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機
肝火偏旺,陽亢化風,橫竄絡脈。
臨床表現
平素頭暈頭痛,耳鳴目眩,突然發生口眼斜,舌強語謇,或手足重滯,甚則半身不遂等症。舌質紅苔黃,脈弦。
治法
平肝潛陽,活血通絡。
方劑
天麻鉤藤飲加減。
常用中藥
天麻、鉤藤、珍珠母、石決明、桑葉、菊花、黃芩、山梔、牛膝。
常用腧穴
曲池、合谷、環跳、風市、陽陵泉、足三里、百會、地倉、頰車、三陰交、太沖、肝俞、腎俞。
常見證型
風陽上擾證(中風)。
針灸療法
毫針刺,平補平瀉。
預防調護
預防中風,平時在飲食上宜食清淡易消化之物,忌肥甘厚味、動風、辛辣刺激之品,並禁菸酒,要保持心情舒暢,做到起居有常,飲食有節,避免疲勞,以防止卒中和復中。
既病之後,應加強護理。遇臟腑昏迷時,須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面色、呼吸、汗出等變化,以防向閉脫轉化。加強口腔護理,及時清除痰涎,餵服或鼻飼中藥時應少量多次頻服。恢復期要加強偏癱肢體的被動活動,進行各種功能鍛鍊,並配合針灸、推拿、理療、按摩等。偏癱嚴重者,防止患肢受壓而發生變形。語言不利者,宜加強語言訓練。長期臥床者,保護局部皮膚,防止發生褥瘡。
轉歸預後
中風病患者的轉歸取決於其體質的強弱、正氣的盛衰、病情的輕重及診療的正確及時與否、調養是否得當等。
若出現頑固性呃逆、嘔血、厥脫者,此為中風變證,多致正氣散脫。若邪盛正傷,雖經救治,終因正氣已傷,致病程遷延成為中風后遺症者,常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不利痴呆等。若頭暈,偏身麻木,舌質暗紅,脈細弦而數,多有復中危險,若復中病情重者,預後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