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區出版業

香港地區出版業

香港地區出版業---在香港地區,最早出現的出版社是1882年創辦的凱利和沃爾什出版社。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香港地區一直是英國出版物的海外市場。

香港地區出版業

正文

香港地區,最早出現的出版社是1882年創辦的凱利和沃爾什出版社。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香港地區一直是英國出版物的海外市場。當時絕大多數民眾的生活和教育水平很低,本地學校多採用英文教科書。其他出香港地區出版業版物銷量很少。1950年後,人口和經濟的高速增長及中文教育的發展,使本地的中文出版社發展很快。雖然英文書刊仍依靠進口,但中文出版物日益增多並逐漸取代英文出版物,占市場銷售的主導地位。香港地區特殊的政治、經濟地位,使出版業在發展中形成以進出口和轉口出版物為主的特點。首先是英國、美國的出版集團在此設有向亞洲銷售出版物的子公司。其次是一些內地和台灣省出版社在此設有分支機構,從事出版和書刊進出口業務。另外,香港地區的紙張和印刷成本低廉,印刷設備和技術先進,吸引許多外國出版社在此印刷書刊。澳大利亞有40%的出版物是在香港地區印刷、裝訂後運回本國發行的。印度和台灣省在此印刷的出版物數量也不小。80年代,香港已成為世界第四大印刷中心,出版業(含印刷)已成為本港第八大製造產業。港英當局對出版業持放任態度, 沒有設立管理出版業的官方機構。涉及著作權的事宜沿用英國的法律。出版業同其他產業一樣交納15%利得稅。出版物進出口免稅。本地出版物須呈繳市政委員會圖書館和 7個公共圖書館各一本。香港出版人發行人協會和香港書店文具店協會,是中文書刊出版社及零售書店的鬆散行業組織。香港地區有出版社450餘家,但沒有大型出版社。規模較大的是由國內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和商務印書館的駐港機構合併而成的聯合出版集團。本地出版社多數是類似書店的小型出版社。有些以出版為主兼售書刊和文具,有些以批發、零售書刊為主兼營出版。非贏利性出版機構主要有香港大學出版社和官方出版機構香港政府新聞處。1988年香港地區出版圖書3000餘種,期刊500餘種。均以中文為主。絕大多數書刊是消遣性讀物。圖書大多數是紙皮書。售價較低,一般銷量也不大 。香港地區出版業ISBN註冊號 :962-。期刊中唯有以英文出版的《遠東經濟評論》周刊行銷量較大,在亞洲有一定影響。香港地區有書刊進出口代理商100餘家,主要經營外國出版物的進口和轉口業務。本地出版物的出口主要由出版社或書店獨自經營。出版物主要進口對象是英國、美國、日本和包括台灣省在內的中國其他地區。1987年進口額為 2.8億港幣,其中轉口額約1億港幣,轉口國內最多,占44%。主要出口對象是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內地和台灣省。1987年度出口額為12.3億港幣。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