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塔鄉黃窯村

雙塔鄉黃窯村,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橫貫全境,隴海鐵路橫貫境北,交通十分便利。境內地勢平坦,土質為沙性土壤,屬民權縣五大沙系之最。現任鄉黨委書記翟志君,政府鄉長趙自紅。

簡介

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橫貫全境,隴海鐵路橫貫境北,交通十分便利。境內地勢平坦,土質為沙性土壤,屬民權縣五大沙系之最。氣候為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3℃。年均降雨量575毫米。全鄉轄28個行政村。現任鄉黨委書記翟志君,政府鄉長趙自紅。

區域信息

郵編:476843 代碼:411421205 區號:0370 拼音:huang yao cun

行政區劃

2006年始,雙塔鄉轄28個村委會:常東村、常西村、巴河涯村、雙塔集村、唐砦村、瓦屋營村、王馬房村、關帝廟村、馮寨村、大曹村、小閣寺村、石窪村、陳堂村、范樓村、閆寨村、卓寨村、丁胡同村、張莊村、郭堂村、張寨村、鄧寨西村、鄧寨東村、新莊村、短崗村、牛牧崗村、秣坡村、大山字東村、大山字西村。

歷史前沿

據史料記載,北宋天聖二年(1024年),宋庠、宋祁兩兄弟中同榜甲科進士。明萬曆七年(1059年),重修總成寺雙塔碑記載:“寺有雙浮圖……韌始於唐末。自天聖初,二宋以兄弟首擢雙魁,人以為雙浮圖之應。”隨修六棱十三級磚塔一對,名曰“雙塔”,以示紀念。雙塔由此得名。1958年建雙塔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鄧砦東、鄧砦西、新莊、牛牧崗、短崗、大山字、秣坡、石窪、張莊、丁胡同、常莊、巴河崖、郭堂、瓦屋營、唐寨、王馬房、雙塔集、關帝廟、大曹、卓砦、范樓、陳堂22個行政村

鄉名由來

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宋癢、宋祁二兄弟故里的雙塔,原名春風洞。北宋天聖二年1024年),村人宋癢,宋祁兩兄弟同科及第,有兄弟“雙狀元”之稱,後人為示紀念,修建東西對望兩座十三級磚塔,雙塔鄉由此得名。
鄉村風光

水利資源

黃窯村在水利方面處於劣勢!基本灌溉是靠水井!周邊田裡沒有河流經過,也沒水渠!自然的給農業發展帶來了阻礙!本村和本鄉的大多數村子一樣較石窪村(有黃河支流經過其周邊田地)田地灌溉落後,這就是地理環境造成的。

黃窯村百科編者

本百科作者由石窪村劉楠編輯,1992年農曆9月初9生於雙塔鄉石窪村,現就讀於鄭州市北大青鳥華睿中心軟體編程專業!
劉楠

經濟發展

農產品:雙塔有三寶—花生、小麥和大棗。全鄉花生種植面積每年達6萬畝,年產花生2100萬公斤,果林面積1.36萬畝,年產蘋果20萬公斤,大棗11萬公斤。 林業:全鄉有農田林網面積3.6萬畝,占林木總面積的24.22%,其中經濟林1.36萬畝,占林木總面積的75.78%。

民營經濟

2004年,全鄉民營經濟總產值達9360萬元,上交利稅38萬元,全鄉有個體私營企業23加,個體工商戶863戶,從業人員3170人,2004年新上項目12個,其中10—100萬元項目1個,100—500萬元項目7個。 勤勞樸實的雙塔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立足鄉情,開拓進去,奮勇拼搏,走出了一條“東抓林果西抓油,南抓糧食北抓牧沿著國道搞開發,圍繞市場上項目”的經濟發展之路。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一直把農業、農村、農民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藉助各種優勢,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取得了豐碩成果,主要體現在依託全鄉農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加工業,實現農產品升值,增值;依託土地資源優勢,大力發揮林、果業,治理風沙,治理水源;依託飼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依託交通,區位優勢,大力進行小城鎮和專業市場建設。現在全鄉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多業並舉,五業興旺的大好局面。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越的交通區位,為雙塔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民風純樸,歷史悠久,底蘊豐厚;雙塔人民勤勞善良,熱情好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