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毛草

香毛草

香毛草,中藥名。為敗醬科植物小纈草Bat.的根或全草。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具有止咳,止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用於咳嗽,咳血,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風濕痹痛,骨折。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或全草。

性味

味甘、微辛,性平。

功效

止咳,止血,散瘀,止痛。

主治

用於咳嗽,咳血,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風濕痹痛,骨折。

相關配伍

1、胸腹滿痛:炒香毛草2-3錢,水煎服。

2、咳嗽:香毛草2-3錢,水煎調冰糖適量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g。

採集時間

7-9月採收,洗淨,曬乾。

形態特性

小纈草又名:唐古特纈草。細弱小草本,高10-15(-20)厘米,全株無毛;根狀莖斜升,頂端包有膜質纖維狀老葉鞘;根細帶狀,根狀莖及根均具有濃香味。基生葉薄紙質,心狀寬卵形或長方狀卵形,長1-2-4厘米,寬約1厘米,全緣或大頭羽裂,頂裂片圓或橢圓形,長寬約1厘米,全緣,側裂片1-2對,小橢圓形或狹橢圓形,兩端均鈍圓,全緣;葉柄長達5厘米;莖上部葉羽狀3-7深裂,裂片線狀披針形,全緣。半球形的聚傘花序頂生,直徑1-2厘米;小苞片披針形,邊緣膜質。花白色或有時粉紅色,花冠筒狀漏斗形,長5-6毫米,花冠5裂,裂片倒卵形;雌雄蕊近等長,均伸出於花冠之外。子房橢圓形、光禿。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3600m的山溝或潮濕草地。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

藥材性狀

根莖粗短,生多數細根,根直徑不足1mm,表面棕黃色,具縱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莖細。葉基生,具長柄;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3-5全裂,頂端葉片較大,先端微凹,全緣,側裂片較小,疏離;葉片薄而脆。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或棕黃色。瘦果長圓形,扁平。氣芳香,味微苦。以葉多、色綠、根粗壯、色黃、香氣濃者為佳。

相關論述

《青藏高原藥物圖鑑》:“接骨排膿。治骨折及流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