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竇炎

額竇炎

額竇炎可分為急性額竇炎和慢性額竇炎。急性額竇炎為急性化膿性鼻竇炎,即鼻竇黏膜的一種急性化膿性感染。急性額竇炎未能及時處理或治療不當,使黏膜嚴重破壞,失去正常功能,可變為慢性炎症。

病因

1.竇源性感染

鼻竇竇口較細小,一旦發生狹窄或阻塞,竇腔的通氣引流既受影響也易於蓄膿,或演變成慢性炎症。且各竇的竇口竇壁相鄰較近,一個鼻竇發炎易使相鄰鼻竇受累。

2.鼻腔源性感染

(1)急性鼻炎:是鼻竇炎常見病因,可能由於兩者黏膜連續便於炎症侵入鼻竇。

(2)鼻腔其他疾病: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黏膜肥厚,鼻腔的腫瘤和異物及鼻變態反應都可堵塞竇口,使鼻竇通氣引流受阻而發炎。

(3)污染物經鼻腔進入鼻竇:如游泳、跳水、潛水的方法不當,或游泳後用力擤涕,使污水進入鼻竇發炎。此種感染多由厭氧菌引起,臨床症狀一般較重。

(4)鼻腔內填塞物留置時間太長;局部刺激和污染,以及竇口的通氣引流受阻而致發炎。

3.鄰近組織感染

4.血源性感染

5.創傷源性感染

外傷如骨折、異物存留及血塊感染等;氣壓損傷由氣壓驟變引起,多見於額竇上頜竇。

6.全身因素

如免疫功能降低、糖尿病、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等。

臨床表現

1.全身症狀

可有食欲不振、煩躁不安、畏寒發熱、便秘、失眠、精神萎靡等症狀。

2.局部症狀

(1)鼻部症狀患側持續鼻塞,可為鼻腔黏膜腫脹或鼻分泌物蓄積於鼻腔阻塞所致;流涕:鼻分泌物為黏膿性或膿性,以上午較多,常與頭位引流有關;嗅覺減退。

(2)額部流膿瘺管若有額骨骨髓炎,可形成額部流膿瘺管,多位於額竇前壁及其底部。

(3)頭痛若額竇引流受阻,可出現頭痛,可有三叉神經分布區反射性頭痛。額竇炎頭痛症狀,開始為全頭痛,以後逐漸局限在患側眼眶內上角和前額部。疼痛有明顯的時間規律,每天晨起後發作,漸加重,中午最重,午後逐漸緩解,至晚上頭痛消失,次日重複發作。觸壓眼眶內上角有明顯壓痛。

檢查

1.局部紅腫

多出現於兒童,額部及上眼瞼紅腫。

2.壓痛和扣痛

患側額竇前壁或底壁有壓痛或叩擊痛。

3.前鼻鏡檢查

可見黏膜充血,中甲前端黏膜多有紅腫或有息肉樣變。中鼻道前上方有膿性分泌物。上頜竇炎的膿液多在中鼻道的後下方,篩竇炎可見中鼻道與嗅裂存有膿性分泌物,可資鑑別。

4.頭位試驗

前鼻鏡檢查未見膿性分泌物時,可用1%麻黃素收縮中鼻甲和中鼻道黏膜,然後保持頭正中位5分鐘,再次檢查鼻腔,看中鼻道有無膿液出現。伴有上頜竇炎時,可先行上頜竇穿刺沖洗,將膿液清除,然後再行頭位性引流,以判斷額竇炎的存在。

5.額竇X線攝片

取鼻額位和側位,比較雙側額竇透光度,判斷其中病變。雙側額竇大小不對稱屬正常情況,與診斷額竇炎無關。發育良好的額竇可有骨隔,亦屬正常現象。

6.CT掃描

採用冠狀面和軸位掃描,可顯示額竇大小及範圍、前後骨壁情況和竇腔內膿液情況。

診斷

詳盡詢問病史和仔細分析病情。兒童可能有額部及上眼瞼的紅腫。患側額竇有壓痛叩擊痛,鼻腔檢查可有中甲前端黏膜紅腫及息肉樣變,中鼻道可見膿性分泌物,並應做鼻內鏡檢查觀察膿液來源,行影像學檢查鼻竇X線或CT檢查。CT檢查使得鼻竇炎的診斷更為方便和直接。

鑑別診斷

與急性鼻炎和其他鼻竇的炎症進行鑑別。

治療

1.一般療法

注意休息,多飲水,對頭痛等症狀對症處理。

2.抗炎治療

宜首選並足量使用青黴素類抗生素,如過敏或抗藥則使用其他廣譜抗生素。

3.局部治療

鼻部治療包括用鼻黏膜血管收縮劑和抗生素滴鼻、置換術等。可採用超聲霧化、蒸氣吸入、局部熱敷等物理療法。

4.手術治療

急性期多不宜手術。當鼻竇炎症向外擴散而致毗鄰器官嚴重併發症時採用。

急性期規範治療1個月以上沒有好轉或轉為慢性時可以手術治療。以改善鼻竇通氣引流,促進鼻竇炎症消退為目的。輔助手術包括矯正鼻中隔高位彎曲、鼻息肉切除術、中鼻甲部分切除術等。鼻竇手術:分為傳統的鼻竇根治術和目前廣泛套用的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

預防

1.平時注意鼻腔衛生,養成早晚洗鼻的良好衛生習慣。

2.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側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後交替而擤。鼻涕過濃時以鹽水洗鼻,避免傷及鼻黏膜。

3.游泳時姿勢要正確,儘量做到頭部露出水面。

4.有牙病者,要徹底治療。

5.急性發作時,多加休息。臥室應明亮,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風及陽光直射。

6.遵醫囑及時用藥。

7.慢性鼻竇炎者,治療要有信心與恆心,注意加強鍛鍊以增強體質。

8.嚴禁菸、酒、辛辣食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