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烹飪技術,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寶貴文化遺產中的一部分。飲食行話,即是從事烹飪的廚師,長期來根據原料的顏色、形狀、作用等特點,創造出來的形象性食俗行話,從業人員一聽就知曉。譬如,味素是飲食行業常用的原料,在飯店裡人們稱它為“師傅”,其含意是徒弟做菜時技藝不及師傅,口味抓不準,若加點味素後,菜餚味鮮就好吃些。又如把口鹼叫“秦瓊”,這是傳說隋唐時秦瓊臉是黃的,在做包子時,如果說少許些“秦瓊”,白案師傅就知道少許些鹼;放多了包子會發黃。將醬油稱為“黑水”,為了避免做菜時顏色太深,就說少放些“黑水”。醋是人們比較喜歡的一種調料,如果用的適宜,會恰到好處:否則,會適得其反,使人滿嘴發酸,為了啟示人們用醋要得當,故又將醋叫“忌諱”。
舉例
諸如此類甚多,現將流行於江蘇鎮江地區的行話介紹如下:鹽——吼巴;醋—忌諱;
油——滑水;糖——格里窪;
酒——三六子;蝦籽——懷兒;
蝦米——金鉤;醬油——黑水;
味素——師傅;石鹼——秦瓊;
魚——戲水;蟹——橫行;
蝦——蹶子;雞——報曉;
鴨——扁嘴;鵝——高頭;
蛋——滾頭;蔥——空心;
青蒜——繩系;茄子——洛蘇;
水芹菜——路路通;瓠瓜——夜開花;
黃豆芽——如意菜;花生米——生仁;
米——八木;麵粉——灰兒;
燒賣——開花;包子——球兒;
餃子——萬萬順;餛飩——耳朵;
木耳——金針木;百葉——千張;
筷子——篙子;碗——蓮花;
淘米籮——稍箕;豬舌頭——口條;
豬尾巴——小辮子;豬耳朵——順風;
豬腳爪——豬手;獅子頭——葵花大;
皮肚——大褂子;大腸——圈子;
牛肉——生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