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喜愛風雅,特建“妙楷台”以貯法書,即使下江南時也不忘將它們運走。唐高祖接收了隋內府的法書名畫,又有所充實,至太宗時,更大出內府金帛購藏魏晉以來名跡,尤其是王羲之的作品。此後武則天曾設“內庭習藝館”。唐玄宗倡導八分章草,扭轉時風,掀起有唐書法的興盛局面。至晚唐,帝王猶時時提拔書法人才。
與皇室的重視密切相關的是政府的制度建設。隋代開科取士,唐代進一步完善,設有“明書(明字)”專科,同時在銓選官員時,以“身、言、書、判”為標準,其中書的要求是“楷法遒美”。唐代教育發達,在國子諸學中,列有“書學”一門,學習有關文字和書法的課程,另外規定其它各學的學生每天也須學書一幅,在弘文館等機構有時還舉行專門的學習班,由名家任教。與選官、教育相配合,國家機構中為書法人才提供了職位,中央一級有侍書學士、書學博士、書助教,在翰林院、集賢館中的官員,有些也是書法專門人才,地方一級似乎也有的設有書助教的職務;各個政府部門尤其是文教機構中,還擁有大量的從事書法活動的職員。
隋唐時代出現了兩種重要的複製古代法書的方法:摹和拓。這使得古代經典不再只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有可能走向更大的範圍,被更多的學書者所師法仿效。
在一些地區如敦煌,抄寫經文的需要,為一些人提供了接受書法教育和從事書法活動的機會,大大促進了書法的普及。
隋唐時代的文學家、畫家,與書法發生了更多的聯繫,許多人身兼兩職,另一些人對書法也時常發表意見。這不僅使得書法藝術的社會關注程度有很大提高,而且得以從其他領域吸收有價值的觀念,從而充實自己的審美內涵,提高自己的文化地位。
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隋唐書法形成了中國書法史上的又一個高峰。在其鼎盛時期,各體書都得到了社會重視,都出現了專門家,建立了嶄新的藝術風格,整體上呈現出富有開拓性、包容性的品格,代表性書風雄強豪邁、大氣磅礴,體現了時代精神。
這一時代,一方面隨著國家的統一,在南北朝晚期已經開始的南北書風融會的進程加速了,體現出了融會性與過渡性的特點。康有為說隋代書法的情況是:“隋碑內承周、齊峻整之緒,外收梁、陳綿麗之風,故簡要清通,匯為一局,淳樸未除,精能不露。譬之駢文之有彥升、休文,詩家之有元暉、蘭成:皆薈萃六朝之美,成其風會者也。”又說:“隋碑風神疏朗,體格峻整,大開唐風。”對隋代書法的描述頗為準確。
隋代書法,主要成就表現在楷書上。有的以北魏為基礎,而更加秀美典雅,如《董美人》、《蘇孝慈》、丁道護《啟法寺碑》等,似乎糅合了南朝書風,下開歐陽詢格局;有的則謹傳南朝家法,如智永《真草千字文》,後來為虞世南所繼承;有的出於北齊、北周,如《龍藏寺》、《曹植廟碑》、《章仇氏造像》等,前者瘦健,已開褚遂良風範,後二者體勢寬博,顏真卿書風,隱然欲出。
隋朝著名的書家有丁道護、史陵、智果等。丁道護兼有北方的樸拙與南方的遒媚,他所書《啟法寺碑》與《龍藏寺》齊名,為隋碑代表作。《龍藏寺》兼收北朝的雄渾端嚴和南朝的俊美勁俏,享有“六朝集成之碑”的美譽。包世臣《藝舟雙楫》說:“隋《龍藏寺》出魏《李仲鏇》、《敬顯雋》兩碑,而加純淨,左規右矩近千文,而雅健過之。書評謂右軍字勢雄強,此其庶幾。”史陵書風瘦硬奇古,用筆精到,風格獨異。智果為智永的弟子,其理論著作《心成頌》提出了十五種結字要求。
