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發[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開國少將)]

張廷發[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開國少將)]
張廷發[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開國少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廷發,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軍傑出的軍事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軍委原委員、常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原政治委員、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張廷發[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開國少將)] 張廷發[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開國少將)]

張廷發(1918年-2010),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夏茂鎮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11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5軍團第37團班長、排長,團部通信主任等,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7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後,調任紅31軍第91師司令部參謀。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29師東進縱隊通信科科長、作戰科科長,第385旅司令部作戰股股長,參加了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1942年起任第129師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太行軍區參謀處處長,第七軍分區司令員,參加了安陽、邯鄲等戰役。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軍區第6縱隊參謀長、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參與制定出擊隴海路、定陶等戰役計畫,組織司令部戰鬥保障工作。1947年夏天,隨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任桐柏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率部在桐柏以西地區開展游擊戰爭。1948年調任中共漢南工委書記和漢南指揮部司令員兼政委、中共襄樊地委書記和襄樊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第二野戰軍第11軍副軍長等職,參加了宛西、宛東、襄樊、淮海、渡江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第11軍副軍長。1953年回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參謀長、參謀長、副司令員、政委。1977年至1985年任空軍司令員。是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55年授予開國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10年3月25日3時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生平經歷

1918年4月9日,生於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夏茂鎮。

1933年秋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紅五軍團第三十七團三連任班長、排長,曾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

長征中,任紅三十七團通信主任。

1935年隨紅軍左路軍行動,後任紅三十一軍第九十一師司令部參謀。

1936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司令部參謀。

1938年1月,任東進縱隊通信科科長,參加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1938年春,任縱隊作戰科科長。

1939年秋,任中共中央北方局黨校學習。

1940年任第三八五旅輪訓隊隊長,1941年任三八五旅司令部作戰股股長。

1942年任師司令部作戰科科長。

1943年任太行軍區參謀處處長,1944年任太行軍區第七軍分區司令員。

1946年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六縱隊參謀長,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參謀處處長。

1947年任桐柏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率第二十九旅主力和數百名地方幹部,在桐柏山以西地區開展游擊戰爭。

青年張廷發 青年張廷發

1948年奉命率兩個團一個獨立營,南渡漢水開闢新區,任中共漢南工委書記和漢南指揮部司令員兼政委。

1949年任中共襄陽地委書記和襄陽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曾率部參加鄧縣、宛西、宛東、襄樊等戰役。

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十一軍副軍長;1953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副參謀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58年任空軍參謀長,1962年任空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1977年任空軍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中共11、12屆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委員;他主持制定了空軍建設規劃,加強戰略訓練,嚴謹治軍,為空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1985年增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87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010年3月25日3時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等出席葬禮沉痛悼念張廷發同志。

自紅土地

概述

張廷發[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開國少將)] 張廷發[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開國少將)]

在那風雨飄搖的時代,一名年僅15歲的少年離開生他養他的故鄉沙縣夏茂鎮,參加了紅軍,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就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空軍原司令員張廷發將軍。

張廷發出生於沙縣夏茂一個銀匠家庭。

張廷發自幼聰穎,勤奮好學,曾獲全縣國小生國語演說比賽第一名。由於家境貧困,小小年紀的他就跟父親學手藝,為家庭分憂。張廷發從小就顯示出組織才能,與小夥伴一起上山打柴,他就給大家分工,砍的砍,捆的捆,既能讓大家玩得開心,又能讓每個人都挑一擔柴火回家。因此,小夥伴們很喜歡和張廷發一起幹活。

1928年,沙縣籍學生官錦銓、黃可英、姜源舜等回到家鄉成立中共沙縣特別支部後,常在夏茂一帶活動。那時,張廷發常在街上看到他們。後來,張廷發得知有紅軍來夏茂開展籌糧籌款和動員青年農民參加紅軍等事情。

1933年7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組建東方軍入閩作戰。並於當年8月解放沙縣夏茂,成立了蘇維埃政權。9月,彭德懷率領的紅軍第五軍團第十三師在沙縣夏茂等地擴軍,張廷發聞訊參加了紅軍。據張廷發將軍回憶,他加入的部隊是紅五軍團十三師三十七團,團部設在夏茂東街一家大房子裡,報名地點就在他家對面的教堂。報名後他就編到新兵連,連隊有130多人,新兵連在夏茂沒駐幾天就出發了。

