,近20年來,種種跡象表明,作為地理學分支學科的體育地理學已經產生。這一學科的產生以大量標誌為特徵,這些典型的標誌是:
其一,一些描述性的文章開始涉及體育中的地理要素,並使人們形成了在體育場合中運用地理學的思維模式。這類論文在1960年代中期就開始出現,典型的有:“體育與棒球”(Shaw E,1963)和“體育地理的一種註解”(Burler.R,1966)等。
其二,從地理學的觀點出發,對體育和體育相關的題目進行經驗性的考察(調查)。這類論著絕大多數由羅雷(John Rooney)及其學生在1969~1985年之間先後完成。
其三,在體育場合內更側重於較為根本的地理學問題和理論性論文,典型的是華格納(Wagner,1981)的關於“體育是文化和地理的混合體”的觀點的文章。
其四,發表和出版了進一步探討體育與地理的相互關係的各類論文和著作。70年代中期(1976年)美國作家James Michener明確表示,其著作是體育地理的作品,在他的經典著作《美國體育》中對廣闊領域的體育學術研究是最能引起人們關注的內容。
其五,有關體育的地理學特徵的討論會的召開以及學術期刊的出版。七十年代以來,美國每年都會召開一次有關體育地理的學術會議,美國的文化地理課本中也有體育地理的章節。進入八十年代,美國出版了貝勒的兩本堪稱體育地理學裡程碑式的著作,即《體育與地點》(1982)和《體育地理學》(1989)。1986年在美國開始發行由羅雷(Rooney)主編的刊物《體育場所:一本國際性的體育地理雜誌》(Sports Pla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Geography),這一刊物的出版標誌著體育地理學的正式誕生。
可以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體育地理學發展最快的10年。從已有的體育地理學的文獻可以看出,體育地理學中成功地使用了許多地理學中常用的經典理論和概念,如空間擴散理論、空間相互作用理論、中心地方理論、空間邊際收益理論、區域多樣化理論、距離衰減規律等,這些理論提供了以地理學觀點解析體育文化的基本的思路和框架。這一時期,人們明顯看到,體育地理所使用的概念、理論正在逐步形成並日趨完善。
儘管體育地理趣味盎然,但是現有的水平僅僅停留在以有限的實例去解釋體育文化中所包含的地理要素,實證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體育地理學的發展。在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期後,近幾年國外體育地理學的發展相對緩慢,Sports Place期刊也因稿源不足面臨停刊的尷尬。但是,體育文化(包括體育產業)的生命力,就是體育地理的生命力,人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體育地理研究方法的不斷完善以及體育地理研究在更多國家的廣泛開展,體育地理學將迎來一個新的高速發展期。
概念框架
體育文化的地理學解析的概念框架幾乎都是以美國俄科拉哈馬州立大學羅雷(John Rooney)1975年提出的概念體系為基礎的。由於這些概念體系首先在美國提出,而且多以美國的案例為研究背景,相比較而言,其他國家的體育研究發展較慢。
體育地理往往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討論體育的原型、起源、擴散、體育的革新等內容,這需要以體育的空間組織和體育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為基礎。這些研究基本上是以一定的理論規則為依據的,以科學的方法尋求體育空間組織的規律性和模式。體育地理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體育的區域差異。可以劃分出不同的體育區域,並且一些體育項目有不同程度的地方化傾向。在時間上體育文化的起源、擴散和體育區域化形成,以及在空間上空間組織的形成和最佳化、體育空間相互作用的影響等核心內容共同構成了體育地理的概念體系。
貝勒在其《體育地理學》前言中說:“當我開始研究體育時,我習慣於用體育現象來講解地理,我發現,這樣將地理與體育融合;以此來揭示現代科學的綜合趨向,能使學生思維開闊,並能使我的地理課堂興趣盎然。”
的確,體育地理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理論領域,它同時給體育和地理提供了獨特的視野。與人文地理學的其他分支學科相比,體育地理研究並不成熟,學科研究的法則、相關的概念和理論系統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形成
體育的發展是一個時間和空間的綜合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體育從一地向另一地作等級擴散和(或)面狀傳播。現今所有的體育運動在時空上都有其原型和起源,其中大部分運動從起源地向各處擴散,甚至在世界範圍內傳播。許多體育的歷史研究,既具有大眾性,也具有學術性,這其中隱含有地理的成分,尤其是早期具有明顯地方性的體育運動更是如此。
