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馬禮堂氣功 屬地區:河北·滄州·河間市
遺產編號:Ⅵ-16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河間市
遺產級別:市
什麼是養氣功
養氣功是依真氣運行規律而編制的一套功法。通過學習掌握這套功法,以達到調息、順氣、養氣、培育真氣的目的,使人體陰陽調和,經絡暢通,氣順血活,身體健康,祛病延年。
養氣功是我根據前人的傳授,將幾種行之有效的祛病延年的功法、自己幾十年的自我修養和臨床實踐經驗,綜合整理而成的。養生之道在民間流傳的派別眾多,方法繁雜,依據祖國醫學理論進行系統研究,具體要領也不外是松、靜、自然。30年代初,北京孔教會普照老人就給我教授了《六字訣養生法》、《洗髓金經》,他說這些簡單易學的動作是養生治病的良方。我一本“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精神,棄糟粕,吸精華,但決不標新立異,索隱行怪,而以尊重實踐為原則,重新整理了“六字訣”、“洗髓金經”,並以此為吐故納新,培育真氣,通利關節,治病健身的基本功。在幾十年行醫過程中,為了臨床實際的需要,結合我習練武術和健身功法的實踐經驗,編寫了“太極功”、“行功”等功法,指導患者習練,效果良好。最後,我又根據祖國的醫學理論,對上述各種功法和行醫、習武、練功的實踐,重新系統地進行了整理,才編定了這套養氣功功法。應該說,這套功法是融中醫、氣功、武術於一體,經過長期實踐證明,它是一套行之有效,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健身的功法。它包括“六字訣”、“洗髓金經”、“太極功”、“行功”、“站功”、“坐功”、“臥功”、“循經按摩”和“中老年保健功”、“養生乾坤劍”、“健身錘調理法”,以及高級功法“服氣法”、“輸氣法”等。
過去人們談及健身多用“養生”二字,我則根據祖國醫學“氣化論”之原理,認為“養氣”更確切。我認為《孟子》中所說:“志一則動氣,氣一則動志也”,“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是有道理的。據此,我把這套功法取名《養氣功》。只要堅持練習,到一定程度就能體會到真氣“現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的妙境。
養氣功的特點
一、祖國醫學理論是養氣功的理論依據祖國醫學的“天地一體”、“五臟一體”、“天人相應”等理論認為宇宙是一個整體,人體五臟是一個整體,人生活在宇宙之中同天地相應,人的生命活動的生理變化同大自然的整個運動密切相關。《中庸》上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內經》中說:“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疾”,就是說人若能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就沒有多大的疾病。《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數術,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養氣功就是根據這些理論要求通過鍛鍊,提高人們對自然界的適應力,、對病患的抵抗力,對傷病的修復力。也就是通過練功對人體進行統一的、整體的調整,以適應四時變化,預防疾病的發生,修復已造成的內外傷殘。
祖國醫學理論認為疾病是由邪氣侵襲而成。人體內的正氣空虛,陰陽失調,是邪氣侵入的內因。《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養氣功即根據這個理論,使人們通過一定的氣功鍛鍊,使得陰陽平衡,扶正祛邪。它還以祖國醫學的“經絡論”、“氣化論”為依據,通過調整呼吸,精神內守,肢體導引,培育真氣,調和陰陽,疏通經絡,順氣活血,從而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二、養氣功的目的是培育真氣、疏通經絡養氣功的目的是培育真氣。各套功法都以調息、順氣養氣為目的。中醫醫學“氣化論”認為,氣生萬物,人體生命的維持,肢體的運動,疾病的生成,都與氣有關。只要真氣充盈,就能促進經絡的暢通。