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三愛堂與鼓樓巷之間今稱小稍門外,“老蘭州”卻稱為靛園寺。明清時期,蘭州城外環繞著菜圃果園農田,按方位分別為東、西、南、北園。靛園寺是南園中的一部分,利用溥惠渠引來阿千河水栽培蓼藍。
蓼藍正是苟子《勸學》中“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藍。這是一種一年生的蓼科草木染料作物。在蓼藍葉子的浸出液中,加入適量石灰水,能夠產生一種沉澱物,叫作靛青。靛青可用來印染藍布。漂取表層蓼藍浸出液可得到副產品靛花,這正是國畫顏料花青,如作中藥則稱為青黛。當時這裡有一座供奉觀音大士的禪林寺,道光二十七年曾經重修過。因為寺院周圍是一片可以提取靛青的蓼藍的園圃,所以民間稱此寺為靛園寺,進而將寺院周圍的地名也稱為靛園寺。以後隨著人口的增加,化學染料的普及,靛園漸漸變成了住宅區、街道,靛園寺也改建為國小。現在的鼓樓巷國小就是靛園寺的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