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袖鳳凰螺

緋袖鳳凰螺

緋袖鳳凰螺(學名:Euprotomus aurisdianae)雌雄異體。殼形厚鈍具有粗糙的外觀,螺塔有很發達的小結節,螺體及體層都有發達的螺紋,肩部有小肩瘤。最具特色的是雙眼發達,眼柄上有長而尖的觸手,可自由伸縮。殼表面飾紋雕刻豐富多彩。殼口多狹長,具前、後水管溝,外唇寬厚,前端常有虹吸道。殼邊近前端呈鋸齒狀,稱為“鳳凰螺缺刻”,這個缺刻是該螺類右眼伸出偷窺外界環境變化的管道。厴小角質,邊緣常呈鋸齒狀。底棲於泥沙岩礁砂質地、淺海,以藻類和有機碎屑為食。分布於非洲東部至西太平洋。

基本信息

(圖)緋袖鳳凰螺緋袖鳳凰螺

物種名稱:緋袖鳳凰螺
拉丁學名:Strombus aurisdianae
命名者:Linnaeus, 1758
科屬分類: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中腹足目、鳳凰螺科

外形特徵

(圖)緋袖鳳凰螺緋袖鳳凰螺

貝殼外唇前緋袖鳳凰螺方有一個「鳳凰螺缺刻(Stromboid notch)」,這個缺刻是鳳凰螺右眼伸出偷窺外界環境變化的管道。一般而言,前水管較長,螺層為錐形,殼軸的滑層很發達,在外唇通常有指狀突起,有的種類的後水管也很發達。發達的雙眼是螺的重要特徵。眼柄上有長而尖的觸手。雌雄異體.
殼形厚鈍而粗糙的外觀,螺塔有很發達的小結節,螺體及體層都有發達的螺紋,肩部有小肩瘤,體層有二。三列小瘤。殼口外翻,在相近種類中較狹窄,且在後端有一些齒狀襞,有時前端也會有。外唇加厚,後端有一短翼。軸唇滑層厚且常延伸到螺塔。Stromboid notch 很明顯。前水管反曲。殼色:乳白色底有灰色螺紋,尚有一些深棕色的斑或條紋,軸唇白色;翼為白色;殼口橙色,邊緣淡黃色;外唇最外圍尚未淺棕色條紋。殼口內側橘紅色.大小:中型,46-80 mm。(59.9×34.6 mm)。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 世界分布:日本以南、非洲以東、澳洲以北的印度太平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南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分布:台灣沿海及澎湖
台灣分布 台北縣貢寮鄉蚊子坑,基隆市,花蓮海岸,花蓮縣大港口,屏東縣恆春半島,大樹房,澎湖內部海域.

習性環境

棲所環境 底棲 、泥沙礁砂質地、淺海.

台灣貝類(五)

台灣貝類近600多種,台灣北岸及東岸的岩礁地型,離島由火山岩形成的蘭嶼,玄武岩所形成的澎湖群島貝類動物,這些岩岸潮間帶的貝類,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為潮間帶介於漲潮和退潮之間所海水淹沒的地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