體育文化的形成除了與生產力發展水平、民族習慣、宗教信仰有關外,還與人們所處的地理環境相聯繫。如羽毛球運動起源於英國小鎮伯明頓並盛行於丹麥和印尼,多少與那裡多靜風天氣有關。體育文化一旦在某地發源,就會在空間傳播。
對於體育文化的空間擴散也和其它流行文化(如服裝、音樂、舞蹈)一樣,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一項體育運動起源的地理因素分析、傳播的方向和路徑的尋求,以及該項體育運動影響的地域範圍的探討,都是頗具意義的體育地理研究範疇。
以中華武術為例,它起源於中國,其傳播方式可以是面狀擴散,即以文化起源點為中心的面狀連續空間的傳播;也可以是等級擴散,即由高級中心向低級中心在空間作跳躍式的間斷傳播。如武術在日本、朝鮮、東南亞、法國甚至是歐洲可以尋找到新的傳播中心,進行次級中心為基礎的連續性面狀擴散。等級擴散和面狀擴散是滲透進行的。此外,對於體育文化的傳播還能進行空間模擬,確定其空間擴散模型。
空間組織
隨著體育的傳播和運用,體育的空間組織也將出現,體育設施的空間分布可以沿襲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方理論進行研究。體育設施也有一個等級序列,某一項運動應有一個最小的人口限度,即“門檻人口”,如果高於這一人口數就將普遍存在。對於承辦奧運會需要有嚴格的區位要求,世界上只能有為數不多的城市能夠達到這一要求,而另一方面,娛樂性的足球比賽,在英國1英里見方就有90%的足球人口進行足球運動。美國的職業棒球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球隊主場每年一般必須要吸引100萬人次觀眾觀戰。因此,從這一點來看,大城市有明顯的優勢。
對於某一體育項目運動隊的數量與城市規模有關。實際上,體育的等級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上也存在等級的缺失。許多地方根據其規模,按照一般規律應該有相應的體育設施,但實際上卻沒有。如在廣東一度曾有宏遠、深圳、松日、太陽神、佛山等5個甲級俱樂部,而人口最多的河南只有建業一家甲級俱樂部。足球俱樂部的區位類型來看,存在著足球市場供給(俱樂部數量)與需求(球迷規模)在空間分布上的非均衡布局。有些擁有足夠球迷的城市,由於沒有俱樂部,常常迫不及待地需要吸引一個足球俱樂部將全部或部分比賽安排到當地,以滿足區域內的足球城市需求。如廣東韶關(1998賽季廣州松日主場)、廣西柳州(1999賽季宏遠主場、2000賽季八一隊主場)、河北石家莊(1999賽季八一主場)、四川綿陽(2000賽季全興隊部分主場)等。到足球場觀看比賽越來越象到劇院看演出一樣,成為了人們的日常消費。所以利益最大化理所當然成為體育俱樂部經營運作的主要原則,球隊主場的遷移就是為了尋求更為理想的區位。
體育運動商業化日盛,體育作為康樂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區別於傳統的第三產業,而被稱為第四產業。體育的產業化或經濟化,客觀上要求人們在確定體育活動的區位時,也應與農業、工業;商業等產業一樣,必須考慮利益最大化原則,如何選擇最佳的體育活動區位,而使投入最小、產出最大,也是體育地理學研究的內容。如體育場館的空間布局,是採取北京亞運場館的分散式布局,還是採取廣州天河體育中心的集中式布局,要考慮運動員村、城市居民區分布與場館的交通便捷性,還要考慮城市土地的徵用、城市各功能區的協調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都與城市地理學的內容息息相關。
作用
作為一個結節點,體育空間區位產生各種形式的空間相互作用。這可以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第一種體育空間相互作用是,體育場館產生圈層影響,其影響大小受體育場所的規模、體育場館提供服務的質量和介入體育活動的機會(頻度)等因素制約。受體育影響最明顯的一個圈層稱為“球迷區”,運動隊的數量及分布和球迷集中區是基本一致的。有些區域可能很小,只包括數十人,而一些與職業俱樂部相聯繫的“球迷區”可能有數以萬計的擁護者。球迷區的核心是主場區位,球迷規模受到距離衰減規律的影響。生活在“球迷區”之內的人可以利用接近體育結節點的優勢獲得利益。生活在體育結節點影響的第二圈層內的人,更多的是以某一特定的體育項目為娛樂方式,而不能象第一圈層作任意選擇。
體育空間各圈層的經濟地理效應具有正負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體育能夠創造各種經濟收益;另一方面,當體育結節點為其周圍的人們所厭惡時,產生的便是“負影響圈層”,體育迷也能製造一些“體育污染”,如一些噪音污染,甚至是體育騷亂,從而給經濟帶來一定的損失。
另一種體育空間相互作用是,一種對體育俱樂部完成其全部比賽賽程必須的空間位移。雖然交通費用在某一職業性的體育俱樂部中並不占太大的比例,但是儘量減少季節性的運動項目的交通開支確實是共同的要求。解決這一問題有兩種方法。一是體育聯盟中的體育區域化(如美國NBA的分區賽),可以防止運動隊的長距離遷移。這種方法適用於多種體育項目。
