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金節

頒金節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曆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基本信息

簡介

頒金節 頒金節

農曆十月十三日,是滿族“頒金節”的日子,廣州的滿族同胞第一次舉行慶祝活動。“頒金節”是滿族最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它是滿族的誕生紀念日、命名紀念日,是全族性的節日。每年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滿族同胞都以各種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

“頒金節”與金銀財寶無關,它緣自滿語“頒金札蘭”。“頒金”,漢譯是“生”、“生成”、“生氣勃勃”之意;“札蘭”,漢譯是“節日”、“喜慶之日”之意,因此“頒金節”即滿族“誕生日”、“生氣勃勃的節日”。

16世紀末17世紀初,建州左衛首領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地方民族政權“金”(史稱“後金”)。統一後的女真,需要有個新的族名,於是皇太極於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下詔廢止“諸申(女真)”的舊稱,定族名為“滿洲”(新中國成立後簡稱滿族)。第二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歷史上,漢人建立的宋朝和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朝,曾經鏖戰不息。對宋朝兩個皇帝被擄,向金朝叩稱兒臣的歷史,漢人作為恥辱銘記於心。作為傑出政治家的皇太極,深知要統治全中國,不能不籠絡漢人,因此不再使用“女真”的族稱和“金”的國號。事實上,愛新覺羅氏的“金”與完顏氏的“金”,努爾哈赤以建州為首的女真人與完顏氏的女真人,也確實不完全是一回事。

起源

“頒金”是滿語,意為滿族命名之日。明崇禎八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後金汗王努爾哈赤的兒子愛新覺羅.皇

頒金節 頒金節

太極廢除女真(又譯為諸申)的舊稱,將族名定為滿洲。皇太極正式宣布從此,滿族人為紀念這一天,作為節日進行隆重慶祝。新疆滿族在10月13日這天,紛紛聚集在一起,載歌載舞慶祝自己的節日,許多滿族同胞穿起旗袍等民族服裝,跳起民間傳統舞蹈,唱起民間歌曲,開展各種慶祝活動。同時,還準備奶茶、薩其瑪、打糕、金絲糕等食品,供大家品嘗。許多滿族作家、書法家、畫家、藝術家、攝影家為大家寫詩作畫,表演精湛的技藝,使慶祝活動十分熱烈而有趣。

懷柔活動

頒金節 頒金節

2007年12月8日農曆十月十三是滿族的傳統節日“頒金節”。在京600餘名滿族同胞齊聚懷柔國際會議中心,載歌載舞,共同歡慶滿族2007年“頒金節”。滿族人把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三作為本民族的誕生日來慶賀。1989年,我國將每年農曆十月十三作為滿族的誕生日。從此,滿族族名的紀念日就被稱為“頒金節”。懷柔北部山區“湯河川”是北京地區滿族平民的集聚地,至今已有360多年歷史,目前,全區有滿族村29個,滿族人口達2萬餘人。喇叭溝門、長哨營是全市僅有的兩個整建制滿族鄉。

2007年北京滿族“頒金節”慶祝活動由懷柔滿族民俗文化研究會與北京市民族聯誼會共同舉辦。當天,舒乙先生代表在京滿族同胞發言,中央民族歌舞團、中央民族大學、北京舞蹈學院、長哨營滿族鄉湯河川滿族藝術團的演員為現場來賓表演了滿族舞蹈、京劇清唱等精彩的文藝節目。來自長白書畫院的10多位滿族畫家、藝術家、書法家還展示了採用滿族文字、女真文字和滿族篆文等創作的書畫作品。

相關民族

頒金節是滿族的傳統節日,滿洲族先世的歷史卻源遠流長,有考古實據的歷史就有6800年以上。1972年中國考古

頒金節 滿族

隊在毗鄰俄羅斯的興凱湖地區考古發現,在68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肅慎人就生活在這裡。他們以漁獵為生,建立了規模較大的漁村,形成了父系群體,已創製了石斧、石鑿、骨制漁具等勞動工具。考古中發現了骨雕鷹頭“海東青”、馬鹿角雕制的圖騰“魚神”、夾砂陶器等文物。

漢代至三國,滿洲族先世肅慎人又稱挹婁人。南北朝時,稱勿吉人。勿吉,為女真語“窩集”之音轉,乃是“森林”之意。隋唐時期,滿洲族先世又稱靺鞨。至宋遼時期稱女真,遼朝將女真分為兩部,開原(今遼寧開原)以南稱“熟女真”,開原以北稱“生女真”。12世紀初,生女真的完顏部崛起,其首領阿骨打統一女真一些部落後,於1115年稱帝,國號大金,定都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12世紀中國北方蒙古族興起,建立了幅員遼闊的元朝,統一了中國。女真人從此置於元朝統治之下。

