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類別
【物種名稱】駝背鳳凰螺
【拉丁學名】Strombusgibberulus
【命名者】Linnaeus,1758
【科屬分類】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中腹足目、鳳凰螺科
外形特徵
貝殼外唇前方有一個「鳳凰螺缺刻(Stromboidnotch)」,這個缺刻是鳳凰螺右眼伸出偷窺外界環境變化的管道。一般而言,前水管較長,螺層為錐形,殼軸的滑層很發達,在外唇通常有指狀突起,有的種類的後水管也很發達。發達的雙眼是螺的重要特徵。眼柄上有長而尖的觸手。雌雄異體。
殼形:殼普通厚,螺修長略圓。螺塔低,有很多發達的膨脹肋和明顯的刻痕;螺層和體層外型不規則。外唇厚,有明顯的stromboidnotch。其內側有不發達的齒狀襞。軸唇滑層薄。殼色:乳白色底,殼面有很多排列細密的棕色螺鏇紋。口面有很多棕色縱紋,殼口內側為深紫色。齒狀襞色較淺。軸唇白色,常帶有些淡紫色。大小:中型,30-70mm。(40.7×25.2mm)。
分布範圍
非洲以東之印度洋、海南、西沙、印尼台灣分布:台灣北部、小琉球
習性環境
棲地:底棲、淺海、低潮線、泥沙。
台灣貝類(五)
台灣貝類近600多種,台灣北岸及東岸的岩礁地型,離島由火山岩形成的蘭嶼,玄武岩所形成的澎湖群島貝類動物,這些岩岸潮間帶的貝類,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為潮間帶介於漲潮和退潮之間所海水淹沒的地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