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色巨松鼠

雙色巨松鼠

雙色巨松鼠又叫樹狗、黑果狸、大黑松鼠等,是體形最大的一種松鼠。樹棲動物,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濕性季雨林的高樹上,尤其喜歡海拔500~1000 m 左右的河谷兩旁陡坡的高樹。

概述

雙色巨松鼠雙色巨松鼠
雙色巨松鼠又叫樹狗、黑果狸、大黑松鼠等,是體形最大的一種松鼠,體長為27—46厘米,尾長為36—51厘米,體重為1300—2300克。頭小而短圓,耳殼顯著並長有蓬鬆的短簇毛,尾毛蓬鬆而圓,長度超過體長。身體主要分為2種顏色,而且界限分明:背部、四肢的外側和整個尾巴都是烏黑色,而且具有光澤,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從下頜到鼠鼷部以及四肢的內側為橙黃色。臉上的頰部有淡黃色白斑,眼眶為黑色,頰部向鼻樑經上唇須延伸出一條黑帶,下唇具2塊小黑斑點。前足寬。爪短而堅硬,彎曲銳利。雌獸有3對乳頭,位於腹部和鼠鼷部。

分布

雙色巨松鼠在國外分布於印度東北部、尼泊爾、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等地,在我國分布於雲南、廣西、海南等地。
雙色巨松鼠共分化為9個亞種,我國有2個亞種,其中海南亞種身體的腹面為橙黃色,尾端有時呈淺土黃色,分布於海南島;指名亞種身體的腹面為鮮黃色,沒有橙色,分布於廣西和雲南。

介紹

 雙色巨松鼠是嚴格的樹棲動物,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濕性季雨林的高樹上,尤其喜歡海拔500—1000米左右的河谷兩旁陡坡的高樹。它營巢居的生活,善於在20米以上高度的大樹樹梢上或者較高的枝杈上以枯樹枝和乾樹葉築巢,形狀很像鳥巢,但是比較大而粗糙,略呈橢圓形,直徑為33厘米以上,另外它偶爾也能利用樹洞作為隱蔽場所。一般單獨或成對,每天早晨約8時開始活動,10時後較活躍,直到下午3—4 時也可以發現,黃昏時則少見。活動範圍較大,周徑約有2—3公里,活動時有一定路線,不會盲目亂行。行動敏捷,跳躍能力很強,在跳躍時會伸直又圓又長的尾巴,以維持身體平衡。在休息或隱藏時,把身體伏在樹上,一條長尾巴垂下來。如果遇到危險,就立即迅速地攀緣樹枝或者在樹枝間跳躍而逃,但並不下地。食物主要是樹木的果實、嫩芽和花等,每次進食量大約為200—300克。
雙色巨松鼠每年可能有2個繁殖期,但主要在冬季發情交配,此時常發出短而粗的“嘎嘎”叫聲,此呼彼應,互相追逐,極為活躍,一直到翌年春季。雌獸的懷孕期為28—35天,每胎產1—2仔。幼仔在長大之前很少出巢活動。壽命為20年以上。
雙色巨松鼠在分類學上隸屬於齧齒目、松鼠科、巨松鼠屬。巨松鼠屬僅有4種,包括雙色巨松鼠和分布於斯里蘭卡和印度南部的長尾巨松鼠、分布於印度西部和南部的印度巨松鼠以及分布於東南亞各國的腰斑巨松鼠。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體形較大,體長超過27厘米;體色有所變異;耳殼明顯,有的種類具有毛簇;眶後突比較發達,呈三角形,眶間略凹;沒有第三枚上前臼齒,但第四枚上前臼齒很發達;前足寬;第三趾短於第四趾;尾毛蓬鬆,尾長超過體長。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巨松鼠屬的所有種被列入附錄II,
雙色巨松鼠由於它個體大、毛長而密、絨厚、皮板結實,是當地良好的毛皮獸,過去捕殺過多,目前數量較少,因而亟待進行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