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
發病前有臍部濕瘡史,或有臍孔排出尿液或糞便史。初起臍部微痛微腫,漸漸腫大如瓜,皮色或紅或白,觸之疼痛。成膿時伴發熱、口乾等全身症狀。潰後膿出稠厚而無臭味者容易收口。如潰後膿出臭穢,或夾有糞汁,創口久不收口,臍孔部胬肉高突,臍孔正中下方有條索狀硬結,則已形成臍漏。 輔助檢查:對久不收口的患者,可做瘺管造影檢查,以明確診斷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濕熱火毒臍中腫脹,皮色紅,疼痛;伴發熱,口乾口苦,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辨證分析:濕熱毒邪蘊結於臍中,致毒滯血瘀,故腫脹疼痛;濕熱蘊久化火,故全身發熱,口乾口苦,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薄黃、脈弦數為濕熱火毒之象,治法: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四苓散加減。
(二)氣虛挾濕創口經久不斂,臍孔部胬肉高突,中心有漏管,膿出臭穢;伴面色萎黃,肢軟乏力,納差,大便溏;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辨證分析:由於病久致脾氣虛弱,氣血虧虛,故瘡口久不癒合;氣虛則運化無力,水濕內停,濕滯成毒,蘊結而生胬肉、漏管;面色萎黃、肢軟乏力、納差、便溏均為脾胃虛弱之徵。
治法:健脾益氣。
方藥:四君子湯加黃連、魚腥草解毒利濕。
二、外治法
初起用金黃膏或玉露膏外敷;潰後用紅油膏或青黛膏摻九一丹外敷;膿盡改用白玉膏摻生肌散。
形成臍漏者,可插入七三丹藥線或白降丹藥捻,化管提膿。必要時可行瘺管切除術及修補術。
[預防與調攝]
1.積極治療臍部先天性疾病。
2.經常用75%酒精擦洗臍孔,保持臍部清潔、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