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蓋蕨(原變種)

雙蓋蕨(原變種)

雙蓋蕨(原變種),根狀莖長而橫走或橫臥至斜升,直徑3-4毫米,黑色,密生肉質粗根,先端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質厚,褐色至黑褐色,邊緣有細齒;葉近生或簇生。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雙蓋蕨(原變種)Diplaziumdonianum(Mett.)Tard.-Blotvar.donianum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3(2)卷||蹄蓋蕨科ATHYRIACEAE||雙蓋蕨屬DiplaziumSw.||雙蓋蕨(原變種)Diplaziumdonianum(Mett.)Tard.-Blotvar.donianum
6a.雙蓋蕨(原變種)圖版119:1-8
var.donianum

植物形態

雙蓋蕨(原變種)圖版119: 1-8雙蓋蕨(原變種)圖版119: 1-8
雙蓋蕨(原變種),根狀莖長而橫走或橫臥至斜升,直徑3-4(-8)毫米,黑色,密生肉質粗根,先端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質厚,褐色至黑褐色,邊緣有細齒;葉近生或簇生。能育葉長達80厘米;葉柄長25-50櫪,直徑2-3毫米,禾稈色或褐黃禾稈色,基部褐黑色,密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向上漸變光滑,上面有縱溝;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5-40厘米,寬15-25厘米,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通常2-5對,同大,近對生或向上互生,斜向上,基部1對有長約2-4毫米的短柄,向上的近無柄,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10-20厘米,寬3-5厘米,先端長漸尖,通直或略上彎呈鐮形,基部圓楔形或近圓形,邊緣下部全緣或微波狀,向先端多少有鋸齒或圓齒,乾後常反卷;中脈下面圓而隆起,上面有淺縱溝;側生小脈兩面明顯或上面略可見,斜展或略斜向上,每組有小脈3-5條,纖細,直達葉邊。葉近革質或厚紙質,乾後灰綠色或褐綠色;葉軸灰褐禾稈色,光滑上面有縱溝。孢子囊群及囊群蓋長線形,斜展或略斜向上,通常離中脈向外伸展,達離葉邊不遠外,少有與小脈等長,每組葉脈有1-3(-4)條,基部上出一脈上的雙生,較長,其餘的較短,單生於小脈內側。孢子赤道面觀半圓形,周壁透明而稍寬,具少數褶皺,表面具不明顯的顆粒狀紋飾。

產地分布

雙蓋蕨(原變種)分布於安徽(歙縣)、福建(南平、寧德、長樂、南靖)、台灣(台北、宜蘭、桃源、南投、嘉義、台東、屏東)、廣東(陽山、博羅羅浮山、惠陽、肇慶鼎湖山、信宜)、香港、海南(白沙南高嶺、瓊中五指山、東方尖峰嶺、保亭尖嶺、陵水尖山)、廣西(羅城、金秀大瑤山、百色、那坡、賀縣信都、平南、上思十萬大山)、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西疇、河口、屏邊、金平、西雙版納、滄源)。生於常綠闊葉林下溪旁,海拔350-1600米。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北部、緬甸、越南及日本南部(種子島以南、琉球群島)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

植物之蹄蓋蕨科(八)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