元亡明興,女真人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努爾哈赤的祖先就屬建州女真。據《清太祖實錄》記載:“各部蜂起,皆稱王爭長,互相殘殺,甚至骨肉相殘,強凌弱,眾暴寡”。各部紛爭,仇殺無止。因此,統一女真各部不僅僅是女真社會經濟發展強烈要求,更是女真民族發展的強烈要求。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開始了民族統一大業,並吸收大量漢族,蒙古族,組成了滿族共同體,完成了從部落到國家的建設。

滿語為滿族本民族語言。現代滿洲族普遍使用漢語,除了一些學者還能套用滿語外,目前會說滿語的滿洲族人只餘下屈指可數的老人家,大多數滿洲族人已經不懂滿語了。不過,東北和北京地區的漢語方言中吸收了很多滿語的辭彙。女真人初無文字,受契丹政權節制初期亦鮮通契丹語文。大致從阿骨打祖輩頗剌淑(金肅宗)起始習契丹語;阿骨打本人已擅契丹語;在其破遼獲俘後始識契丹文及漢文;遂令子弟主習契丹文。金立國後的內外公文交往幾乎全用契丹文,這與金人女真語畢竟頗有距離,阿骨打即令曾習契丹字和漢字的臣僚完顏希尹和葉魯仿依契丹大字和漢字為基礎試製女真文字並於1119年(金天輔三年)詔令頒行,此即後世所謂女真大字。20年後的1138年(金天眷元年)熙宗完顏亶參照契丹字創製頒布另一種女真文字,此即後世所稱女真小字。金代女真文字在金朝滅亡後曾一直沿用到明朝初年,明廷會同館所編《女真譯語》為這種文字留下了珍貴的史料。

相關節日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節”。同漢族一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頒金節 上元節

走百病:滿洲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洲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鬚麵”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中元節:滿洲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念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

開山節:滿洲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後,或農曆9月中旬(具體時間不定)為採集草藥獲得豐收而進行的祝福活動。在過去東北滿族村落中每年開山節都要面對長白山,進行祝福禱告,感謝山神給予採藥人的豐富恩賜,再這一時期採到的人參則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龕中。

臘八節:滿洲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小年:滿洲族過小年的習俗與漢族相同。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灶神,俗稱“送灶王爺”。

滿洲族:掛旗過年

滿洲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紀念意義

頒金節 頒金節

12月13號是滿洲族命名的紀念日。三百七十一年前——天聰九年(1635年)農曆十月十三日,天聰汗皇太極宣布改族名為滿洲,從此,一個新的民族誕生了!滿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最早見於史籍的記載是舜帝二十五年古肅慎人的一次朝貢,其後又經歷了兩漢的挹婁、魏晉的勿吉、隋唐的靺鞨、宋明的女真之變化。歷史上曾幾度建立起自己的國家政權,有“海東盛國”之譽的渤海,有世紀王朝的大金,有鼎足東北亞的東夏,還有雄霸天下的大清王朝等等。如今滿族已發展到千萬之眾,是僅次於壯族的第二大少數民族。

遙想當年,女真民族四分五裂,為了個人或一部的私利,你攻我奪,自相殘殺,其中也出現過李滿住、王杲、王台這些如成吉思漢般的英雄,可惜都失敗了。明末海西、建州的部落首領互爭雄長,皆有一統之心,然歷史選擇了偉大的天命汗努爾哈赤,他帶領大家走出了分裂、走出了內訌、走出了貧困、走出了蠻荒,從此走向了統一、走向了團結、走向了富裕、走向了文明,最終迎來了紫氣東來,康乾盛世!

回望過去,滿族先輩們走過的是一條危險重重的九曲彎道,他們克服了千難萬苦,披荊斬棘、百折不回,在幾千年的民族史上書寫了波瀾壯闊最為輝煌的一頁!今天,滿族的後人們品嘗佳肴,可曾想過先輩們森林狩獵、深山采參的生命之博?今天,滿族的後人聚會歡樂,又可曾想到先輩們薩爾滸保衛戰、松錦大捷背後的犧牲?是他們、用鮮血甚至生命贏得了民族的振興!通過頒金節從他們身上再讀民族的精神。過去的輝煌已成歷史,正視曾經的光榮,也正視曾經的錯誤,甩開包袱,全心前進,以十三副遺甲起兵的勇氣,以二十四旗軍民橫掃天下的銳氣,團結一心,重塑民族之魂,再現民族之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