唐初書法,歷來稱“歐、虞、褚、薛”四家,實際上歐、虞皆舊人,入唐時都已是60歲以上的老者,風格基本定型,歐雖稍稍吸收南朝風氣以博時君之好,但仍主要是北朝形意;虞則固守智永家法,純然東晉(尤其是小王)風流。因而兩位代表書家都可以說是隋代書風的延伸。但相對於隋代來看,這時期也有一些新的動向,例如貞觀年間倡導王羲之、提拔褚遂良、以行書入碑等,雖然沒有立即在實踐上形成變化,但無疑已經開始建立屬於唐代的書風追求。
楷書的發展——初唐
初唐書風最勝,幾個皇帝都是箇中高手,唐太宗以帝王之尊,大力提倡書法,特意尊崇王羲之,並搜訪天下名書跡,君臣相扇之下書風鼎盛,更開設“書學”,以書取士,所以讀書人自然個個發憤練字;據說科舉時文章內容再好,字醜也是沒有用的。
太宗本身就寫得一手好字,工隸書、飛白,行草得二王之妙,也學虞世南行書。所傳之“溫泉銘”便是以行書入碑之作,頗具二王之風。
帝王之提倡,再加上當時社會安定,民生富足,正是發展文化的大好時機,書家輩出。成名當代,流名千古的“初唐四大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就是此期之代表。
發展:
歐陽詢:
字信本,潭州人,生於陳武帝永定元年,卒於貞觀十五年,享年八十五歲。官至銀青光祿大夫,率更令,因此又稱“歐陽率更”。他博取眾長,融會貫通,而自成一家,兼善眾體,在當時甚至還“揚名國際”,聲名遠播高麗,太宗也十分賞識他。歐陽詢的書法以“武庫矛戟”與“勁險”為特色,正書以九成宮為本色,而化度寺溫潤含蓄,成就最高;小楷則稍具姿色,以千字文為化表,行草雖不算頂清雅,仍有“跌盪流動”之勢,以史事帖為代表。
虞世南:
字伯施,越州餘姚人,生於南陳武帝永定二年,卒於貞觀十二年,享年八十歲。官至秘書監,獲賜永興縣子,世稱“永興”、“秘監”。博學多才,德高望重,太宗以其“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曰五絕。學書於智永,得其精傳。
其書近法智永,算是二王之遠親,又偏工行草,得於南帖特多。其隸、行、草皆妙,但流傳書跡甚少,正書僅孔子廟堂碑,行書有汝南公主墓志銘,草書則有積時帖為代表。
褚遂良:
字登善、河南陽翟人,官至尚書左僕射河南公,世稱褚河南。生於隋開皇十六年,卒於唐高宗顯慶四年,享年六十四歲。博學通識,具王佐之財,亦是忠讜之臣。少學虞世南書,長則祖述右軍,盡得其妙,兼取眾美,自立門戶,與歐、虞鼎立。
登善的面目最多,變化也最大,正所謂“一碑有一碑的面目,一碑有一碑的風神”也。其正書比歐、虞婉美勁逸,如伊闕佛龕,尚存隸意,氣調渾古,而雁塔聖教序記,房玄齡碑成就最高。行書則溫潤似永興,以枯樹賦為代表。
薛稷:
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終年65歲,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人。官至札部尚書,太子少保。他在外祖父魏徵家見到虞世南和褚遂良的書跡,銳意臨仿,不久遂以書法名揚天下。
他的書法用筆纖瘦,結字疏朗,自成一家。宋徽宗趙佶的“瘦金書”就是由薛稷書法演化而成。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初唐四大書家。傳世書跡有《杏冥君銘》、《信行禪師碑》。
楷書的發展——中唐
初唐三大家風格雖異,然崇尚瘦勁,大家都如此,遂演成風氣。開元後,書風丕變,極力矯正少肉之病,漸漸的便脫了三王氣息,開創唐代特有之面目,照耀書吏。此時期之書家,前有李邕,後有顏真卿,足以和初唐三大家抗衡。北海﹝李邕﹞雖未脫瘦勁,但以行書入碑,別具一格,時有寫碑八百餘之稱。魯公﹝真卿﹞則納古法於新意中,陶鑄萬象,隱括眾長,使楷書筆法,窮盡變化,臻乎出神入化之境。
