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骱痹

骨骱痹的病因

骨骱痹的因素首先是先天稟賦薄弱。《靈樞·壽天剛柔》篇說:“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由於父母體弱多病,精血虧虛時懷孕;或酒後房事懷孕;或年過五十精氣力量大減之時懷孕;或男女雙方年齡不夠,身體發育不完全結婚,也就是早婚時懷孕,或生育過多,精血過度耗損;或妊娠期中失於調養,胎氣不足,外受五淫六氣影響,肝腎虧虛,骨的新陳代謝受到阻礙抑制而成為歷節風、骨骱痹。

骨骱痹的病理

骨骱痹(類風濕關節炎)都有不同的病理概念認識,但都限於科技的檢測做佐證,只能以臨床觀摩擬述,如:《中藏經》中所謂骨痹主要是指由於嗜欲不節,耗傷腎氣,致三焦之氣不通而形成的以不語、腰膝不遂、四肢不仁為特徵的病變。該病的主要病因病機是由於食慾不節,縱慾無度,耗傷腎間動氣,而腎間動氣是“生氣之源”,乃“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由於腎間動氣受損傷,而不能有規律地推動三焦功能活動,而出現一系列症狀。
《素問*痹論篇第四十三》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以冬遇此者為骨痹”,“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所合也。故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凡痹之客五臟者,……,腎痹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
由此可見,《素問*痹論》所載骨痹與《中藏經》所論骨痹在病因病機上各有不同,《素問》骨痹,是風、寒、濕三氣雜至,冬氣在骨,以冬遇者為骨痹;而《中藏經》所論,則是因淫慾過度而傷於腎,其病涉及三焦。此外,《素問》腎痹與《中藏經》論骨痹的主要區別在於證候,腎痹“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善脹,是因陽明之氣乘著腎傷不能下行失其關固的時候,反而上逆,所以善脹;腎為作強之官,腎傷而痹,作強失司則足攣而不能伸,故以尻代踵;身倦而不能直,故脊以代頭。《中藏經》所論骨痹卻有上、中、下三焦的功能障礙,表現為不語、脾胃不充、腰膝不遂、四肢不仁等。
由此則不難區別,也就是說,《素問》所論“骨痹”、“腎痹”與《中藏經》所說“骨痹”,雖有某種聯繫,但從病因和證候方面具體來講,還是有區別的。此外,《諸病源候論》、《景岳全書》等所論痹都與《素問》一脈相承,息息相關。連篇累牘,反覆贅述莫過於警醒患者歷節風、骨骱痹(類風濕關節炎)病灶在骨,警醒業醫者治病求本,治療綱領是補給腎氣、疏通骨氣;骨,腎氣所主。筋,腎氣所轄,肝腎同源。

骨骱痹的治法

《素問·痹論》:“腎痹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聖濟總錄·腎痹》:“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是為腎痹。其證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蓋腎者胃之關,關門不利,則胃氣不行,所以善脹,筋骨拘迫,故其下攣急,其上踡屈,所以言代踵代頭也。”《症因脈治·腎痹》:“腎痹之症,即骨痹也。善脹,腰痛,遺精,小便時時變色,足攣不能伸,骨痿不能起。”謂今血液病中的風濕病,中醫痹症。“正氣存內,邪不可乾”氣血虛弱,外邪入侵“邪之所腠,其氣必虛”,正治之法,祛邪扶正。治標之法“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素問·痹論篇》“腎痹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聖濟總錄·腎痹》:“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是為腎痹。其證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蓋腎者胃之關,關門不利,則胃氣不行,所以善脹,筋骨拘迫,故其下攣急,其上踡屈,所以言代踵代頭也。”謂今強直性脊椎炎中醫的高骨病是元陰和元精的虧損導致的骨上軟骨膨脹與椎體周圍韌帶的鈣化,正治之法,培本濡骨。治標之法,活血止疼。《素問*痹論篇第四十三》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以冬遇此者為骨痹”,“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所合也。故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謂今類風濕關節炎骨病是中醫骨痹,正治之法,補給腎氣,養肝柔筋,疏通骨氣。治標之法,活血祛痹,疏風止痛。
孫思邈的獨活寄生丸創立開創了治類風濕關節炎的先河,給後人演繹了眾多的治類風濕關節炎的名藥名方。

康復治療的醫患認可

骨骱丸·膏治療後病症完全消除,60歲以內患骨骱痹(類風濕關節炎)腫脹變形的部位可以恢復正常,60歲以上骨已老化,腫脹變形部位只能改變60%,類風濕因子檢測正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