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簡介
青槓坡戰役遺址位於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青槓坡村,在土城鎮東北約3千米。以青槓坡戰鬥為核心的土城戰役,是毛澤東在遵義會議後親自指揮的第一仗,是導致紅軍四渡赤水的直接因素。2002年,老紅軍、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將軍題寫了“青槓坡紅軍烈士紀念碑”碑名。
紅色歷史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紅軍原定執行《渡江作戰計畫》,經習水從瀘州至宜賓一線北渡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24日,紅一軍團進占土城。中央縱隊和三、五軍團陸續抵達土城後。川軍劉湘一面調重兵封鎖長江,一面派八個旅分進合擊。紅一軍團的一、二師分別在黃陂洞、復興場受阻;紅九軍團在赤水箭灘受阻;紅軍從赤水入川的大門被川軍封堵。同時川軍模範師部郭勛祺等部尾追至青槓坡。此時紅軍前有阻敵,後有追兵。1月28日晨,紅軍在青槓坡與川軍展開激戰,毛澤東等到青槓坡附近的大埂上指揮。黨的兩代領導核心(毛澤東、鄧小平)、共和國的三任國家主席(毛澤東、劉少奇、楊尚昆)、一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七大元帥(朱德、劉伯承、彭德懷、聶榮臻、林彪、羅榮桓、葉劍英)及數百名將軍參加作戰。由於情報判斷敵認兵力為兩個旅四個團,但川軍參戰部隊實為8個多團,且還有增援部隊趕到。戰鬥非常慘烈,我軍部分陣地被突破。危急關頭,朱德、劉伯承親上前線指揮作戰;毛澤東、周恩來命令幹部團發起衝鋒,奪回部分陣地,同時電令紅二師從元厚跑步回援。經過反覆爭奪,紅軍占領了主陣地營棚頂,但未能達到殲滅追敵的目的。紅軍傷亡了3000多人。毛澤東等當機立斷,給予川軍重大殺傷,指揮紅軍主動撤出戰鬥,改變行軍路線,西渡赤水河。以靈活機動的運動逐步擺脫了費口舌,邁出了由被動轉為主動的第一步,青槓坡戰鬥為紅軍一渡赤水河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戰役經過
青槓坡山勢陡峭,山巒起伏,是土城通往東皇店鎮(今習水縣城)的交通要道,是扼守川黔通道的咽喉。
1935年1月6日,中央紅軍占領遵義不久,蔣介石調集川黔滇湘桂數十萬大軍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合圍,阻止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六軍團會師,企圖在烏江以北、長江以南的川黔地區圍殲紅軍。
敵軍大兵壓境。中央紅軍決定經赤水河西岸進四川,在重慶以西過長江。
1月19日,中央紅軍除留3軍團4師在遵義阻敵外,其餘兵分左中右三路向赤水方向挺進。
1月27日,二局(情報局)獲悉川軍郭勛祺、潘佐2個旅4個團(實為6個團)向土城這邊包抄過來,並搶占離土城東5公里的青槓坡、永安寺、寒風坳等高地,企圖圍殲中央紅軍。周(恩來)毛(澤東)朱(德)得此情報後立即召開緊急會議,部署土城戰役(青槓坡是主戰場)。軍委命令3、5軍團占據土城以東2-4公里處兩側有利地形,9軍團和1軍團2師擔任總預備隊,擺開決戰架勢。
1月28日晨5時,土城戰役打響。彭德懷、董振堂分率3、5軍團在青槓坡首先向郭、潘兩旅的結合部發起攻擊,戰役隨之展開,與敵激戰於石高嘴、尖山子、老鴉山、猴子埡等高地。川軍占據南部更高地形拚命抵抗,戰鬥異常慘烈。紅軍經多次衝鋒,終於攻下郭旅第8團陣地,隨即向永安寺推進。永安寺地處青槓坡腳下的平壩中央,至今遺址尚存。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將軍當時在此養過傷。永安寺當時是座兩層樓的小寺廟,是敵人一個指揮所。為攻占永安寺,紅軍強攻三四個小時未能擴大戰果。郭勛祺親率第9團和特務營、機炮營以猛烈火力襲擊紅軍,突破了5軍團陣地,一直打到白馬山軍委指揮部前沿,步步向土城逼近。
由於情報有誤,造成紅軍決戰兵力不夠。戰鬥形成拉鋸戰,殘酷地進行著。
毛澤東當機立斷,命在赤水的林彪速調1軍團陳光的2師回援!