在建寧經過短期集訓後,張廷發被編入三十七團某連任文書,不久任營部參謀。後來,他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中任團通信主任。

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張廷發同志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第5軍團13師37團三連戰士、班長、排長、團通信主任,紅31軍91師司令部參謀、股長,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在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和極其險惡的環境中,他克服重重困難,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各項任務,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

二、抗日戰爭時期

張廷發(右)與鄧小平 張廷發(右)與鄧小平

張廷發同志先後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司令部參謀,129師東進縱隊司令部通信科科長、作戰科科長,129師385旅輪訓隊隊長、司令部作戰股股長,129師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太行軍區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其間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和多次反“掃蕩”戰鬥。1944年任太行軍區第七軍分區司令員,率部參加道清戰役、安陽戰役、邯鄲戰役,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發展壯大了抗日武裝力量,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解放戰爭時期

張廷發同志先後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六縱隊參謀長,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南下大別山支隊司令員、桐柏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中共漢南工委書記、桐柏軍區漢南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劉伯承、鄧小平同志的直接領導下,他參加了鄧縣、宛西、宛東、襄陽等戰役,領導漢南工委成功收編了眾多民變武裝,表現出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和組織領導才能。鄧小平同志在寫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報告中,給予桐柏軍區第三軍分區“勝利最多、士氣民氣最好、發展最大”的高度評價。1949年5月,張廷發同志任中共襄陽地委書記、襄陽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領導進行當地的剿匪、土地改革和鞏固解放區工作。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張廷發同志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身先士卒,英勇戰鬥,表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對黨的事業的堅定信念和赤膽忠誠,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新中國成立後

張廷發先後任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政治委員。張廷發同志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11軍副軍長。1953年2月,張廷發同志調空軍工作,先後任空軍第一副參謀長、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他積極探索總結空軍部隊建設規律,堅持從嚴治軍,狠抓各項工作落實,特別是對專機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堅持靠前指揮,主動克服困難,保證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行及外國元首、政府首腦訪華的專機飛行安全。1956年5月,參與指揮並成功開闢了北京至拉薩空中航線,創造了我國航空史上的奇蹟。

五、“文化大革命”期間

張廷發同志受到殘酷迫害,被停職反省。1969年10月和1970年8月,先後被送往山東魚台和陝西大荔農場監督勞動,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他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作風,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忍辱負重,與林彪一夥進行了不懈的鬥爭,表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堅持真理的高貴品質。1973年恢復工作後,張廷發同志任空軍副司令員、空軍黨委第三書記,1975年10月任空軍政治委員、空軍黨委第一書記。他與空軍黨委絕大多數常委一起,同“四人幫”進行堅決鬥爭,經受住了嚴峻的政治考驗。

六、粉碎“四人幫”後

1977年4月,張廷發同志任空軍司令員、空軍黨委第一書記。他堅決貫徹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始終把教育訓練擺在戰略位置,帶領空軍黨委領導班子,採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全面整頓機關、部隊,推動各方面撥亂反正,使空軍的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高度評價。在他任司令員期間,空軍圓滿完成了首次戰備訓練匯報表演、邊境自衛還擊作戰、華北地區實兵演習和新中國成立35周年閱兵等重大任務。

張廷發同志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985年退出一線領導崗位後,他仍然關心黨的事業,關心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關心空軍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他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關心老區建設,為幫助扶貧事業、希望工程不遺餘力。他關心黨史軍史工作,認真撰寫回憶著作、文章,為有關部門提供重要的歷史資料,為宣傳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盡職盡責。

生平榮譽

1977年張廷發任空軍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他主持制定了空軍建設規劃,加強戰略訓練,嚴謹治軍,為空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張廷發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7年至1982年任中央軍委委員、常委,在1985年9月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和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老年時期