發展:
李邕:
字泰和、揚州江都人。生於唐高宗儀鳳三年,卒於玄宗天寶六年,享年六十九歲。嘗為北海守,世稱“李北海”。其父名善,以注文選享名。北海資質極好,才力過人,且剛毅忠烈,嫉惡如仇,文名尤盛,世以“文章、書翰、正直、辭辯、義、烈”為六絕。工於翰墨,初學右軍書,深得其妙,復脫棄舊習,參以已意,所以筆力清新。博取眾美,自成一格,從“書中仙手”、“右軍如龍,北海如象”等稱美中可看出他的成就。
李邕的書法,大概是有二王的韻致,而稍變形態,使筆畫便加禮腴。尤以“行筆入楷”,氣勢飛動,飄逸多姿而又筆力萬鈞。
傳世書以李思訓碑,嶽麓寺碑最著。
顏真卿:
楷書至顏真卿而丕變,而其書實源於徐浩,兩者筆法實頗有相似之處。蓋真卿之筆法,實前有所承。
真卿字清臣、臨沂人,顏師古的五世從孫。官至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世稱“太師”、“魯公”,又曾為平原令,所以也以“平原”稱之。生於唐中宗景龍元年,卒於德宗貞元元年,享年七十八歲。魯公生性耿介,為忠臣烈士。小時候家裡貧窮,沒有紙筆,以黃土書牆學習,初受書於張旭,深得其筆法;併兼及初唐三大家書,深得其妙。由此可知顏真卿以當代書植其基,其後便追上魏晉,頗得二王勝處。
他博取眾體之精,並融貫已意,使楷書臻於極境,至今尚不能脫其藩離,正所謂“閒氣古今三鼎足,杜詩韓筆與顏書”。
魯公是書史上居承先啟後地位的偉大人物,他的正書,向以博厚雄強著稱,“鋒絕劍摧,驚飛逸勢”,以顏世家廟碑為代表;至於摩崖大家,氣勢磅礴,以大唐中興頌最著;至最高境界,表現沖和淡遠之韻致者,則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勁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為第一。
徐浩:
字季海、越州人,工翰墨,聲飛當代,肅宗時四方詔令皆出自其手。“用筆勁正有而心圓”,確實是真卿之本,以不空和尚碑為代表。此碑筆畫肥厚,起筆、收筆及轉折處皆趨圓勁而富變化,結體平正寬博,酷似魯公筆法。
楷書的發展——晚唐
中唐的顏真卿將楷法發展至無體不備之顛峰狀態,其後的書家一味仿擬,毫無新意可言,書風而盛極轉衰,伏下求變之轉機。
元和後,出了個柳公權健身美容班,他力矯當代肥俗之病,復主永瘦勁,將顏筋使轉頓挫之法加以誇示,削肉存骨;而稜角盡露,書亦堅勁無比,遂使晚唐書風又變,與魯公並稱,後世有“顏筋柳骨”之譽。但那時已是唐未,國祚已衰,書道亦隨之沉滯,後繼無人,柳體又成絕響,這個時期就只有柳公權可以做代表了。
發展:
柳公權:
字誠懸,京兆華原縣人。生於唐代宗大曆十三年,卒於懿宗鹹通六年,享年八十八歲。博貫經術,通音律,元和中進士及第,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開國公,追贈太子師。
誠懸學習書自二王入手,其後遍取前代書家之長;其書之樣貌,雖與魯公肥瘦殊異,而筆法實同。博覽眾長,運已意於新體,遂自成一家。
一生得穆宗、文宗、宣宗三朝之寵,當代公卿之家所作碑誌,若未得誠懸書,便有“子孫不孝”之譏。外夷聞其書名,往往以貨貝具購其字,是以外揚中外,更甚於北海。筆畫細瘦之中,仍運用顏筋使轉頓挫之方法,故運筆之跡外露畫外,倍覺稜角崚厲,但不免有劍拔弩張的感覺(李後主曰之“失於生獷”)。然真正柳書之至者,仍是鋒芒略斂以平正得勢者;“神氣清健”,正是柳書本色。
