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痹

中醫病名。指食痹而吐。食管痹多因飲食不慎,情志失調,或因食管受損後形成瘢痕等,導致氣機阻滯,胃氣上逆。以間歇性進食梗塞、嘔吐為主要表現的內臟痹病類疾病。本病相當於現代醫學所說食管賁門失弛緩症、食管憩室、食管神經症等。

簡介

食管痹病名食神經症,又名賁門失弛緩症食管憩室

病因

食管痹亦名食痹。《素問·至真要大論篇》:“……食痹而吐。”食管痹多因飲食不慎,情志失調,或因食管受損後形成瘢痕等,導致氣機阻滯,胃氣上逆。以間歇性進食梗塞、嘔吐為主要表現的內臟痹病類疾病。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所說食管賁門失弛緩症、食管憩室、食管神經症等。

症狀

1.常見於20~40歲患者,男女無明顯差異。2.早期多為無痛性咽下困難,以進食物及冷水時尤著,多呈間歇性反覆發作,病程較長,無進行性發展。部分病人可於餐後出現胸骨後及上中腹疼痛,酷似胸痹(心痛),情緒激動時及進冷食後易誘發,進熱飲或含硝酸甘油片後常見緩解。常有進食後間時反胃的表現,吐物為發酵的食物、粘液和唾液。久病後可見消瘦,面色無華,神疲乏力等症。3.食管K線鋇餐檢查:見鋇劑難以通過賁門部,瀦留於食管下端,呈對稱性、黏膜紋正常的漏斗型狹窄,其上段食管呈不同程度擴張、延長與彎曲,無蠕動波。吸入亞硝酸異戊酯後賁門暫舒張,鋇劑順利通過;或見鴿蛋、雞蛋大小之圓滑憩室;或見食管管腔狹窄,但邊緣整齊,無鋇劑殘缺現象。4.乙醯甲膽鹼試驗:皮下注射乙醯甲膽鹼後出現食管強烈收縮,食管內壓驟增,劇烈疼痛與嘔吐,持續約30min,並可為阿托晶緩解。5.食管內窺鏡檢查:可見黏膜潮紅、增厚、糜爛,嚴重者可見息肉樣改變,容易出血。活檢可排隊腫瘤。

中醫治療

[辨證論治]1.肝胃不和證:吞咽困難間歇發作,胸骨後有梗塞疼痛感,每因情緒活動而誘發或加重,噯氣,嘔吐,口乾苦,舌紅苔薄黃,脈弦。疏肝和胃。2.痰氣阻膈證:吞咽梗阻,進食遲緩,胸膈悶痛,嘔吐痰涎粘液,噯氣,苔白膩,脈弦滑。祛痰理氣寬膈。3.痰瘀阻膈證:吞咽梗阻,胸膈刺痛,1K吐痰涎,舌質暗紅或帶青紫,苔薄白膩,脈細澀。祛痰化瘀寬膈。4.脾胃氣虛證:吞咽困難,胸膈痞滿,嘔吐食物或痰涎,納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沉緩。補脾健胃。

分類

脾系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