晚年的老將軍依然象以往一樣熱切地關心家鄉的建設,關心客家鄉親,每當在京客籍人士聚會時,只要他有空都會前來參加。幾次回福建家鄉視察時,叮囑地方領導要努力發展經濟,讓家鄉人民的生活過得更美好。

2010年3月25日,張廷發將軍因病逝世,終年92歲。

社會評價

張廷發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他赤膽忠心,智勇雙全,身經百戰,出生入死,臨危不懼,功勳卓著,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為新中國的國防事業和人民空軍的建設發展鞠躬盡瘁,奉獻了畢生精力。他具有堅強的黨性和組織紀律觀念,堅決擁護黨中央,服從黨的命令,執行黨的決議,識大體、顧大局,以黨的事業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民眾,為人正直,襟懷坦白,嚴於律己,團結同志,廉潔奉公,厲行節約,始終保持了艱苦樸素的革命本色。張廷發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事業不懈奮鬥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質和優良作風,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張廷發曾多次回鄉視察;2003年2月9日,張廷發將軍到母校--沙縣第一中學參觀。老將軍攜夫人參觀了位於沙縣一中校園東側的歷史文化古蹟、學校國防教育展館--興國寺和新建的一中科技樓。參觀完後,老將軍揮毫寫下“祝母校越辦越好”的題詞。

將軍戰績

戰爭年代

張廷發向周恩來等匯報工作 張廷發向周恩來等匯報工作

1933年,也就是15歲那年,張廷發放下手中書本,與本地20多名青年參加了紅軍。因為象他這樣的“大知識份子”在紅軍中極少,不久就被提升為排長、團通信主任,參加了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1941年底,他調任八路軍129師作戰科長,直接在劉、鄧首長領導下工作,後又兼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的作戰處長。1942年6月,一股日軍偷襲129師司令部駐地涉縣赤岸村,劉、鄧首長親自點名,讓這位能征慣戰的硬漢子帶領警衛連保衛師部。參謀長李達在危急關頭囑咐他:“張廷發,你帶警衛連殺出一條血路來,劉、鄧首長就在你後面跟著前進,你知道任務有多重?”

“誓死殺出一條路,保衛劉、鄧首長安全轉移!”張廷發舉起了鐵拳,劉、鄧首長信任地揮了揮手。

來犯的是一支由日軍專門挑選的精銳人員組成的“挺進隊”,專門偷襲八路軍首腦機關。張廷發憑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利用黑夜和山地複雜的地形,硬是在敵人合圍的“鐵桶”圈中撕開了一條血路,掩護劉、鄧首長和師部機關安全轉移。為確保劉、鄧首長的安全,他帶領警衛連向相反的方向引誘敵人,讓尾追的日軍離師部越來越遠,保證首長的安全萬無一失。他們同日軍周鏇了三天三夜,當任務完成後,張廷髮帶著未傷一人,未丟一槍的警衛連回到師部時,劉、鄧首長滿意地笑了。

1947年夏,張廷發任桐柏三分區司令員,劉伯承司令親自安排任務,他指著地圖對張廷發說:“千里中原,此處甚為要害,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演義》里,發生在此處的戰事占有很大部分。三分區里,南陽地區有國民黨一個師,襄陽地區有一個整編旅,鄧縣有地方部隊12千團,這裡可是塊硬骨頭啊!”

鄧小平拍拍他的肩頭說:“你們桐柏軍區的工作就是去開闢新區,既要打勝仗,又要占地盤。”

張廷發手裡只有2個團的兵力,面對國民黨10萬雄兵,他毫不畏懼,在劉、鄧首長的直接領導下,用一年多的時間,殲滅了區內國民黨軍的大部,建立起大片的解放區。1986年12月,中央文獻研究室在編輯《鄧小平文選》時,查找到1948年8月24日鄧小平親筆寫給中央的報告,他在分析了晉冀魯豫解放區中幾十個分區的情況後,專門寫道:“……桐柏三分區則從兩個團中分散掩護地方工作,集中一個團積極殲擊反動武裝,結果勝利最多、士氣民氣最好、發展最大……”,鄧小平同志極少用形容詞誇讚幹部,向中央報告工作而使用了三個“最”來誇獎手下幹部的工作,是僅有的一次,由此可見張廷發工作成績之突出,及鄧小平的愛將之意。

