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
觀音菩薩是佛教諸神中在民間影響最大、信仰最普遍的神靈。她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一般佛教寺院都有觀音殿,或在大雄寶殿內供觀音像,還有單獨的觀音廟、觀音堂等。江南許多人家也供奉觀音像,常年焚香膜拜。
歷史背景
在中國佛教供奉的諸多菩薩中,觀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慈大悲的化身,她是梵文阿縛盧枳低濕伐邏的意譯,是遇到苦難“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的意思。她本身早已成佛,只是為了安樂成熟眾生,倒駕慈航,隨緣應世,以三十二應身隨處救度受苦眾生,所求皆應。他具備十四種布施眾生無所畏懼的無邊神力,四種不可思議無作無為的勝妙德用,具足一切無礙神通,廣修種種善巧方便,歷來在中國民間廣受禮敬供養,曾有“戶戶彌陀佛,家家觀世音”盛象。
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代表樂於助人,見到眾生有苦難,立刻就伸出援手,所以我們稱讚觀世音菩薩是“千手千眼”。千手千眼是比喻,並不是真的有一千隻手、一千隻眼,這是讚嘆精明能幹之人是“雙手萬能”。所謂是眼到、手到,只要他看到了,幫助的手立刻就到達。佛教認為在觀音菩薩紀念日舉行念佛、誦經、持咒、放生等活動猶為殊勝,具大功德。
風俗活動
誕辰
農曆二月十九
一般佛門弟子謂二月十九是觀音誕生日,故二月十九之觀音會,少婦輩前往求子。
成道
農曆六月十九
原指觀音漂南海之日。人們主要風俗活動是敬香。但是海心亭一帶之蓮花盛開,於是遊樂者與敬香者在一條柳陰路上,密集如過江之鯽。觀音山以路程遙遠,無論其為遊樂之人、敬香之人都憚於行,以是觀音山上之會,要不過能有數百人耳。
出家
農曆九月十九
早開啟寺院大門,迎接來寺進香祈福、紀念觀音節日的信徒與廣大佛教信眾共同舉行大型的觀音菩薩紀念活動,弘揚佛教的基本理念。
清晨5:30,玉佛寺全體法師即齊集覺群樓二樓多功能廳,開始紀念觀音菩薩成道紀念的祝聖普佛法會,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玉佛禪寺方丈覺醒大和尚親自主法。
上午8:00,開始了一整天的奉誦《觀音菩薩普門品》的誦經法會。法會上,法師和信徒同誦佛經,祈願世界和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也祈願與會大眾消災延壽,闔家平安,福慧雙增、如意吉祥。
九月十九日,海心亭有會,佛門弟子謂此為觀音得道日,城中男女多走往寺內進香。而走往是處遊樂者亦大不乏人。
日常
寺院常年在客堂設定視窗,接受信徒報名上香、供佛,希望通過佛教特有的拈香、供佛和誦經等活動,祈願各位護法居士得蒙觀音菩薩的慈力加被,逢凶化吉,遇難呈祥,身心康泰,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舊時每逢旱災,地方村社便到觀音廟迎請、祭拜觀音;或抬著觀音像視察旱情,一路鼓樂齊鳴,家家設香案,供果品,磕頭禱告。直到下雨後,才將觀音像隆重送回。
節日意義
觀者大士是得民心的神靈,如今民間崇拜觀音菩薩的習俗仍然濃郁,俗有“男拜觀音女信佛”的說法。有人在升官、發財、生子、建房、受災、生病等重要活動(事件)前後,都要祈求觀音菩薩。有的甚至把玉制或金銀製成觀音菩薩像,長年掛在頸脖上,以保事事順利、心想事成。民間信仰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法力無邊,有千手、千眼功能。可以救苦救難,可以送子送女,還可以保佑平安,賜福消災。觀音菩薩像一般為一手執淨瓶,一手以柳枝普灑甘露,故成為人們消災、祈雨的對象。“送子觀音”身伴童男童女,面相慈愛,俗信可以滿足人們生兒育女的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