第三種體育空間相互作用的形式是,“體育雇員”(職業運動員)在其運動生涯中,在其可能效力的各地方之間的相互作用。在體育職業化成熟的英國招募職業俱樂部的運動員,以及在美國大學裡招募運動員明顯存在距離衰減效應。運動員極有可能效力於其出生地附近的俱樂部,而不是捨近求遠。足球運動員在俱樂部之間的轉會是另外一種運動員的遷移方式。在中國由於運動員轉會法規不健全,體育空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性不強。
研究
體育景觀是由純自然的地理環境演化而來的,當體育運動在一定地理空間發展到一定程度,這一空間就可能出現或自然形成或人工促成的體育標誌物(如水上運動基地或室內田徑場),而成為一種暫時(或永久)的體育景觀。
體育場所和人類活動的其它場所一樣,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中形成的。人們在豐衣足食之後,更加追求休閒娛樂和體格完美。在許多國家都出現了“體育綠色革命”,以草地為場所的運動大量出現,如馬術、足球等,被稱為“綠色體育”;隨著人類駕馭地理環境能力的增強,相繼出現了以海洋和湖泊為運動場所的“藍色體育”(如衝浪、帆板、賽艇等),以及以雪山冰面為運動場所的“白色體育”(如冬奧會項目)。
十九世紀以前的體育景現以純自然的為主,但是隨著人類活動領域的開拓,自然的體育景觀成分減少,地面變成了一種“合成地毯”,越來越多的體育景觀以半自然和半人工的為主。尤其需要人為控制比賽的各種條件,以保證競賽的公平競爭的原則下進行。
近代體育的形成和發展,使越來越多不同規模和性質的運動場館遍布城鄉,並且逐漸成為人類進行體育活動的主要環境。這種環境使運動免受自然環境的影響,有助於不同性質的運動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和交流。如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可以通過室內冰場開展各類冰上運動。
區域差異
對於不同區域內不同自然和社會條件下不同的體育文化現象的分布規律和特性的認識,是體育文化區域性的本質體現,它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第一是運動項目的區域性。如在阿爾卑斯山路附近的國家(瑞士、奧地利、列支敦斯登等),雪上運動盛行且具有較高的運動水平;在具有遼闊海岸資源的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海洋性氣候國家,熱衷於在駕馭風帆中展示人的智慧和力量。第二是體育迷分布的區域性。體育迷這種文化現象的存在是以一定的區域體育文化為背景的,如果沒有足球運動的廣泛開展,在巴西、義大利、英格蘭就不會產生一批狂熱的球迷;中國的成都、大連、北京等球迷集中區亦不例外。第三是運動技術風格的區域性。如中國籃球南方隊以廣東隊為代表,其特點是“小、快、靈”,而北方隊以遼寧為代表,憑藉身材和體力,發揮內線進攻的優勢。足球也有類似的情況。
此外,體育文化的區域性有時也表現在某一運動項目在某一特定的地理空間內的集中程度,人們可以用反映這一地區內該體育項目的高競技水平和高普及率兩方面的指標表示。對於體育地理來說,也很難確定體育的區域差異,但是如果運用區位商來確定哪些區域更強調何種體育項目是可行的。
現狀
雖然國外體育地理學研究進入了一個相對緩慢的發展期,但是對於起步教晚的中國體育地理學研究來說,一個快速發展時期才剛剛拉開序幕。顯然,中國獨特的國情,為中國體育地理學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這正是中國體育地理學研究的潛力和優勢之所在。從地理學角度開展體育研究,至少在以下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1.博大的中華傳統體育文化需要人們從文化地理的角度追根求源。
2.多民族的人口結構需要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起源和擴散規律進行研究。
3.遼闊的地域空間為體育景觀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內容。
4.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的發展需要從區位論角度研究體育場館的區位選擇。
5.體育的職業化和產業化需要從經濟地理學的角度研究體育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中國幅員遼闊,自然地理條件乾差萬別,不同的地貌區和氣候區有不同的主要體育運動形式,同時,由於中國經濟實力的制約,各地區不可能全面發良各項體育運動。因此,研究體育項目的設定與地理環境的關係,進行地理環境與體育項目的適應性評介,具有現實意義。
相關學科
地理學、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套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區域地理學、套用地理學、軍事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