嗣後,劉、鄧率二野大軍進川,張廷發被作為重要幹部留任襄陽地委書記,不久,又調任為二野十一軍副軍長。

建國以後

張廷發[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開國少將)] 張廷發[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開國少將)]

1953年空軍擴大時,和部隊一起進入空軍,並擔任空軍第一副參謀長。1955年,37歲的張廷發被授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軍銜,1958年40歲時,又被羅瑞卿和劉亞樓看中,晉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參謀長,後又晉升為空軍副司令,仍兼參謀長。

在他任空軍司令的日子裡,他和空軍一班人先後組織落實了44個軍用機場的開放,和地方合建了20餘個機場,還把長期以來空軍管民航的體制打破,分出民航,讓民航根據國際慣例自主經營。

對越自衛還擊戰

張廷發手跡 張廷發手跡

1977年,張廷發任空軍司令員,在黨的十一大當選中央委員,並且進入政治局,成為政治局委員,十二大繼續擔任政治局委員;張廷發擔任過中共中央軍委常委。

對越自衛還擊戰後,1979年5月至1982年3月,越南使用米格-21等型飛機,對中國一側境內進行航空照相和電子偵察達30多次,其中6次進入我國領空。由於每次時間都很短,我空軍未能給越機以打擊。4月,張廷發在南寧召集關於反擊越機偵察竄擾的專題研究會,擬定措施。一是針對越機入侵情況突然,戰機短暫的特點,指揮機關和作戰部隊必須堅持常備不懈,提高快速反應能力;二是套用防空作戰的傳統經驗,在指揮機關中精選有較高組織指揮、保障能力的指揮員和各類戰勤人員組成“一號班”,遴選戰術技術最熟練的飛行員組成小分隊,進行針對性訓練;叄是組織高射炮、地空飛彈部隊機動設伏,配合作戰。

1984年3月28日,越軍一架米格-21偵察機進入我領空,被我空軍擊傷。1987年10月5日,越軍一架米格-21偵察機侵犯我領空,被我地空飛彈部隊擊落,飛行員被生俘。

愛情故事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常委、空軍司令員張廷發將軍的客廳,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主人那些遒勁有力的書法。其中一個碩大粗獷的“竹”字,居廳堂正中而掛,耐人尋味,上題:

“贈老伴培玉

竹子堅硬,挺拔光潔翠綠有高貴素雅的美譽

一九九八年六月戰友廷發”。

這竹子的品格和特徵也正是老將軍和妻子熊培玉愛情的寫照。

一見鍾情結良緣

1949年,張廷發將軍率部解放了湖北襄陽,就任襄陽地委書記、襄陽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全國解放後,南北征戰的將士們大都可以和家人團聚了,可張廷發卻是形單影隻。想起妻子,這位鐵打的硬漢就有說不出的傷心:妻子生病時,他正跟隨劉伯承、鄧小平挺進中原,他是在率部南下漢水時,得知妻子病故噩耗的。他將這一悲痛埋藏在心裡,全力投入解放戰爭中,在桐柏軍區首長領導下,主持開闢了漢水兩岸解放區。1948年8月劉鄧大軍在給中央的工作報告中,稱讚張廷發領導的桐柏三分區“勝利最多,士氣民氣最好,發展最大”。

看到張廷發孑然一身,軍政事務繁忙,還要照料年僅4歲的小兒子,一些好心的部下為他做起了紅娘。18歲的武漢姑娘熊培玉就這樣經人介紹走進了張廷發的生活中。

熊培玉出身於貧苦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教了一輩子古文,兩袖清風,是善良勤勞的母親把6個孩子撫養大。老三熊培玉在女中讀書時思想就要求進步,解放前夕進入革命大學,1950年1月被分配在襄陽搞土改。

