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過程
2016年9月2日,一個熱帶擾動在台灣東部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6W。9月4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下午2時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為“低”。
9月5日,台灣中央氣象局在下午2時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下午6時半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為“中”。隨後日本氣象廳於下午8時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且對其發布暴風警報。
9月6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上午2時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為“高”,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告。另一方面,日本氣象廳在上午9時升格為熱帶風暴,更命名為“瑪瑙”,香港天文台則在上午11時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9月7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仍未把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而香港天文台則維持熱帶低氣壓的評級,但其他氣象台已把瑪瑙升格至熱帶風暴。直到翌日的2時45分,日本氣象廳已認為瑪瑙轉化為溫帶氣旋。
大風預報
2016年9月6日14時至7日14時,東海東部的部分海域有6-8級大風,陣風9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