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述
馬喇鎮位於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氣溫在27-29℃,日照總時數1000-1200小時,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溫潤多陰、雨熱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較多。馬喇鎮地處黔江區東南部,幅員面積91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126個村民小組,有5098戶1798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02人),人口密度為209.7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082畝,森林覆蓋率達39%,有7個村通了電話,距金洞火車站14公里,村村通公路。
馬喇鎮集鎮面貌明顯改觀,城鎮化率提高3.2%。擴大集鎮面積0.032平方公里;新增建房面積0.68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面積達0.55公頃。農村面貌日新月異,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社會政治穩定和諧,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下轄村
人文風情
馬喇鎮少數民族地區獨特的“高爐號子”、“馬喇花燈”也頗為流傳。馬喇原聲態號子,來源於原始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之中,馬喇號子的“過街號”、“過河號”、“過橋號”充分反映了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表現了在勞作之餘的娛樂場面。高爐號子是黔江區馬喇鎮高爐村一項民俗,唱號子的人特別會用鼻腔的共鳴來烘托效果。“高爐號子”被列為第一批黔江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聽著這些雄渾厚濁,野性十足的馬喇民歌和高爐號子,那聲音仿佛在藍天白雲,山崗、土丘,臨水的田畔迴蕩,一群勞作的農民正捲起褲腿,挽著衣袖,隨著激昂號子無能運動作。馬喇鎮擁有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黃柏丫亂堡“迷宮”、幽幽峽谷與“群龍奔溪”是大自然賜予當地民眾最好的禮物。迷宮的峰迴路轉與峽谷的幽靜深邃在這裡交相輝映。紅軍也曾在這裡建立自己的革命根據地,工農紅軍第三軍,在賀龍、關向應同志率領下在馬喇湖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逐家逐戶退租、退押的賑濟活動,在當地留下了感人的故事。
資源環境
馬喇鎮土壤基本為沙壤土質,土壤肥沃,海撥600——1900米不等,東西兩山高聳,南北中部丘陵地形,東邊灰千山有3萬畝的國有林場作為天然屏障。中間小河遍布,水源豐富。獨特的高山立體氣候,最適合優質水稻的生長。馬喇鎮依託黔洲米業有限公司,立爭將“馬喇貢米”基地做大,質量做優,品牌做強,現有優質米基地5000畝,年銷售優質米1000噸;馬喇鎮主要以農業為主,種植業以優質米、玉米、菸草等為主,養殖以豬、牛、雞、鴨、羊為主,栽培藥材有天麻、白朮、牛夕、“三木”藥村等,草山草坡有純天然的蕨菜、微菜等抗癌、抗腫瘤、抗高血壓食品等。境內無污染,環境清純。馬喇鎮是野生中藥材生長樂土,鎮內優質野生中藥材有黃姜、天麻、枳豌、山蘿蔔、黨參、蘿蔔七等數百個優良品種遍布其間,猶以枳豌、山蘿蔔、黨參、天麻居多,特別是《中國藥典》記載明代“醫聖”張仲景所述中國最好的馬喇竹葉紫胡還有所倖存。
經濟狀況
2006年馬喇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7485萬元,比2001年的2757萬元增加4728萬元,增加171.2%;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131元,比2001年的1519元增加612元,增加40.3%;財政收入穩步增長;農民存款餘額突破5265萬元,比2001年的1500萬元上升3765萬元,年均增長753萬元。馬喇鎮2007年累計實現財政收入77.39萬元,完成收入基數98.5萬元的78.6%。其中:上劃中央兩稅7.4萬元,占考核基數7.4萬元的100%,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實現69.9萬元,完成基數91萬元的76.7%(零星工商稅及其他稅實現24.1萬元,占基數42.1萬元的57.2%,烤菸特產稅實現16.5萬元,占考核基數的100%,農業稅收入實現31.8萬元,占應收32.6萬元的97.4%)。市級收入實現19173元。中央級個人所得稅50%實現30900元。馬喇鎮集中精力搞好了農村稅費改革,減免工作富有成效,馬喇鎮的農民負擔減少22萬元,減幅達35.01%。
工農業建設
馬喇鎮馬喇米因清朝乾隆年間的朝廷進貢而聞名,歷史悠久,地理條件得天獨厚。1999—2000年經西南農大水稻研究所論證,符合優質米的全部條件。馬喇鎮種植金優系列優質米1萬斤,“白腳粘”特種貢米2000畝。馬喇鎮引進重慶世紀生物公司投資,成為重慶市十個百萬藥材基地之一。馬喇鎮建立5300畝的以佛禾、吳萸等38個品種的中藥材種子種苗中心,嚴格按GAP國際標準SOP操作規程操作,總投資約300萬元。藥材基地建成後,成為了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馬喇鎮引進重慶扶貧開發公司開發,投資1100萬元,已建成日產鉛、鋅礦250噸的五峰山鉛鋅礦,鉛鋅平均含量達20%左右,已在馬喇境內建鉛鋅洗選廠和氧化鋅粉廠,日產95%氧化鋅粉5噸,鉛精粉20噸,鋅精粉40噸。馬喇鎮引進福建省仙遊縣金斗食品公司開發。公司包技術,包回收,主要出口日本。馬喇鎮在境內建立菇棚100個,每個菇棚產菇3000公斤左右,產值10000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