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癰病

指發於頸的兩側,包括頷下,耳下,頦下等部位的癰證。 此癰多因感受風溫,風熱,肝胃火毒上攻,挾痰壅結於少陽,陽明之絡而成。 本病雖多生於頸旁兩側,但頜下、耳後、或頦下亦可發生。

指發於頸的兩側,包括頷下,耳下,頦下等部位的癰證。多由風熱,流毒或風濕挾痰等壅結少陽、陽明經絡,或因乳蛾,口疳,齲牙,頭面瘡結而誘發,多見於小兒。
其症初起發熱惡寒,頸項強痛,逐漸紅腫高起,四、五天后皮色漸紅,腫痛加劇,即欲成膿,潰後膿盡而愈。
頸癰
病名。指位於頸部之癰瘡。出《素問·病能論》。此癰多因感受風溫,風熱,肝胃火毒上攻,挾痰壅結於少陽,陽明之絡而成。本病雖多生於頸旁兩側,但頜下、耳後、或頦下亦可發生。症見頸項部漸之腫赤,灼熱疼痛加劇,漸至潰膿,且伴有寒熱往來,頭項強痛等全身症狀。治宜應以疏風,清熱,消腫為主。可用牛蒡解肌湯,或奇命丹加減;亦可用仙方活命飲加玄參、桔梗、升麻等;外用金黃散圍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