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雲氣紋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漢魏時代,漢族民間對自然的崇尚和對神仙的崇拜。雲氣紋是一種用流暢的圓渦形線條組成的圖案,是漢族傳統的裝飾紋樣。從商周的“雲雷紋”、先秦的“捲雲紋”、兩漢的“雲氣紋”和隋唐以來的“朵雲紋”、“如意紋”,都是當時典型的、定型化的紋飾,在陶器,青銅器,漆器,銅鏡到陶瓷,都能看見它活躍的身影。
現狀
原始的藝術形式以至整個人類認識的最初來源,都與人類生存的外部環境以及這種環境所給予的感官經驗有密切的關係。新石器時代農耕文化需要對天象、地形、植物習性等作更為周密的觀察和注視,這可視為是對“雲”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時的首次關注。如:商周青銅器上的“雷紋”在形態上與“雷“字有相同之處,體現了原始先民對雲、雷等自然現象的認識和形象特徵的模擬。先秦和兩漢時期,作為商周青銅器上的典型的具有獨立性裝飾的雷紋被春秋戰國時期的捲雲紋所代替,成為了漢代雲氣紋的先導。從漢初到漢代絕大部分時間裡的說明性、闡釋性表象演化成了漢末逐漸有藝術意味的意象。“雲氣紋”與其時的天界、飛升思想相關。為雲紋逐漸向抽象的精神形態或哲學思想層面的升華和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實踐基礎。
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和佛教盛行,魏晉人開始從“氣、韻、形、神”的角度開始研讀作品的內涵。表現在形象上,從重視形似發展到重視神似,從追求外貌的酷肖對象發展到了追求內在的審美特性。此後,中國人表現在形象方面的審美理想才開始朝著藝術的方面發展了。唐代雲紋有單勾卷和雙勾卷兩種最基本的樣式,以雲氣之神氣沖和萬物之情態的“衍化”造型意向為基礎,集中體現雲紋的盤繞盤曲、生動飄逸的形式意味。在這一時期的藝術樣式上富麗堂皇、雍容華貴、雄渾博大,圓潤飽滿的審美取向。以定型化姿態崛起的朵雲紋,對後代整箇中國雲紋發展的格局也有代表性的意義。
宋代雲紋裝飾則逐漸向小巧精緻發展,向靜態內向、符號化的發展,總體上依然是朵雲紋樣式。只是增多了波折曲線,在形態上顯得較為複雜。這或許是由於皇權的集中、強化,使宋人以儒家理學為代表的文化心理向保守的、封閉的、退讓的、內傾的、虛靜的方向發展的審美心理的體現。元代朵雲紋在宋代基礎上更趨複雜化,在保持“雲朵”整體感的同時,更具有組合感。使元代的雲紋在格式上是比較散漫、寫意性的以安詳、沉靜為主,卻又洋溢著生氣。也使得雲紋裝飾開始逐漸離開表現客觀對象的本質。成為一種服從並服務於主體心境的又具有相對獨立審美價值的裝飾形式,使它成為既有時代特點又超出於時代局限的普遍而又恆定的審美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