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梅竹圖卷

雪中梅竹圖卷

雪中梅竹圖卷,以前部南宋徐禹功《雪中梅竹圖》卷為主體,徐卷後有楊補之“柳梢青”詞十首,趙孟堅跋二則,元人張雨“柳梢青”和韻一首。此圖畫雪梅一枝橫空而出,修竹三管,雪壓枝頭,筆法清逸灑麗,意境清幽朦朧,充滿詩情畫意。作者徐禹功畫史無考,惟在卷後趙孟堅題跋中始知為畫家揚無咎之及門弟子,又從書於竹節之名款“辛酉人”考之,當生於1141年(南宋紹興十一年)。畫上有清代乾隆皇帝及董邦達、梁詩正等人的題詩。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這件《雪中梅竹圖》現藏遼寧省博物館,絹本,墨筆,原名《宋元梅花合卷》。水墨繪修竹三竿,梅枝綻放,絹地染墨,以示雪壓枝頭。濃墨寫枝,細筆勾花,筆勢瀟灑。在竹節之中書有“辛酉人禹功作”六字單款。對其書畫,尚有趙孟堅題跋云:“初不知禹功之能也,今觀悟悅願師所藏徐君禹功之作,蓋於諸人之外,最得逃禪之體,惜余前未聞知,後人吟更清,豈可少之”。

此卷後有宋揚無咎行書《柳梢青》十闕,並有元吳瓘(字瑩之)《梅枝圖》及吳鎮(號梅花道人)《梅竹圖》,俱為佳構。卷前有乾隆題詩引首,後有明楊循吉、徐守和等跋。曾經明都穆《寓意編》、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吳升《大觀錄》、《石渠寶笈》等書著錄。明袁泰、徐守和、清安岐、清內府等遞藏。

藝術賞析

中國古代的畫梅之風興於“兩宋”。《宣和畫譜》中雖然也有唐人畫梅的記載,但無作品傳世,難測端倪。宋代專擅畫梅的畫家很多,其中當以楊無咎(公元1097—1169年)為一時翹楚。他所畫的墨梅,在繼承北宋中期華光寺僧釋仲仁“墨暈花瓣”的技法基礎上加以創新,用墨筆單線直接勾出花瓣,顯現出一種清瑩爽潔、高雅脫俗的特殊韻味,逐漸形成流派。

這件《雪中梅竹圖》的作者徐禹功,就是楊無咎最為得意的弟子,筆墨技藝深得其心法三昧。畫圖中,一株老梅自左向右,以不可阻擋的氣勢橫空掠出,凌厲恢弘的筆勢大有橫掃千軍般的豪邁,凝重的墨色如同鋼澆鐵鑄一般,表現出雪中梅花的堅挺與剛毅。晶瑩的花朵宛如白玉雕成,有著一種月色照耀下的靜謐光華。許多的新枝衝破層層的積雪,俏然而立,繁星般的花蕾如同一串串的音符點綴在梅枝之上,帶給觀者雪後寒山月上時一派生機勃勃的雪中奇觀。幾竿修竹穿插於梅枝之間,頂天立地的構圖方式為原本狹長的畫卷增添出縱向的高聳之感,令人品味出作者細膩而又獨到的匠心。梅與竹雖然枝葉交雜,卻是避讓有序,疏密得法,絲毫不顯凌亂。交相映襯之中有著一種自然之美,細細品讀,便可感知作者在下筆之初已經是深思熟慮、成竹在胸的自信

徐禹功駕馭筆墨的功力相當精到。梅花的花瓣用筆謹嚴整肅,一絲不苟,準確的造型刻畫出逼真的質感。梅乾與竹枝的用筆極具書法意趣,婆娑的枝葉既不囿於古法又不悖於常規,顯現出作者對於大自然觀察的透徹領悟。細長的梅枝,用筆乾淨利落,自始至終勁力充沛,沒有絲毫的猶豫與凝滯。看似信手拈來,毫不費力,實則如果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力作為底蘊是難以為之的

中國畫一貫深受傳統哲學的影響,講求虛實相生,其中“實處”易而“虛處”難。這件作品意在表現雪景,卻沒有把對於雪的描繪放在首位。而是將其烘托而出,以實襯虛,通過對於竹葉、梅乾以及梅枝的細微刻畫,顯現出積雪的厚度與層次。雖無筆墨渲染,卻是意境清幽,有著一派素麵朝天般的從容與自在。這正是中國畫當中難得的超然境界。