經絡暢通就便於氣血運行,從而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到補養。養氣功貫穿著孟子所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精神,養氣功就是告訴人們通過練功來培養這種真氣。調整呼吸,吐故納新是為了養氣;活動肢體,屈伸關節也是為了養氣;以意領氣,精神內守還是為了養氣。真氣充盈了,就能做到氣滯者得行,血淤者得通,意亂者得安,神散者得聚,精失者得還,從而達到經絡暢通,祛病延年的目的。練養氣功者一定要堅持做到持久不懈,這樣就能達到孟子所說的“現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的境界。所謂“現於面”就是色澤神豐,“盎於背”就是軀幹健壯,“施於四體”就是動作敏捷。養氣功不追求發外氣和誘發特異功能,不要求做“自發”動作,而著重內養真氣。
三、辨證施功,針對性強
養氣功依據祖國醫學辯證論治的原則,對病人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例如“六字訣養生法”中每一種吐音都對應著一定的內臟疾病,而對同樣的內臟疾病,卻又要因患者的身體情況與病因病情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運用方法,對五臟六腑之疾患,一般使用“六字訣”,對病邪入骨縫者則要加練“洗髓經”,對陽虛病人或練功出偏者,則又需要練“太極功”,對身體條件及病情嚴重不能行走,不能站立者,則又有站功、坐功、臥功及其他輔助功法。在疾病基本消除後,為了強健身心而增加運動量者,又可練“太極功”和行功、站功。基本功法應經常練。健康恢復之後,需要進一步增強身體健康,加強自身對外環境的適應能力,以求達到延年養生之目的者,則還有更高一層的養氣功功法,“服氣法”、“輸氣法”等。
四、有動有靜,動靜兼修
“養氣功”是動靜兼修的功法,靜以補陰,動以補陽,陰陽互濟方能得陰平陽秘之妙。“養氣功”功法中不僅有動功與靜功之分,而且每一具體功法都合乎“動中求靜,靜中寓動”的鍛鍊原則,所謂動中求靜是以松而不弛,緩而不散,極其自然和順的肢體動作,引動體內的氣血運行,同時在精神意志方面則要求作到頭空心靜,神不外馳,雜念不起,道心常存。以一念指揮練功,用真氣推動肢體運動。靜中寓動是指當做坐功、站功和一切靜功,肢體雖無任何動作,而內氣則磅礴騰挪上下鼓盪,周流不息,只有人心不起,心定神凝,內氣才能運行旺盛起伏鼓盪。《大學》雲“……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慮便是靜極而動之意。養氣歌訣中:“松靜站立一心專,閒事閒非拋一邊,若到恍惚窈窕處,後天氣自接先天”即是此意。
入靜是練功的首要條件,單純的靜功入靜較難,且有一定弊病;動靜兼修易於入靜,在動靜兼修的功法基礎上,再加以靜功鍛鍊,則收效迅速。
五、簡便易學,不出偏差
養氣功的全部功法,沒有大難度動作,不過是將人先天自然之能,納入規矩之中,由無序變成有序,進行合理編排,配合呼吸而成。“雖愚婦愚夫可以與知”,易記易學,無論男女老幼,只要認真學習,在短期內即可掌握基本要領,而且鍛鍊時不需要大場地,站走坐臥,隨時隨地都能練功。
學功者練功時,只要能按照教功者所教的基本要領去做,遵循“率性之謂道”和“必有事焉而後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的原則,主張率性而行,純任自然,毫不用力,循序漸進,切忌助長、冒進、貪多、獵奇或自作聰明對功理功法作不正確的理解,健康攸關,不可不慎。只要認真進行鍛鍊,是不會出偏差的,一定會收到理想的效果。
六、適應症廣,療效明顯
“養氣功”之編制,是順從了人體生理活動規律,真氣在體內運行的法則,和自然界對人體生命影響之規律的,它完全符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原則,所以在保健醫療方面,其適應症比較廣泛,療效也比較明顯,幾十年來的臨床實踐證明,《養氣功》對治療高(低)血壓症、冠心病、腦血管後遺症、肝病、膽病、消化系統的各種病症、呼吸系統的各種病症、腎病、糖尿病、婦科病、神經衰弱、骨質增生等各種慢性病,都有顯著療效,對目前中西醫公認的“不治之症”癌症,也取得了可喜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