第一次見面,熊培玉不知張廷發是多大的官,只覺得他年紀雖然比自己大出一輪,但人好,說話有水平,辦事乾脆利落,對年輕同志極為關心。尤其是看到張廷發講起亡妻心頭大慟,禁不住熱淚潸潸,對他更生尊敬:他不僅為人坦蕩,而且有情有義。頗有軍人風度的張廷發,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年輕而單純的少女心。而張廷發眼中的熊培玉外表秀麗,思想單純,也許是從小受古典文學薰陶的緣故吧,言談舉止頗有大家閨秀的氣質,更重要的是,她熱愛共產黨熱愛解放軍,工作肯乾且能吃苦。兩人一見鍾情,半個月後即閃電般地登記結婚。湖北民俗忌諱“填房”,婚前,熊培玉沒把張廷發二婚的情況告訴家人。

從不擺領導夫人架子

一年後,中央軍委任命張廷發為11軍副軍長,待命入朝作戰。軍令火急,人走家搬,夫妻倆帶著3個來月的女兒,離開襄陽前往湖北省委報到。按規定,熊培玉完全可以跟隨張廷發北上,留在志願軍安東(今丹東)後方。可她卻不想做閒人,更不想拖張廷發的後腿,表示要留在武漢一邊帶孩子一邊學醫。張廷發對妻子的選擇非常贊同。

熊培玉回到武漢娘家後不久,把張廷發前妻的孩子也接來了。左鄰右舍始知她“填房”真況,一時間飛短流長。可她卻毫不在乎,視丈夫前妻的孩子如同己出,疼愛有加。張廷發北上時,沒給她留多少錢,而此時她娘家正鬧窮,一下子又多出了三張嘴,更是困難,有時只好靠變賣家產過日子。熊培玉進湖北醫學院助產班後,更是要幾頭兼顧,但她苦苦地熬著。湖北省委知道這一情況後,把張廷發的家屬作為困難戶照顧。

1953年,張廷發所在的11軍軍部奉令調入空軍,組建空軍第5軍軍部。張廷發被任命為空軍第一副參謀長。熊培玉才得以到北京與丈夫團聚。看到丈夫工作繁忙,她多么想留在丈夫身邊照顧他呀!可此時恰逢天津軍醫大學招生,張廷發為她今後的前途著想,主動提出讓她進軍醫大繼續深造。難得丈夫考慮得這么周全,可三個年幼的孩子怎么辦?她犯愁了。張廷發看出了妻子的心事,安慰道:你就放心去吧,家裡有我呢!這么暖暖的一句話,把熊培玉說得熱淚盈眶。

一年後,天津軍醫大學遷往長春(是為一軍大)。這下可苦了熊培玉。以前在天津時,她還能夠隔兩個禮拜回京和家人團聚。遠在長春,千里迢迢,來去不易。何況這時她又添了兒子小春。頭一年回北京吃完年夜飯,年初一就又得趕回長春上學,小春哭叫著不讓母親走,她抱著兒子的手怎么也放不下。想到還得在長春熬上4年,淚水忍不住撲簌簌落下,她真有點怕自己吃不消了。這時,又是張廷發一番情真意切的鼓勵,使她打消了打退堂鼓的念頭:自己去上學,夠丈夫苦的,他既要顧及空軍這個大家,又要照顧小家裡的幾個孩子,太不容易了!自己不把書讀好,對不起他!她擦一把滾燙的眼淚,向著北方而去。

在軍醫大上學的領導夫人不少,每次來回,她們買的火車票大都是軟、硬席臥鋪,而熊培玉坐的均是硬座,她不想沾丈夫的光。正因為她勤奮好學,從不擺領導夫人的架子,在師生中口碑甚好,1955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熊培玉從軍醫大學畢業了。此時空軍總醫院剛剛創辦,急需醫護人員,她被分配到了空軍總醫院當醫生,爾後又轉到空司門診部。熊培玉來空軍後軍銜套少尉正排,其實應為副連,她起先有些不平,但張廷發給她上了生動一課:當年在福建與我同時參軍的有二三百人,戰爭年代他們先後為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解放後只剩下我一人,能活下來已是萬幸,還爭什麼待遇呢?工作上政治上向前看唄。經丈夫這樣一說,熊培玉什麼話也沒有了,全心全意投入到心愛的醫療工作崗位上。

