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傳染病
![傳染病](/img/e/092/nBnauM3XxATOzkTNwgDNxcDO1QTM2UjM3YzNzQTNwAzMxAzL4Q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與宿主共進化時間越長的微生物,對宿主傷害往往越小。在一種微生物從老宿主“搬家”到新宿主那裡時,倒是往往給新的宿主造成較大的傷害,如一些禽流感病毒,在禽類中低致病,但感染人體後會導致人體出現較嚴重的症狀和較高的死亡率。
傳染病的特徵
傳染病的主要特點是:有確定的病原體,較強的傳染性,並在一定條件下可造成流行。傳染病流行的過程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缺乏任何一個要素,都無法造成傳染病的流行。想要預防一種傳染病,除了需要搞清楚這種傳染病的三要素外,還需要進一步搞清楚該傳染病在人體中發生、發展、傳播、診斷和治療方法,如果可能,再研製出有效的預防性疫苗。![預防傳染病](/img/b/dca/nBnauM3XxQTMxAjN3ATNxcDO1QTM2UjM3YzNzQTNwAzMxAzLwU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呼吸道傳播:病原體會較為穩定的存在於空氣中的氣溶膠或飛沫,在其他個體呼吸入後發生感染,如麻疹、結核病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等。
2.消化道傳播:人群通過食用或使用病原體污染食物、飲水和餐具等獲得感染,如A型肝炎,傷寒,細菌性痢疾和霍亂等。
3.血液、體液傳播:這類病原體主要存在於病人的血液或/和體液中,通過使用被污染的血製品、分娩、性交等傳播,如B型肝炎,C型肝炎和愛滋病等。
4.接觸傳播:病原體通過個體之間直接或間接接觸而獲得傳染,如血吸蟲病,鉤蟲病,流行性感冒、破傷風等。能通過接觸傳播的病原體往往同時存在其他的傳播方式。
5.蟲媒傳播:有些病原體可以感染吸血節肢動物,如蚊子,人虱,白蛉和蜱蟲等,可通過這些蟲子叮咬不同個體而造成傳播。常見的蟲媒傳染病有瘧疾,黑熱病,流行性乙型腦炎和登革熱等。
6.母嬰傳播:又叫垂直傳播,是胎兒在母體內或者在分娩過程中感染母體病原體的傳播方式,常見的傳染病有B型肝炎和愛滋病等。
預防條例
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全國發病率較高、流行面較大、危害嚴重的38種急性和慢性傳染病列為法定管理的傳染病,並根據其傳播方式、速度及其對人類危害程度的不同,分為甲、乙、丙三類,實行分類管理。簡介
《傳染病防治法》根據傳染病的危害程度和應採取的監督、監測、管理措施,參照國際上統一分類標準,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全國發病率較高、流行面較大、危害嚴重的38種急性和慢性傳染病列為法定管理的傳染病,並根據其傳播方式、速度及其對人類危害程度的不同,分為甲、乙、丙三類,實行分類管理。甲類傳染病
甲類傳染病也稱為強制管理傳染病,對此類傳染病發生後報告疫情的時限,對病人、病原攜帶者的隔離、治療方式以及對疫點、疫區的處理等,均強制執行。
乙類傳染病
乙類傳染病也稱為嚴格管理傳染病,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愛滋病、淋病、梅毒、肺結核、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鏇體病、布魯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新生兒破傷風等。對此類傳染病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防治方案進行預防和控制。其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這三種傳染病雖被納入乙類,但可直接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丙類傳染病
丙類傳染病也稱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血吸蟲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風診、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手足口病、,以及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等。對此類傳染病要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監測管理方法進行管理。
《傳染病防治法》還規定,國務院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情況,分別依許可權決定傳染病病種的增加或者減少。
如何預防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預防傳染病](/img/a/8c0/nBnauM3XwADN2QDMzETNxcDO1QTM2UjM3YzNzQTNwAzMxAzLxU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控制傳染源
