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基本信息
詞目:馬鬃
拼音: mǎ zōng
注音: ㄇㄚˇ ㄗㄨㄙ
引證解釋
亦作“ 馬騣 ”。亦作“ 馬騌 ”。馬頸上的長毛。 唐 李洞 《贈永崇李將軍充襄陽制置使》詩:“行處近天龍尾滑,獵時陪帝馬鬃香。”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忽以身離鞍,屈右腳掛馬騌,左腳在鐙,左手把騌,謂之獻鞍。” 明 袁宏道 《德州舟中清明》詩:“麥苗鬖馬騣,高低迭青翠。” 管樺 《將軍渡》詩:“暴風吹得刀槍嗚嗚響,吹得馬鬃飛揚。”
概述
【馬鬃的功效介紹】: 馬鬃 (《日華子本草》)
【異名】馬髻毛(《別錄》),馬氂(《千金方》)。
【來源】為馬科動物馬的鬃毛或尾毛。
【性味】《綱目》:有毒。
【功用主治-馬鬃的功效】治女子崩中、帶下,瘡、癰。
①《別錄》:主女子崩中赤白。
又:馬毛主小兒驚癇。
②《日華子本草》:燒灰止血,並敷惡瘡。
⑨《滇南本草》:燒灰敷瘡毒、癰疽、療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燒灰研末,入丸、散,1-3g。外用:適量,燒灰研開敷。
【選方】
①治帶下:白馬氂二兩,龜甲四兩,鱉甲十八銖,牡蠣一兩十八銖。上四味,治下篩,空心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加至一匕半。 (《千金方》白馬氂散)
②治崩中下血不止:綿灰、黃絹灰、艾葉灰、馬尾灰、藕節灰、蓮蓬灰、油發灰、亦松皮灰、棕櫚灰、蒲黃灰。等分,為細末,用醋煮糯米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加至一百丸,空心米飲下。(《濟生方》十灰丸)
【採收和儲藏】剪取鬃秘中尾毛,洗淨,晾乾。【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形態特徵
馬,體格高大,骨骼肌發達,四肢強頸有力。體高1.27-1.60m,體重225-773kg。雌雄差異很大。馬頭面部狹長,耳小而尖,直立。鼻寬,眼大。從頭頂起沿頸背至肩胛,具有長毛即鬃毛。兩耳間垂向額部的長毛稱門鬃。身體餘部皆被短而均勻的毛,毛部也有長的鬃毛。我國馬的品種較多,有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等種,因品種不同,身體大小、毛色也有差異主要毛色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等。
【馬鬃現在在生產生活中的使用】馬鬃毛現在多用於制刷行業,也可染色,水煮加工後做工藝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