風雨同舟路漫漫

1959年,熊培玉做子宮切除手術。此時張廷發出差杭州,回京後立即趕到醫院,悉心照料妻子。2年後,熊培玉做膽囊切除手術,也碰到張廷發開會。他利用午休時間選了一些營養品送到301醫院。64年,熊培玉又得了一種怪病,有時會突然跌跤。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經常是抱病為別人治療的。但這次卻不行了。身為醫生不能給人看病,這是熊培玉最感痛苦的事情。張廷發看她心急如焚,既替她著急,又很心疼她。“我年紀輕輕,就落下一身病,今後怎么做工作?”熊培玉望著丈夫,眸中滿噙淚水。“你會好起來的,但不能急。”張廷發理解妻子的心情,並盡力開導她,“先把身體治好,才能更多地、更好地做工作。” 熊培玉病情好轉並能堅持上班後不久,一場席捲整箇中國的“文革”風暴降臨了。空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張廷發因為得罪了空軍頭號人物吳法憲,一夜之間打倒他的大字報遍布空軍司令部大院。迫害在不斷升級。從噴氣式,戴高帽,遊街批鬥,搞車輪戰,張廷發都經歷過了,但他始終是鐵骨錚錚,沒有向林彪、吳法憲之流屈服。 熊培玉也受到審訊,“造反派”逼她交代張廷發的反革命罪行,她始終一句話:張副司令員脾氣不好,那是真的,在我們家我看到過他對有些幹部發脾氣,但要說他反黨反毛主席,絕不可能!“造反派”又逼熊培玉與張廷發劃清界線,被熊培玉理所當然地拒絕了。“造反派”奈何不了熊培玉,便生出歹念:在批鬥張廷發時,逼她在旁觀看。看到丈夫被這幫沒人性的畜牲狠命毒打,熊培玉大叫一聲,全身的血管痙攣起來……