傳世作品以神策軍紀聖德碑為代表,而成就最高的則推金剛經了。
寫經書法
清光緒年間敦煌石室發現大量藏經寫本後,書史又大為改變。其內容禮富,包括西晉至北宋間墨跡,而唐代最禮。但石室發現後,發現者道士王圓籙,不明白這些東西是何等珍貴,先後被英、法、日及許多外籍學者選去精華,實在甚為可惜。因為有別於上述分類,多為工整之小楷,故簡述於後。
唐代寫經特有書體,實源於前代。西晉時的寫經卷便已粗具經卷體的規模。而至南朝時的字型益趨端整,楷法漸完備,仍具寫經字之特色;北朝之風格則與南朝相去不遠。隋代書法居南北融合之樞紐,但在寫經上就沒有這個分別了;書體更近於唐楷,仍帶有經卷之特色。
唐代承接其後,大放異彩,呈現名異之風格。秀勁圓潤以大樓炭經卷為代表﹝高宗時作﹞;十戒經可作秀逸疏宕的代表﹝玄宗﹞;觀世音經以端整厚重著稱﹝代宗﹞;瘦勁秀麗則以瑜伽師地論卷廿三為代表﹝宣宗﹞。
狂草
狂草的成就,是唐代書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現。代表人物是張旭和懷素。
發展:
張旭:
字伯高、蘇州吳人,聞名於玄宗開元、天寶間,和賀知章是好朋友,顏真卿少年時曾拜他為師。官至長史,世稱“張長史”,任性豪放,不拘細節,好酒嗜書,大醉時呼叫狂走,甚至“以顱墨而書”,時稱“張顛”。唐文宗時,以李白歌詩,斐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可明白他的造詣。
張旭的草書自成一格,而奠基精楷,得歐、虞、褚之精,取法初唐諸家,故其書狂縱而不逾法度,古勁絕倫,為世所嘆服,兼能取眾美,以楷書為本,更出已意,乃有空前之成就。
伯高傳世的書跡有郎官石記﹝正書﹞,戲鴻堂帖所收之秋深帖、步虛詞;尚有悲清秋賦、肚痛帖等,以古詩四帖墨跡為代表。
古詩四帖﹝肚痛帖、千字文殘帖附﹞:
伯高狂草以古詩四帖為,此帖的內容包括了步虛詞二首,王子晉機、巖下老公四五少年機,共四首,書於五色紙上。
觀巖下老公四五少年機之筆畫略豐,多處乾筆飛白,蒼勁有力。筆勢放縱,常一筆直下,絕逸之極。伯高草書,有晉宋遺風,且以精楷為基礎,故所做草書雖千奇百怪,但細查其筆法,一點一畫無不規矩,正是伯高本色。所傅諸帖皆是同一筆法。
自張旭以來名家輩出,如懷素、鄭度、鄔彤、釋高閒、釋亞棲等,而以懷素最為出色。
釋懷素:
釋懷素,字藏真,俗姓錢,長沙人,後徙家京兆,為玄奘三藏之門人,生於玄宗開元年間,卒年不詳。生性放縱,精意翰墨,獨能繼伯高之緒,與之並稱一代狂草之冠冕。書風遍取當代名家人,而得於張旭,二王獨多,尤能獨創新意,臨池之工精深,遂與張旭齊名,以自敘帖,小草千字文為代表。
自敘帖:
自敘帖為藏真狂草不朽之作,時四十一歲,乃盛年精意之書。此帖以變幻飛動之筆,自抒學歷及成就,氣象萬千,縱橫無涯,淋漓痛快,雖然有點自負,但人無異論。
其筆畫勁瘦,字與字多屬連屬,奔放而運筆仍逐步頓挫,轉折合度。上下連技同氣,左右俱顧盼之姿,字行布白寬綼,意趣精深,且法度俱備。
小草千字文:
這是懷素晚年由奔放入清淡疏遠之傑作,全帖無自敘帖之縱放奇趣,而氣調尤為清逸。其筆畫已無任意牽連之跡,各字多獨立,運筆較收斂,且中規中矩,字型大小一致,字行寬綽,堪稱草書極品。
懷素之後,狂草亦盛,尤以釋氏為然。
