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濟納胡楊林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額濟納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額濟納旗的中心位置—額濟納綠洲,西鄰額濟納旗政府駐地達來呼布鎮,北臨居延海,總面積26253公頃。屬野生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2003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胡楊林植物群落、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荒漠綠洲森林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額濟納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外文名:Populus euphratica in Ejina National Nature Reserv
- 占地面積:26253公頃
歷史沿革
1992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額濟納旗七道橋胡楊林自然保護區”。
1999年,改名為“額濟納旗胡楊林自然保護區”。
2003年1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額濟納旗胡楊林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並改名為“內蒙古額濟納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內蒙古額濟納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額濟納旗的中心位置—額濟納綠洲,西鄰額濟納旗政府駐地達來呼布鎮,北臨居延海。地理坐標為東經101º03′~101º17′,北緯41º30′~42º07′,屬野生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26253hm,核心區面積為8774hm,緩衝區面積為10018hm,實驗區面積為7461hm。
地質地貌
保護區位於額濟納旗的中心位置,地質屬於天山、陰山地槽。地形成扇狀,總勢西南高,東北低,呈中間低平狀。按其地貌形態和物質組成,主要分為洪積平原及部分風力沉積的半固定、固定沙丘和戈壁地貌。地域大部海拔高度850m~950m之間,平均海拔900m左右。
氣候
額濟納旗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溫差較大,陽光充足。年平均氣溫8.3℃,一月份平均氣溫—12.5℃,七月份平均氣溫26.3℃,極端高溫42.2℃,極端低溫為—37.6℃。年平均降水量37.9—49.3mm,而年蒸發量遠遠高於年降水量。由於臨近沙漠地帶,當地易起沙塵暴,每年秋末到次年夏初,盛行西北風,多風月平均揚沙日數為21天。冬春多大風且常伴寒流出現。
土壤
保護區內的土壤可分為12個土類,24個亞類。其中,以非地帶性土壤林灌草甸圖為主,且與固定,半固定風沙土、潮土等相間分布。
植被
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相對豐富,植物類型可劃分為森林植被、荒漠植被、鹽化草甸植被、草本沼澤植被等4個植被型,主要植被類型是以胡楊和檉柳為主要成分的森林林分。
保護目標
內蒙古額濟納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天然胡楊林為主體的綠洲生態系統、物種基因庫和戈壁綠洲景觀為主要目標。主要保護對象是胡楊林植物群落、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荒漠綠洲森林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
植物
區內共有維管束植物71種,分屬20個科54個屬。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區的野生植物主要有豆科的野大豆、沙冬青和甘草以及列當科的肉蓯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胡楊、梭梭、肉蓯蓉、沙冬青、裸果木和瓣鱗花6種。
動物
有野生動物(不包括昆蟲)118種,分屬5個綱21目43科。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45種,其中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9種,自治區級保護野生動物36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6種,具體為蒙古野驢、野馬、野駱駝、胡兀鷲、雪豹、波斑鴇;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漠獵、猞猁、鵝喉羚、白琵鷺、疣鼻天鵝、白額鴨、蒼鷹等33種。
古人類文化遺址
額濟納地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新石器時期,人類就在這生息繁衍,創造了絢麗多彩的遠古文明。主要的古人類文化遺址有1988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代“居延遺址”和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黑城遺址”。
管理措施
內蒙古額濟納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為內蒙古額濟納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隸屬於額濟納旗人民政府的準處級事業單位。內設科室為:社會事務科、資源保護與科研宣教科、財務科、辦公室和七道橋管理站與五蘇木管理站。
生態價值
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綠洲,是中國天然胡楊林的主要分布地之一,既具有生物學上的重要意義,又是當地社區賴以生存的生態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