張廷發見妻子備受折磨,於心不忍,回到家裡主動勸說妻子離婚,並揭發他,以便順利過關。熊培玉想到丈夫身處逆境,還時時處處為她考慮,心頭不禁萬分感激,卻又嗔怪道:“你又沒做過什麼壞事,有什麼好揭發的?你要再說離婚,我就揭發你嫌棄老婆不好。”聽著妻子的這番肺腑之言,張廷發還能說什麼呢,他緊緊抓住妻子的手,無限深情地說:“培玉,只是苦了你……”熊培玉依偎著丈夫寬厚的肩膀,既堅定又溫存地說:“我們患難與共,你放心,我能挺住的!” 對張廷發的批鬥沒完沒了,他每次受批鬥回家,熊培玉總要細心地為他擦洗乾淨,然後扶他到床上躺下。“造反派”一個月只發給張廷發20元生活費,他照樣交黨費。剩下的那點錢要維持生計還要給丈夫補充營養,熊培玉想了個辦法,每天將菜和一丁點兒肉,用小砂鍋燉了,極盡所能地給丈夫補充營養。 有一次張廷發在批鬥中被打斷幾根肋骨,遍體鱗傷。回來時棉衣褲血跡斑斑,眼瞼垂腫,兩眼突出,髖骨和膝部腫脹得不能打彎,連大便也不能下蹲,熊培玉見丈夫被折磨得沒個人樣,傷心而哭。不一會兒“造反派”又來揪人了,她憤怒地斥責道:張副司令被斗得大便都不能下蹲了,你們有人性沒有?“造反派”卻蠻橫地嚷嚷這不影響批鬥,不由分說就吆喝著上前來抓人。熊培玉萬分緊張,雙腿一軟,癱倒地上…… 醫生診斷熊培玉腦血管痙攣、血栓致偏癱。可“造反派”卻不信,用一支粗長的針,狠命地往她腿上扎,看她知不知道痛。12歲的兒子小鵬見媽媽遭受這般摧殘,在一旁痛哭不已。因為得不到認真治療,熊培玉沒能站立起來,身體不僅愈發虛弱,而且臃腫肥胖。“造反派”在她身上抓不著什麼把柄,又看她重病在身,便把她當作“廢人”不再理睬了,並強令張廷發一家搬家。於是,馬車後頭廢棄不用的拖斗里躺著熊培玉,張廷發在前頭吃力地拖,小翔小春兩個孩子在後面使勁地推,一家人就這樣一步一顫地離開了曾經有過無限溫情的將軍樓,搬到了一間小房子裡。 “靠邊站”後的張廷發還是每隔幾天就要被那伙人拉去批鬥。熊培玉想:自己身體垮了,絕不能讓丈夫的身體也垮下去!她不僅在精神上撫慰丈夫,在物質上也儘量照顧丈夫。一次,她好不容易弄來了12個餃子,自己一個也沒捨得吃,也囑孩子們不吃,全部留給張廷發吃。丈夫每次挨斗回來,她一個偏癱的人,總要硬撐身子,想盡一切辦法煮東西給他吃。夫妻倆都患有高血壓,她就把門診部給她的僅有的那一點藥讓給他吃。“文革”結束後,張廷發的身體無大礙,兒子說,要不是我媽照顧,你哪有今天這么棒的身體!張廷發感動之餘,問妻子你為什麼對我這么好?妻子回答:因為你是我丈夫,不是壞人,你對我不是一樣的好嗎? 患難之際情更真。在逆境中,張廷發對妻子雖然無力給予更多的呵護,但他從小處入手,點點滴滴不乏感人的情愫。熊培玉偏癱後上廁所都是大難題,張廷發便給她準備了一個方便使用的便盆,每天都要來回倒上好幾次。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在四五年中,張廷發為妻子端大小便,從不說個臭字。最為可貴的是,張廷發鼓勵妻子戰勝病魔,重新站起來。在沒有任何藥物治療的情況下,他每天攙扶妻子鍛鍊走路,以使她的腿肌肉不至於萎縮,數年間從沒有間斷過。有時,熊培玉練得疼痛難忍,身子骨好像都散了架,但看到丈夫頭上大顆大顆地冒著汗珠,便又來了精神。丈夫比自己更累,為了丈夫,為了這個家,為了今後能站起來繼續為革命工作,她必須練下去! 張廷發被遣送農場監督勞動,“造反派”不準熊培玉一同去。張廷發想到孩子們都去外地了,妻子斷斷是不能照顧自己的,他說什麼也要帶上妻子。經過鬥爭,終於獲準。農場的蚊子多如牛毛,上個廁所屁股都要被叮出一個個疙瘩。為了保證丈夫睡上安穩覺,熊培玉每天都要為丈夫驅趕蚊子,丈夫入睡後自己再睡。而勞動之餘,張廷發一如既往地天天攙扶著妻子走路練腿。經過數年努力,愛情戰勝了病魔,1972年,偏癱數年的熊培玉終於能下地行走了。 “九一三”林彪自我爆炸後,張廷發得以回到北京,1973年恢復工作,任空軍副司令員、空軍黨委第三書記。夫妻倆在找尋失散的孩子時,得知18歲的兒子小翔已在北大荒病死。失子之痛,熊培玉頭髮白了一片。妻子想去北大荒看兒子的屍體,張廷發怕影響不好,予以勸阻,而他自己卻一個人關在房裡痛哭失聲。 丈夫又大權在握了,作為夫人,熊培玉沒有對當初整自己一家的有關人員採取報復手段,她的一言一行都考慮到領導夫人的影響。她還是當她的醫生,為人治病療傷。 1975年,張廷發升任空軍政委、空軍黨委第一書記。當時,空軍是“四人幫”爭奪的重要陣地,張廷發臨危受命,兩位時任軍委領導工作的老同志向張廷發交待:必須保證黨對空軍的領導權不被野心家奪去,保證空軍每個部隊的領導權不被野心家奪走。雖然“四人幫”也屢屢對張廷發暗示、打招呼並大加拉攏,但他硬是頂住了這股壓力,保證了空軍部隊的穩定。一位德高望重的重新負責軍委領導工作的老同志曾如許稱讚:“張廷發同志是準備第二次被打倒的!”熊培玉雖然不了解政治鬥爭的艱巨性和複雜性,但她相信並全力支持自己的丈夫,使丈夫沒有後顧之憂地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張廷發夫人如是說:治軍嚴,治家也嚴