此時,幹部團在陳賡、宋任窮率領下,向敵人發起猛烈攻勢。幹部團個個以一當十,他們沖入敵“模範師”腹地,眼看局勢已定,但敵又有增援部隊趕來,敵總兵力已達1萬2千人。敵援兵源源不斷向土城蜂擁而至,軍情萬分危急!此時,又得到情報,敵強大圍剿兵團從四面八方圍聚而來。面臨如此險境,毛澤東召集政治局和軍委會議改變遵義會議原定北上計畫,撤出土城戰役,從土城渡河西進,保存實力,變被動為主動。
當時土城渡口水面寬200米,水流湍急,要在一夜完成幾萬人的渡河浮橋並非易事。但在周恩來指揮下,在當地民眾支持下,天亮前架好了浮橋。
1月29日凌晨,中央紅軍渡過赤水。此乃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渡赤水。
戰鬥進程
時 間 | 戰鬥情況 |
1月27日 | 中午隱蔽於桐梓窩的三軍團部伏擊郭勛棋前衛部隊,敵軍退守營棚頂、寒棚坳據守待援 |
27日傍晚 | 川軍潘佐旅馳援郭勛棋,投入青槓坡戰鬥,敵我雙方反覆爭奪有利地形 |
28日拂曉 | 紅軍與川軍展開激戰,經過10餘次衝鋒,反覆拉據。 |
28日早上8時左右 | 川軍廖澤旅趕到,瘋狂反撲,朱德、劉伯承上前線指揮。 |
28日10時左右 | 五軍團部分陣地被突破,川軍一度逼近大埂上指揮所前沿陣地,紅軍面臨背水作戰局面,毛澤東、周恩來命令幹部團衝鋒,擊退敵人穩住陣地,形成膠著對峙局面,同時命令紅二師從元厚加快行軍速度回援土城。 |
28日中午 | 紅二師趕到土城即投入戰場,敵人被壓回平川地帶。 |
28日下午1時 | 軍委在土城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傳達新的作戰部署,一軍團二師正面進攻,三軍團攻左翼、五軍團抄襲右翼,堅決打好這一仗保衛黨中央。 |
28日下午2時 | 總攻開始 |
28日下午5時 | 戰鬥正激烈進行,軍委在土城召開政治局和軍委負責同志緊急會議,果斷作出“調整部署、西渡赤水河”的決定,部隊再次輕裝。 |
28日傍晚 | 川軍中心陣地被突破,全線後退十餘公里到豐村壩,零星接火持續一夜。 |
戰役意義
青槓坡戰鬥,是紅軍在遵義會議召開後,由毛澤東重掌軍事指揮權後進行的一次大戰,是一次主動求戰,意圖圍殲追敵的一場惡戰,在這場戰鬥中,後來的二代中央領導核心(毛澤東、鄧小平)、一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三任國家主席(毛澤東、劉少奇、楊尚昆),五任國防部長(彭德懷、林彪、葉劍莢、耿飈、張愛萍),七大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聶榮臻、羅榮桓、葉劍英)以及陳雲、董必武、林伯渠、胡耀邦等共和國元勛、數百名將軍在此與敵搏殺,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觀,青槓坡戰鬥正如毛澤東同志在扎西會議總結時所說:“由於敵情不準,誤將六個團當成三個團,加之低估了川軍戰鬥力,形成了拉鋸戰、消耗戰,我軍沒有殲滅川軍反而受到很大損失,不合算”。
青槓坡戰鬥是我軍軍事戰略上化被動為主動,最終轉敗為勝的分水嶺,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撤離中央蘇區到遵義會議前,中央紅軍在左傾政治路線和軍事思想指揮下,實施大搬家式的逃跑主義,一味避戰,使紅軍損失慘重,而青槓坡戰鬥後,及時進行輕裝,連紅三軍團的山炮都沉入了赤水河,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部隊果斷地變為輕裝,甩掉包袱,行動更自由了,更能打運動戰、游擊戰了”,(呂黎平《一渡赤水》)。因此,青槓坡戰鬥後,實施的四渡赤水,正確處理打與走的關係,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走是為了更好的打,從而化被動為主動,最終南渡烏江,威逼貴陽,巧渡金沙江擺脫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實現了軍事鬥爭和重大轉折。
周邊景點
青槓坡戰鬥遺址在“貴陽—遵義—仁懷—習水—赤水—瀘州”精品線上,地處川黔渝旅遊“金三角”腹地,周邊景區有習水的中國丹霞谷、重慶四面山、貴州赤水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四川黃荊老林國家級森林公園等,周邊景點有四渡赤水紀念館、一渡赤水河渾溪口渡口、紅色土城古鎮,小壩生態景區等。
交通指南
乘飛機(或火車)至重慶(或貴陽、瀘州)轉乘客車,或乘火車至遵義轉乘客車到習水及土城鎮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