這是預防傳染病的最有效方式。對於人類傳染源的傳染病,需要及時將病人或病源攜帶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離位置,暫時與人群隔離,積極進行治療,護理,並對具有傳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用具等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防止病原體向外擴散。然而,如果是未知傳染源,特別是動物擔任的傳染源,由於其確定需要流行病學的因果推斷和實驗室檢測結果上得到充分的證據,有的時候並不是很容易得到確切結果,尤其是突發急性傳染病發生時,想要短時間內鎖定傳染源更是困難。不過,一旦確定傳染源後,需要及時採取高效的措施控制傳染源,以保證傳染源不會繼續將病原體向易感人群播散。切斷傳播途徑
對於通過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和體液傳播的傳染病,蟲媒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等,切斷傳播途徑是最為直接的預防方式。主要方式在於對於傳播媒介阻斷,消毒或撲殺。如對於污染了病原體的食物或飲水要進行丟棄或消毒處理,對於污染了病原體的房間或用具要進行充分的消毒,對於一次性的醫療用品在使用後要及時進行消毒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在蟲媒傳染病傳播季節採取防蚊防蟲措施等。同時,對於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預手段也是極為必要的,如促進靜脈注射吸毒人群對使用針具進行消毒,對會發生高危性行為的人群進行安全套使用的宣傳教育等。如今預防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方法也仍然是注意基本衛生,勤洗手,戴口罩,吃肉要煮熟——雖然一直在強調,但仍然是切斷傳播途徑最有效的方式。保護易感人群
保護易感人群也是傳染病預防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較為容易實現的預防方法。對於已經有預防性疫苗的傳染病,給易感人群接種疫苗是最為保險的方法,如嬰兒在出生後進行的計畫免疫,對於傳染科醫生,護士,從事傳染性疾病研究的科研人員和從事禽類養殖工作的人員等接種相應的疫苗。歷史上,人們利用高效的疫苗已經成功的攻克了天花,證明對於易感人群的保護在傳染病防治上起到了重要角色。報告時限
責任報告單位對甲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類傳染病中愛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質炎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病人,城鎮應於2小時內,農村應於6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報告。對其他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傷寒副傷寒、痢疾、梅毒、淋病、B型肝炎、白喉、瘧疾的病原攜帶者,城鎮應於6小時內、農村於12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報告。對丙類傳染病和其他傳染病,在24小時內進行報告。
甲型H1N1流感
現在,在全世界肆虐的甲型流感漫步開來 首先我們要做到 預防 流感的 措施 以下方案:
1.勤洗手 ,把手朝下方搓洗
2.強身健體
3.感冒 發燒 不適者 儘快就診 ,並告訴 醫生遊歷
4.儘快接種疫苗
5.禁止去流感區域
6.打噴嚏 咳嗽 禁止對人
做以上幾點 防止 甲型H1N1流感!
體溫計
簡介![非典時期體溫計](/img/1/20c/nBnauM3X2YjM4YDOzEDNzkzM0MTM0MTO2IDMwADMwAjMxAzLxQ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人體體溫測量:準確的測量人體體溫,替代傳統的水銀體溫計;
2.皮膚溫度測量:測量人體皮膚表面溫度,比如醫學用皮膚表面溫度測量;
3.物體溫度測量:測量物體的表面溫度,比如可用於茶杯外表的溫度測量;
4.液體溫度測量:測量液體的溫度,如嬰兒洗澡水的溫度、奶瓶內牛奶溫度等。
測量時間:測量時間<1秒鐘。
使用方法:一鍵測量,操作方便。
非接觸:對人體額頭測量,不接觸人體皮膚。
使用壽命:裝2節5號電池,可使用超過10萬次,產品使用壽命>300萬次。
測量距離:在5~15CM之內都可以適應,無需固定測量距離。
顯示:大螢幕液晶顯示,白色背光,任何光線都可以清晰顯示。
溫度報警:自由設定報警溫度。
存儲數據:存儲32個測量數據,便於分析參考對比。
設定修改:可以修改設定參數,以適應不同膚色的人種(白人,黑人,黃色人種等)。
單位轉換:使用攝氏度、華氏度互相轉換。參數
![測量演示](/img/3/49e/nBnauM3XxYzMzETO3gTO5MTM2QTM2UjM3YzNzQTNwAzMxAzL4k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正常使用條件:環境溫度:10℃~40℃ ;相對濕度:≤85%
2.電源:DC3v(2粒AA電池)
3.尺寸:196×150×50mm(長×寬×高)
4.重量:220g
5.測量範圍: 體溫模式:32℃~42.9℃ ;表面模式:0℃~60℃
6.精度:32℃~36℃=±0.3℃ ;36℃~39℃=±0.2℃ ;39℃~42.9℃=±0.3℃
7.功耗:≤50mW
8.測量距離:5CM-15CM
9.自動關機: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