畫家於圖左寫修竹三枝,枝葉紛披,由下向上直衝畫外,盡顯竹之挺拔;自左向右取勢畫野梅一枝橫空而出,若干虬枝與點點疏梅皆半壓積雪,綻放的梅花冷香撲鼻,欲開的蓓蕾蘊涵著旺盛的生命力。畫家在此畫的雖是一枝梅,但它代表一株梅樹。在雪地里,梅樹與挺立的修竹似兩君子同傲寒雪、共迎春歸。畫家在絹地上輕染淡墨,以襯托梅花的潔白和梅枝、竹子上的積雪。畫家沒有用過多的色彩敷染梅、竹,只用水墨便將它們傲霜凌雪之姿及清逸淡雅之趣很好地表現出來,足見其繪畫功力之高。在繪畫手法上,他用粗細不一的濃墨線條來界定梅枝的輪廓,並通過渲染淡墨來強調墨線上方的“留白”是有雪的。圖中,錯落有致的朵朵梅花上的雪,則是通過周圍烘染的“留白”反襯出來。此圖充分展現出雪後梅、竹傲然挺立的風神英姿。

細觀此圖,會發現徐禹功將款落於竹節之上,這是他繪畫的一大特點。圖上還有乾隆皇帝及董邦達、梁詩正等人的多首題詩,並鈐有乾隆皇帝的多方印章。

徐禹功的《雪中梅竹圖》卷與其師揚無咎的《雪梅圖》相比,除了結構不同外,形態、筆法基本是一樣的。揚無咎在《雪梅圖》中用的是方筆。徐禹功《雪中梅竹圖》卷中的筆勢也是方的。細梅枝、竹乾、竹葉都用一筆勾勒或用撇法畫成。除了在最粗的梅樹枝的個別地方補畫一兩筆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是一筆即成,並未多做修飾,以體現筆墨的書寫性。因為絹具有不洇墨的特性,所以用飽含水分的筆墨畫時,有幾筆痕跡會出現一些“染出”的效果。徐禹功用淡墨勾畫的梅花花頭,筆力則不如揚無咎勁健。在表現梅花凌寒傲雪的精神方面,他用筆略顯柔弱,但那最粗、最長的梅枝,用筆還是很剛挺的。由於他在絹地上的淡墨染得不夠重,所以沒有很好地襯托出花的清香與雪的潔白。對積雪的描繪,他主要不是通過絹地上的墨烘染,而是通過組織筆墨,將一些相互穿插的枝幹、枝節、枝葉處理得稍微脫節,讓人感覺那脫節的空白處就是雪。而且,這樣還能體現出梅枝的前後關係。

徐禹功在《雪中梅竹圖》卷的創作上與揚無咎一樣,都運用了書寫性筆法,但徐更注重對物象的真實刻畫。他畫中的物象真實、生動,筆墨有粗細、枯濕、輕重、疾徐的變化。或許可以這樣說,正因為他用筆具有節奏、韻律的變化,所以才能恰到好處地表現出物象的真實效果。徐禹功講究寫意,但沒有與寫實拉開太大的距離。相比於當時“翰墨遊戲”的文人畫,他的這幅畫是富有繪畫性的;而相比於當時刻畫精微的院體畫,這幅畫又是富有書法性的。而且,這幅畫稱得上是高格調的畫作。之所以這樣說,不僅是因為畫中所繪梅、竹的高雅,而更在於其筆墨的清高脫俗。

賞畫題詩

雪中梅竹圖

【宋】 作者:【家鉉翁】

梅兄乃我義理朋,竹友從我林壑游。

青青不受塵土涴,皓皓肯與紅紫侔。

別來天涯今幾載,老大相逢俱白頭。

玉龍排空展鱗鬣,天姥振佩鏘琳璆

古心節自為伴,嚴氣正性誰能儔。

兒童莫作飛絮看,道眼無以空花求。

花飛絮舞兩值遇,殆天之合非人謀。

嬌禽謾夸顏色好,弱羽難禁寒風遒。

寄爾南枝尺寸地,莫與鶩群為輩流。

何人畫工巧位置,使我坐對消閒愁。

卻風吹灰萬象改,平生故交還在不。

綈袍猶思見范叔,雪堂剩欲逢元修。

故山自有歸隱處,琅玕成林雪成塢。

會當見汝面目真,西湖西畔踏雪尋故人。

作者簡介

徐禹功(公元1141~?)自號辛酉人,南宋畫家,工畫梅竹,江西人,布衣,愛寫梅、竹,以清高自勵。畫史本無考,唯從趙孟堅在其《雪中梅竹圖》卷後的題跋中得知其為揚無咎的及門弟子,得揚無咎瀟灑之趣。從他自署“辛酉人禹功作”來看,他應出生於1141年,但卒年不詳。在揚無咎“奉敕村梅”的傳人中,徐禹功算是比較有成就的一位畫家。但由於其留存於世的作品極少,只能從此幅《雪中梅竹圖》卷中來窺其藝術風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