1977年4月,張廷發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空軍黨委第一書記,隨後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常委。空軍是遭受林彪、“四人幫”嚴重破壞的重災區,張廷發認真貫徹中央軍委指示,同空軍70多萬指戰員一起艱苦奮鬥,忘我工作,使空軍各項工作發生了根本變化。熊培玉除了在生活上給丈夫無微不至的照料外,平時還是和普通醫護人員一道,兢兢業業地盡一個醫生的職責,在同事和病人中口碑甚好。一次,空軍某中層幹部到醫院看望生病住院的妻子,其妻當眾表揚熊醫生如何如何盡職,他看到熊醫生不由得“哎呀”一聲:這不是張司令的愛人嗎? 熊培玉一向反對夫人參政,對領導夫人打著丈夫旗號辦事的現象深惡痛絕。有人向她打聽有關人事方面的訊息,她的回答從來都是“不知道”,有人想走她的後門,她回絕道:“張司令不聽我的,我去說了也沒用。”張廷發對妻子的評價是:“培玉這同志很本分,隨著我的職務提高,她的表現也越好,既不利用我的影響來辦私事,也從不對我施加影響來為別人走後門。這是最可貴的。”而熊培玉又是怎么評說丈夫呢?她說:“他這個人呀,治軍挺嚴,治家也嚴。結婚後,他對我的要求特別嚴格,才有我後來的表現。”

從領導位置退下來後,張廷發的晚年生活過得愉快充實,除了廣泛閱讀馬列著作、黨史書刊,每天還堅持練一二個小時書法,幾年後成為名聲在外的“業餘書法家”。他練書法是熊培玉建議的,她是醫生,知道學書法可以使人屏心靜氣,延年益壽。而且她還主動“投資”,給丈夫買來筆墨紙硯,每天還陪著他練字。 無論是在位還是離休後,張廷發如同嚴格治軍一樣,治家甚嚴,從不允許子女們利用他的職權和影響謀私利。他有一句常掛口頭的話,人家的孩子怎么樣我管不了,但我的孩子決不能沾我的光。值得他欣慰的是,子女裡面沒有一個違法亂紀的,也沒有私生活的緋聞。這是他言傳身教的結果。 張廷發是武將,感情上卻很細膩。熊培玉中年和晚年身體都不好,身居高位的張廷發毫無怨言地照顧她,對此,熊培玉感慨地說,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張廷發對妻子一往情深,對岳母也是禮敬有加。現年95歲的岳母前後在他家住了10多年。老太太得以高壽,是與她愉快的精神生活分不開的,她逢人便夸女婿是“孝子”。 正如張廷發所坦言的一樣,他和熊培玉的感情生活沒有精彩的故事。以前她上學,他給她每星期一封信,字裡行間也從沒有我愛你什麼的語言,都是些鼓勵學習和做人的大道理。以致“造反派”抄家看到這些信後,都說沒意思。但他們平平淡淡的感情世界裡,卻蘊含著真正意義的崇高而美好的愛情。 1997年9月,疾病纏身的熊培玉被診斷得了癌症。晚年遭此重大打擊,做手術時又那般痛苦,熊培玉真不想再去醫院了。但想到自己要是早走了,對丈夫是個打擊,為了心愛的老伴,她最終還是上了手術台。她住院3個月,張廷發幾乎天天陪同,誰換都換不下來。真摯的感情,對熊培玉穩定情緒起了很大的作用,以致她躺在手術台上,血壓沒有升高,心率也沒有加快。主刀醫生感慨自己幾十年來沒碰見過心理狀態這樣好的癌症病人。做完手術後,熊培玉拚命鍛鍊身體,每天都風雨無阻練氣功,她要爭取多活幾年,能多陪丈夫幾年。 張廷發將軍78歲生日,夫人熊培玉欣然作首打油詩慶賀。詩曰:“七十有八華誕喜,相濡以沫四六年,祝君年年康爾壽,我願伴君到百年。”

張廷發夫婦 張廷發夫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