在中國古代書論中,不論是對篆、隸、行、楷,還是對草書的論述,大多是以自然景觀或某些現象作比,加以形容和描述,讀者要靠一種生活感受、生活經驗去領悟,才能欣賞和理解。書法實在是一種很玄奧的藝術,尤其狂草,書寫者往往是充滿激情,處在一種亢奮的狀態下完成的,讀者從墨跡中隱隱地感受到某種情緒。這其實正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的特點,狂草產生於唐代,當時的繪畫基本上屬於工筆重彩的表現形式,范山模水,描眉塗目,都須憑藉理性在較長時間裡才能完成的。即使如吳道子那種帶有表現主義成分的畫法,也終歸要受到物形的限制,並不是能夠完全放開來的。在這種情況下,從書法中出現了狂草,則可以借用來比較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這恐怕是表現主義書法產生的主要緣由。
在張旭和懷素以後,歷代都有草書大家出現,如宋代黃庭堅、明代祝允明、徐謂、王鐸,清代傅山,現代林散之等。每一書家在繼承前人的同時,又融進了自己的個性。
相關詞條
-
隋唐五代書法
隋唐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鼎盛時期,300多年間,大部分時間國家安定、經濟發展,蒸蒸日上,成為當時有世界影響的東方大國。在安定統一的有利條件下,書法藝術也...
概述 隋至貞觀時期 永徽至先天時期 開元至貞元時期 晚唐五代時期 -
清朝書法
清朝書法清代書法在近300年的發展歷史上經歷了一場艱難的蛻變,它突破了宋、元、明以來帖學的樊籠,開創了碑學,特別是在篆書、隸書和北魏碑體書法方面的成就,...
簡介 概述 發展 名家及風格 相關條目 -
宋朝書法
宋朝書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學所致,意之內涵,包含有四點:一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同時介導書法創作中個性化和獨創性。
概述 歷史 書法鑑賞 特點 四大家 -
隋唐五代史
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文化,到了隋唐五代時期,發展到了一個全面繁榮的新階段。從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滅亡,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歷史 史料 隋唐五代時期變革 隋唐五代時期成就 內容簡介 -
晉隋唐五代宋書法
出版社: 正文語種: 開本: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
魏晉書法
魏晉書法承漢之餘緒,又極富創造活力,是書法史上的里程碑,奠定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方向。魏晉書法規隋唐之法,開兩宋之意,啟元明之態,促清民(國)之朴,深刻...
概述 三國 西晉 東晉、十六國 參考 -
明朝書法
明代象宋代一樣也是帖學大盛的一代。法帖傳刻十分活躍。其中著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閣帖》於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戲鴻堂帖》;文徵明刻的《停雲館帖》;...
概述 三個階段 名家 崇尚 相關條目 -
南北朝書法
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藝術進入北碑南帖時代。
概述 魏碑 差異 南朝名家 相關條目